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良
作品数: 14被引量:91H指数:6
  • 所属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佛山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廖荣宗
作品数:91被引量:507H指数:11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引导 臂丛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 全膝关节置换 单侧腰麻
张诚章
作品数:17被引量:132H指数:8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右美托咪啶 颌面部骨折 镇痛效果 矫形外科手术 控制性降压
彭健泓
作品数:33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引导 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阻滞
罗富荣
作品数:72被引量:450H指数:11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氯胺酮 急性肺损伤 超声引导 中性粒细胞 血栓弹力图
余建华
作品数:27被引量:181H指数:8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引导 全膝关节置换 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 单侧腰麻
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有效剂量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选择拟行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患者4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30 m L,若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减少3 m L;若不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增加3 m L。注射后在30 min内每5 min评估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ED50和ED95。结果 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概率单位模型为Probit(P)=-1.877+1.184(ln剂量),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 L和19.56 m L。胫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0例,占66.7%;腓总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25)。胫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2例,占71.1%;腓总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69,P=0.071)。结论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 L和19.56 m L,在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
杨广坤彭德良廖荣宗罗富荣李凤仙
关键词:超声检查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
右美托咪定连续静脉输注用于小儿CT检查期间镇静效果的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右关托咪定连续静脉输注用于小儿CT检查期间镇静效果。【方法】CT检查前不合作的儿童343例按年龄分为三组,即婴儿组(7d至11个月,78例),幼儿组(1~3岁,137例),学龄前组(4~6岁,128例)。随机将三组患儿分别予水合氯醛灌肠、静注咪唑安定、静注右美托咪定或静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的咪唑安定静注四种方法镇静,并对镇静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婴儿组四种方法镇静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小儿静注咪唑安定、静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注咪唑安定、静注射右美托咪定方法相比,静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的咪唑安定方法幼儿组和学龄前组儿童诱导睡眠时间和自然清醒时间缩短,镇静效果明显提高(P〈0.05)。【结论】水合氯醛灌肠、静注咪唑安定、静注右美托咪定、静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的咪唑安定方法均可用于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儿童镇静制动,但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的咪唑安定方法,用于小儿CT检查前镇静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龚琴彭健泓陈立成刘莱莉彭德良廖荣宗
关键词:清醒镇静
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的效果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分析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相关观察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气管插管即刻、扁桃体切除时、拔管时观察组患儿平均动脉压[(86.88±0.70)、(85.00±0.20)、(87.00±0.21)mm Hg]、心率[(110.32±12.22)、(106.65±13.30)、(107.27±10.47)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80.40±0.40)、(78.80±0.16)、(77.10±0.12)mm Hg]、心率[(95.60±2.11)、(91.23±12.50)、(90.00±10.40)次/分],观察组患儿警觉/镇静评分[(4.83±0.36)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4.43±0.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拔管时间[(5.03±1.88)min]、清醒时间[(5.62±1.62)min]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94±2.12)min、(6.42±1.79)min及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可有效缩短患儿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
彭德良罗富荣廖荣宗彭健泓陈立成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扁桃体切除术靶控输注麻醉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老年开胸术围手术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胸椎旁神经阻滞可阻断术侧神经传导,因其仅对椎旁神经进行阻滞,所以对整体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小[1-4]。目前胸椎旁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较多,且对患者围手术期肺功能、患者术后认知水平的影响、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表达水平的影响也尚不确定[5-8]。本文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进行开胸手术的围手术期肺功能、血清MPO和XOD水平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临床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彭德良李振威彭健泓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开胸手术髓过氧化物酶黄嘌呤氧化酶
