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咏梅
作品数: 48被引量:205H指数:9
  • 所属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广西 南宁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甘薯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相关作者

李彦青
作品数:45被引量:201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甘薯种质资源 甘薯新品种 甘薯品种 选育
李慧峰
作品数:40被引量:12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甘薯种质资源 甘薯品种 选育 甘薯小象甲
陈天渊
作品数:49被引量:148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甘薯种质资源 选育 玉米 甘薯品种
滑金锋
作品数:32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甘薯种质资源 甘薯小象甲 甘薯品种 选育
吴翠荣
作品数:27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甘薯 选育 甘薯种质资源 甘薯品种 甘薯新品种
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陈天渊黄咏梅李慧峰李彦青吴翠荣滑金锋石达金黄学华马琳范继
甘薯在广西鼎盛时期种植1103.85万亩,为解决温饱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如今甘薯角色同等重要。为解决品种老化、专用型品种匮乏问题,项目系统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定评价、信息化管理、资源图谱、遗传分析、核心种质构建和利用...
关键词:
关键词:甘薯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粮、能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2012年
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用富硒11作母本,桂薯2号等8个甘薯品种作父本,自然受粉获得杂交种子选育而成。2006、2008年参加广西生产试验中表现突出,各点综合表现良好。2008~2010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南方薯区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在广西各地和西南部分地区均可种植,该品种高产、高淀粉、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尤其优质、高淀粉产量是本项目核心技术创新的难点,既可作粮食又可作能源原料。适宜种植密度为3 000~3 200株/667 m2。
陈天渊黄咏梅李慧峰李彦青吴翠荣卢森权马琳
关键词:甘薯品种选育
甜糯玉米与甘薯套作模式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研究甜糯玉米/甘薯套作的最佳模式,以探索最适宜广西本地的甘薯种植模式。结果表明,单作甘薯产量均高于套作的甘薯产量,桂薯131提高套作玉米产量5.06%。广87品种无论套作还是单作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
张玉吴翠荣陈天渊黄咏梅李彦青李慧峰滑金锋
关键词:甘薯玉米套作
一种甘薯小象甲的人工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薯小象甲的人工饲料,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琼脂粉70‑100份、甘薯粉140‑200份、干酪素15‑25份、纤维素11‑20份、右旋葡萄糖30‑50份、酵母提取物5‑10份、混合盐1.5‑3份、蔗糖8...
滑金锋黄咏梅李彦青李慧峰吴翠荣陈天渊
文献传递
甘薯小象甲的CforOBP36基因、编码蛋白及其dsRNA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甘薯小象甲的CforOBP36基因、编码蛋白及其dsRNA和应用,CforOBP36基因核苷酸序列为CforOBP36 ID No.1,该基因在维持甘薯小象甲正常的嗅觉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
滑金锋陈天渊李慧峰黄咏梅李彦青廖金秀银捷梁耀文马开彪张世刚王典杰陈洪超
甘薯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及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了解具有不同产量潜力及不同干物率的甘薯品种光合特性的差异,为其在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淀粉型甘薯品种桂粉2号和本地薯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时期块根干物率、叶片光合作用及收获时鲜薯、薯干产量。【结果】高淀粉甘薯品种桂粉2号在生育期77~107d期间干物率呈上升趋势,107d后其增长缓慢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上;而低淀粉品种本地薯在整个生育期中其干物率增长均较缓慢,变化较平稳。桂粉2号和本地薯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在36~77d内呈不断增加趋势,77d后明显下降,而胞间CO2浓度在36~60d内呈增加趋势,60d后呈下降趋势。不同时期高淀粉品种桂粉2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高于本地薯。【结论】高淀粉型甘薯品种桂粉2号的鲜薯产量虽然低于低淀粉型品种本地薯,但其干物率、薯干产量和光合能力均高于本地薯。本地薯的光合速率变化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桂粉2号光合速率变化由气孔限制因素和非气孔限制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黄咏梅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陈天渊卢森权
关键词:甘薯光合特性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快速繁育方法
一种甘薯实生种子快速繁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浓硫酸浸泡种子20‑40min,洗净后放入容器中浸泡获得待播种的甘薯种子,对播种土地进行耕翻晒田,量取宽度为1.2m的地块作为苗床;对苗床做出种植沟,将薯种子播种于种植沟中...
黄咏梅陈天渊李慧峰李彦青滑金锋廖金秀银捷梁耀文马开彪张世刚
文献传递
紫色甘薯桂紫薯1号的选育及栽培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桂紫薯1号是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紫色甘薯品种,2010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鲜薯产量较高,干物率高,食味较好,鲜薯花青素含量较高,薯皮鲜紫色,颜色亮丽,适宜作为鲜食型品种在生产上应用。该品种的薯形随生育期的不同有较大差异,生育期90d时,薯形呈纺锤形,较细长,不饱满;生育期为120d时薯形呈短纺锤形,中间稍粗,两端稍细,薯形均匀美观,中薯率高;生育期150d时,薯形呈短圆柱形,大薯较多,薯形不美观。生产上如作为鲜食甘薯销售,宜在生育期为120d左右收获,如作为烘烤甘薯或加工等其他用途的,可适当延长生育期,可获得更高产量。
黄咏梅李慧峰李彦青吴翠荣滑金锋陈天渊卢森权
关键词:甘薯选育栽培
玉米与甘薯间套作种植模式效益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为探索单位耕地面积产值最高的种植模式,以单作玉米和单作甘薯为对照,研究玉米与甘薯间套作不同的种植模式。分四大类型进行,分别为单作玉米、单作甘薯、间作和套作,其中间作又分三个模式,玉米与甘薯种植行比为2∶1,2∶2,2∶3,套作分4个模式,甘薯以不同方式和密度套种在玉米行间,共计9个模式。结果表明,各类型产值高低顺序为单作甘薯>间作>单作玉米>套作,在9个种植模式中,以模式3玉米间作甘薯,玉米与甘薯行比为2:3的种植模式产值最高,是值得推广的种植模式。
黄咏梅陈天渊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卢森权
关键词:玉米甘薯间套作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筛选国家区试南方薯区参试甘薯新品种,为甘薯新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2014-2015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对10个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记载甘薯地上部性状特征,测定甘薯新品种的鲜薯产量、薯干产量、食味、病害抗性等。10个甘薯新品种中,普薯32号鲜薯产量达42486.30 kg/hm^2,比对照增产21.5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福薯604鲜薯产量达39 519.60 kg/hm^2,比对照增产13.05%,增产达显著水平。普薯32号、福薯604、桂薯11-196和龙薯31号薯干产量分别为11 400.9、11 179.65、10 759.65和9864.2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29.33%、26.82%、22.06%和11.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干物率以湛薯11最高,为31.72%,比对照增加24.61%,达极显著水平;其次是莆航薯1号,为31.63%,比对照增加24.26%,达极显著水平;桂薯11-196居第3位,为29.61%,比对照增加16.30%,达极显著水平。湛薯11熟食味最好,评分为88.75;其次为桂薯11-196、榕薯819,评分均为87.5。福薯604、广薯214、湛薯11、泉薯17和龙薯31号3种病毒(薯瘟病、蔓割病和疮痂病)均抗。淀粉型新品种桂薯11-196和广薯214整体表现较好,兼用型新品种普薯32号、福薯604和龙薯31号整体表现较好,适合在广西地区大面积种植。
滑金锋陈天渊黄咏梅李彦青吴翠荣李慧峰
关键词:国家区试甘薯抗性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