袁链
作品数: 27被引量:115H指数:6
  • 所属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张小明
作品数:247被引量:998H指数:1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主动脉瘤
沈晨阳
作品数:122被引量:596H指数:12
供职机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研究主题:血管成形术 趋化素样因子1 外科治疗 人工血管 血管外科手术
李伟
作品数:188被引量:685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成形术 介入治疗 腔内治疗 主动脉瘤 主动脉
张学民
作品数:161被引量:614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主动脉夹层 腔内治疗 血管成形术 介入治疗 主动脉瘤
李清乐
作品数:104被引量:391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成形术 血管外科手术 腔内治疗 介入治疗 主动脉
难愈性臁疮35例
目的:杂交应用多种外治法治疗难愈性臁疮,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采取中西并举,刀药结合,综合应用中医蚕食清疮法,经皮缝扎法,血管介入,邮票植皮法,中药外敷煨脓长肉法治疗难愈性臁疮35例共45个疮面...
莫爵飞杨军袁链耿树军
关键词:煨脓长肉血管介入
文献传递
二次解剖外旁路搭桥术治疗人工血管外露一例被引量:1
2006年
患者男,78岁,因腹主动脉瘤在外院行腔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导致双下肢急性缺血1周于2004年9月2日入院.患者既往营养状况良好,高血压病史10年,无糖尿病史,来我院前下肢缺血时间1周,在当地医院行保守扩血管治疗效果欠佳,右下肢有坏疽迹象.入院查体发现双侧小腿皮色紫暗,右下肢可见多发张力性水疱,双侧股动脉以下未及搏动;右腹股沟2次切开手术,切口肿胀未愈合.
李清乐张小明张学民沈晨阳李伟焦洋蒋京军袁链
关键词:腔内介入治疗解剖外旁路搭桥术腹主动脉瘤动脉血栓形成入院查体
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性再狭窄动物模型的建立
2010年
目的建立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性再狭窄的动物模型,为探索抑制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的有效方法做准备。方法取北京地区大型杂种犬6只,全麻后行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并结扎、切断人工血管桥之间的自体动脉。随机分为3组,每组2只,分别于术后4周、8周及12周取标本,对两侧人工血管远近端吻合口进行肉眼、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解吻合口内膜增生情况。结果术后4周吻合口即可长出肉眼可见的新生内膜,8周时新生内膜明显增厚,术后12周3根人工血管完全闭塞,远近端吻合口充满增生内膜,另一根仍通畅,整根人工血管覆盖一层完整内膜,吻合口处内膜明显增厚。光镜下可见新生内膜中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在肉眼所见为完全闭塞的吻合口中光学显微镜下在吻合口中部仍可见细小管腔,其内可见血栓。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查均证实新生内膜中细胞主要为平滑肌细胞,电镜检查证实内膜中基质为胶原纤维。结论对于大型犬,可作为抑制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新疗法的观察时间。新生内膜中细胞以平滑肌细胞为主,基质为胶原纤维,表明已成功建立了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后吻合口内膜增生性再狭窄的动物模型。术后12周增生内膜即可完全堵塞吻合口,是导致人工血管中远期闭塞的主要原因。
袁链莫爵飞张小明李艳奎赵克强
关键词: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
布-加综合征病因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探
目的:初步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病因。 方法:分析109例布加综合征根治术中所见,并对11例隔膜型BCS患者的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的隔膜标本和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机化血栓的成分进行比较;...
