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波
作品数: 18被引量:112H指数:7
  • 所属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肖扬
作品数:134被引量:35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端粒酶活性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端粒酶
王林
作品数:37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细胞凋亡 流感 疗效分析 和厚朴酚 苦参碱
蒋祖军
作品数:77被引量:19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HIL-11 IR 造血干细胞
庞妍
作品数:39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贫血患者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
李力
作品数:39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端粒酶活性 端粒酶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苦参碱对低剂量照射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matrine,Ma),对受低剂量照射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Varine600直线加速器为照射源,以0.2Gy/d的小剂量分次照射小鼠,分别于照射5、10、15、20天后的1、3、6、10、15、21天分批活杀小鼠,涂片观察小鼠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采用端粒重复扩增(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采用AnnexinV-FITC及PI双染、应用FACScan进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观察未服用苦参碱、照射后不同累积照射剂量及服用不同剂量苦参碱后不同时间的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率的改变。结果低剂量分次照射小鼠10天内小鼠骨髓增生明显,骨髓细胞端粒活性高表达,细胞凋亡减少(P〈0.05);当照射大于10天时骨髓增生明显受抑,抑制端粒酶活性表达,诱导细胞凋亡(P〈0.05);高剂量苦参碱服用10~20天时可显著抑制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高表达及诱导细胞凋亡(P〈0.05)。结论低剂量分次照射小鼠(累积剂量〈2Gy)可诱导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高表达,并抑制细胞凋亡;累积剂量〉2Gy则产生相反作用。高剂量苦参碱可抑制小鼠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高表达,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可作为辐射防护的一种选择。
李红波肖扬李力肖芷芳王林
关键词:苦参碱低剂量辐射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
白虎清解汤加减治疗流感70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白虎清解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40例符合流感诊断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70例和西药对照组7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白虎清解汤口服,每日1剂,水煎服2次;西药对...
王林李红波左俊岭刘南
关键词:流感时行感冒
文献传递
SAA患者与健康供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功能比较
目的:比较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与健康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生物学特性及功能差异.方法:选取SAA患者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36岁(21-55岁),同时选取性别及年龄与之匹配的20例造...
刘增慧庞妍何丽李红波张乐琴王洋张航李力肖扬
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监测仪在创伤性凝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创伤性凝血病(TIC)患者中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试验设计,将2010年6月。2013年6月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75例TIC患者分成人科时6h内组(28例)、6~12h组(24例)及12h后组(23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及传统凝血指标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比较亚组间凝血指标的差异,并比较Sonoclot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所得凝血指标与传统凝血指标间的差异。结果三个亚组之间年龄、性别、ISTH评分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h后亚组具有凝血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患者比例较6h内亚组升高,P〈0.01,6-12h亚组与12h后、6h内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传统凝血相关指标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有下降的趋势,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PT、D-二聚体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h后亚组APTT较6h亚组明显延长,P〈0.01,6~12h亚组和12h后亚组、6h内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后亚组以及6~12h亚组PT均较0.6h内亚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12h亚组和12h后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后亚组及6~12h亚组D-二聚体含量较6h内亚组显著升高,P〈0.01,12h后亚组与6~12h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INR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noclot分析仪指标中,CR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T、PF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T在12h后亚组较0.6h亚组、6~12h亚组延长,P〈0.01,6—12h亚组与0-6h内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后亚组以及6~12h内亚组PF均较6h内亚组减少,P〈0.05,6-12h亚组与12h后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TIC组患者Sono
金慧万鹏彭娜安晓庆刘云松李红波苏磊
关键词:创伤性凝血病
苦参碱对受^(192)铱照射人员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受192铱(192Ir)低剂量照射人员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受192Ir迁延性低剂量照射(0.05~0.66 Gy)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予复方皂矾丸、苦参碱和安慰剂组治疗。采用端粒重复扩增(TRAP)-ELISA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AnnexinV-FITC及PI双染,应用FACScan进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观察受照人员治疗前后骨髓象、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受照人员骨髓各系均可见形态学异常,总异常率(减低+极度活跃)为20.4%;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随时间迁延而升高,细胞凋亡率则随时间迁延而降低。经苦参碱及复方皂矾丸组治疗后6个月各系形态异常、端粒酶活性亦逐步恢复接近正常,骨髓细胞凋亡率增高。其中以苦参碱组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P<0.01)。结论:苦参碱作为辐射防护剂可诱导受辐照射人员骨髓细胞凋亡,抑制其端粒酶活性高表达。