张小明李艳奎沈晨阳李清乐袁链赵克强李伟张学民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病因分析细胞因子
文献传递
无症状主动脉夹层的诊治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例无症状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2例行开放手术治疗的 A 型夹层及6例接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 B 型夹层效果良好,住院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至今生存良好。2例接受保守治疗的 B 型夹层患者1例尚健在,1例随访期间发生猝死,考虑死于主动脉破裂。结论无症状主动脉夹层发病隐匿,极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临床上应保持高度警惕。无症状主动脉夹层同样易发生再夹层及瘤样扩张,同样有破裂危险,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覆膜支架腔内修补是治疗 B 型无症状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袁链张小明沈晨阳张学民李伟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
覆膜支架治疗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3例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覆膜支架治疗的13例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8例覆膜支架植入后假性动脉瘤即刻被完全隔绝.5例覆膜支架植入后有内漏,其中1例吻合口漏致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补充植入一短段cuff覆膜支架后内漏消失;4例行球囊扩张,2例扩张后内漏消失,2例仍有少许内漏,但3个月后复查证实内漏完全消失.2例失访,其余11例随访4~30个月,平均18.6个月,1例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余病例覆膜支架均通畅,无移位,瘤腔无扩大.结论应用覆膜支架治疗降、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传统手术治疗者,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袁链张小明沈晨阳张学民李伟
关键词:主动脉
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5月32例大隐静脉曲张并发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资料。发病2周内行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局部红肿疼痛于3天内消退,切口全部甲级愈合,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2.6 d。全部患者随访5~32个月,平均13.6月,其中11例>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早期小切口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伴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大隐静脉曲张是安全的,术后疗效满意。
袁链尹立伟张小明
关键词: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血栓性浅静脉炎
布加综合征病因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探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病因。方法分析2001年3月至2009年5月109例BCS根治术中所见。对11例隔膜型BCS患者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隔膜和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血栓成分进行比较。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两者组织中13型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GF-βR)、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受体(PDGFR)、内皮素-1(ET-1)、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α1-抗胰蛋白酶、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除4例为下腔静脉肿瘤和1例为下腔静脉外纤维条索压迫所致BCS外,其余104例均为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隔膜或血栓形成所致。2例原为下腔静脉血栓,根治清除血栓1年和7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发现为下腔静脉新生隔膜。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者术中可见陈旧血栓向隔膜演变的过程。8例下腔静脉隔膜在肝静脉开口下方。隔膜和血栓组织均含纤维母细胞、中性粒细胞,均有肉芽组织及新生血管等病理改变。相关的细胞因子TGF-βR、PDGFR、ET-1、FⅧ-rAg、铁蛋白在两者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3%和50.0%(P〉0.05),45.5%和100%(P〈0.05),100%和0(P〈0.05),90.9%和12.5%(P〈0.05),72.3%和100%(P〉0.05)。结论BCS患者的隔膜和血栓有着相似的组织细胞成分和细胞因子表达,隔膜和血栓或为病变的不同阶段。
张小明李艳奎沈晨阳李清乐袁链赵克强李伟张学民
关键词:肝静脉血栓形成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贝朗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应用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TIVCF)预防肺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20例应用TIVCF(法国贝朗公司生产)预防肺栓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TIVCF植入顺利,未发生症状肺栓塞,15例患者于植入后3周行下腔静脉造影后顺利拔除TIVCF,其中3例患者TIVCF上移明显。全部患者中5例于植入后3周行下腔静脉造影时发现TIVCF周围明显血栓形成,继续抗凝溶栓2周后拔除TIVCF。结论 TIVCF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肺栓塞,TIVCF取出简便易行。TIVCF取出前必须行下腔静脉造影,其主要并发症为TIVCF上移,TIVCF周围血栓形成和下腔静脉缩窄。
袁链尹立伟于建张军郭清旭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侵犯胸腹主动脉的异位嗜铬细胞瘤1例被引量:1
2009年
病人 男,41岁。阵发性头痛伴多汗3个月。发病以来血压最高达210/12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最快时150次/min。既往体健,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胸腹部CT示下后纵隔-6.0cm×6.5cm×8.5cm大小的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包绕胸腹主动脉,部分层面达1/2周,未见明显脂肪分界(图1、2)。双肾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24h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均明显升高,异位嗜铬细胞瘤诊断明确。
袁链于建陈友东郭清旭张军李淑兰张小明
关键词:异位嗜铬细胞瘤胸腹主动脉侵犯软组织肿物胸腹部CT尿儿茶酚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