李红波肖扬蒋祖军李力王林
关键词:细胞凋亡苦参碱端粒酶
白虎清解汤加减治疗流感7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白虎清解汤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40例符合流感诊断标准的受试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70例和西药对照组70例。中药治疗组给予白虎清解汤口服,每日1剂,水煎服2次;西药对照组给予退热、解痛、抗病毒等对症治疗。结果:中药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较西药对照组可以更加迅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且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白虎清解汤治疗流感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王林李红波左俊岭刘南
关键词:流感时行感冒
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分析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多发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创伤性凝血病者共41例,总结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凝血异常者为32.7%,其中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为13.0%。凝血病组与非凝血病组在ISS评分(P=0.048)、GCS评分(P=0.000)及住院时间(P=0.028)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及ISS评分、低体温、低血压、酸中毒均为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的是ISS、GCS评分、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及液体复苏4个因素。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病和死亡预后的高危因素。
李红波苏磊
关键词:颅脑损伤创伤性凝血病多发伤
苦参碱对受^(192)铱照射人员骨髓造血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受192铱(192Ir)低剂量照射人员骨髓造血功能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受192Ir迁延性低剂量照射(0.05~0.66 Gy)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复方皂矾丸、苦参碱和安慰剂治疗。采用Annexin V-FITC及PI双染,应用FACScan进行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观察受照人员治疗前后骨髓象、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受照人员骨髓各系均可见形态学异常,总异常率(减低+极度活跃)为20.4%;骨髓细胞凋亡率随时间迁延而降低。受照人员各类染色体畸变中,非稳定性畸变检出率较高。经苦参碱及复方皂矾丸治疗后6个月各系形态异常逐步恢复接近正常,骨髓细胞凋亡率增高。其中以苦参碱治疗后疗效更为显著(P<0.01),随访5年复查各类染色体畸变与健康体检人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无肿瘤发生。结论苦参碱作为辐射防护剂可改善192Ir小剂量辐射人员骨髓造血功能,并能诱导受辐照射人员骨髓细胞凋亡。
李红波肖扬蒋祖军李力庞妍高扬李勇华王林
关键词:苦参碱骨髓造血功能凋亡
和厚朴酚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4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LPS组,和厚朴酚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应用LPS诱导小鼠ALI模型。和厚朴酚腹腔注射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浓度、小鼠肺泡通透性、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检测。采用试剂盒分析各组小鼠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含量(PCC)、活性氧(ROS)、谷胱甘肽(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LPS组小鼠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浓度、MPO活性、伊文思蓝(EB)含量增加(P<0.05),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经和厚朴酚干预后,小鼠BALF中中性粒细胞计数、白蛋白浓度、MPO活性、EB含量及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下降,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和厚朴酚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减轻LPS诱导的ALI。
王林李红波段鹏凯刘亚楠刘南左俊岭
关键词:和厚朴酚氧化应激小鼠
10例心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心脏淋巴瘤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确诊并有心脏累及的10例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心脏累及方式、心脏并发症、治疗方式、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918例淋巴瘤患者中,心脏累及者10例,其中原发性心脏淋巴瘤(PCL)1例(主要累及左右心房,以心肌内多发结节包块为主),继发性心脏淋巴瘤(SCL)9例(主要为心包包块,其中出现心包积液5例,心肌肿块2例)。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55(19~8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7例,胸痛5例,乏力、水肿各2例。病理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7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各1例。心脏并发症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7例,心律失常4例(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和房室传导阻滞)。除1例高龄、一般状况差未接受治疗外,其余9例患者均接受治疗(单纯化疗4例,化疗联合放疗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9(1~28)个月。1例PCL患者化疗后获部分缓解(PR),无进展生存(PFS)期为6个月,总生存(OS)期为21个月。SCL患者中6例起病累及心脏者,治疗后1例获完全缓解,5例获PR,中位PFS期为5个月,中位OS期为19个月;3例病情进展累及心脏者,2例治疗后获PR,1例未治疗者死亡,中位PFS期为4个月,OS因数据截尾,未能获得。结论心脏淋巴瘤为少见类型,DLBCL为最常见类型,呼吸困难、胸痛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并易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治疗以系统化疗为主,总体预后差。
李勇华师辰燕段锋祺庞妍李红波张乐琴刘增慧欧阳玲岳春燕谢沐尘蒋祖军肖扬
关键词:淋巴瘤心脏肿瘤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