经皮穴位刺激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常规全麻下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和术后自控静脉镇痛,观察组加用经皮穴位刺激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CS舒适度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COR)、β-内啡肽(β-EP)水平,记录自控镇痛药物剂量、补救用药剂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72 h后,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 B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2 h COR、β-EP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控镇痛药物剂量、补救用药剂量、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刺激可以减轻妇科腹腔术后患者的疼痛,减轻应激反应,提高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和镇痛药物使用。
张诚章彭德良余建华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对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采用相同方法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于麻醉成功后手术前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静脉泵注,其中Ⅰ组0.3μg/kg,Ⅱ组0.5μg/kg,Ⅲ组0.7μg/kg,Ⅳ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4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疼痛、躁动评分,拔管、清醒、恢复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丙泊酚应用率。结果: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的Ⅳ组比较,给予右美托咪啶的3组患者T_1~T_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的Ⅱ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为平稳。疼痛、躁动评分均随着给予右美托咪啶剂量的增大而降低(P〈0.05),拔管、清醒及手术后呼吸恢复时间随着给予右美托咪啶剂量的增大而延长(P〈0.05)。Ⅳ组恶心呕吐及丙泊酚应用率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七氟醚用于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手术麻醉的最佳临床应用剂量为0.5μg/kg。
张诚章李振威邹夏禹彭德良梁国森
关键词:矫形外科手术
不同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踝部骨折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经股骨大转子平面入路与经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踝部骨折患者手术过程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踝部骨折患者78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A组(经股骨大转子平面入路行坐骨神经麻醉阻滞)与B组(经腘窝上入路行坐骨神经麻醉阻滞),每组39例。比较2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节点疼痛感受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术后8 h股后肌群肌力,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操作时间、坐骨神经深度、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8 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 min、30 min,B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8 h股后肌群肌力等级整体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相较于股骨大转子入路,腘窝上入路行坐骨神经阻滞操作更简捷,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并且能够更好地保留股后肌群肌力。
张诚章李振威余建华彭德良廖荣宗
关键词:踝骨折坐骨神经
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异氟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瑞芬太尼的控制性降压效果。方法择期颅内肿瘤患者30例,在吸入异氟醚1.5%~2.0%同时微量泵泵注丙泊酚100~300mg/h,随机分为:瑞芬太尼降压组和硝普钠降压组,术中均使平均动脉压(MAP)下降20%~30%,瑞芬太尼组(Ⅰ组)瑞芬太尼开始泵注速度为0.1—0.15μg/(kg·min),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0.06—0.1μg/(kg·min)维持;硝普钠组(Ⅱ组)以3~9μg/(kg·min)微泵泵注,使MAP降至目标水平后泵注速度减至1—6μg/(kg·min)维持。对降压前后及降压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PETCO2进行监测以观察降压效果及血压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但Ⅱ组控制性降压期间,HR明显增快,出血量相对增多.停用硝普钠后可致HR升高和MAP反跳。而Ⅰ组控制性降压平稳,停用瑞芬太尼3~5min后血压自然恢复至术前水平,无“反跳”现象。降压期间HR明显减慢外,CVP,SpO2,PETCO2及ECG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芬太尼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与硝普钠相比,效果更确切,且出血量相对更少而且更安全、易于掌握。
彭德良高润兴李恒
关键词:瑞芬太尼硝普钠控制性降压颅内肿瘤外科手术
可视喉镜与普通喉镜在ICU非气道困难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和普通喉镜在ICU非气道困难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ICU非气道困难患者,根据使用喉镜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可视喉镜组34例和普通喉镜组26例。患者静脉全身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比较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喉镜进入口腔至拔出气管内导丝后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皮质醇(Cor)、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可视喉镜组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普通喉镜组,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喉镜组(均P<0.05)。可视喉镜组的血清皮质醇(Cor)和IL-8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喉镜组(P<0.05)。结论可视喉镜较普通喉镜在ICU非气道困难患者气管插管中应用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减轻应激和炎症反应。
邹良亮彭德良
关键词:可视喉镜普通喉镜气管插管血清皮质醇
观察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高位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体位改变时的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9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甲组(49例)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内在超声引导下开展单次髂筋膜间隙阻滞,注入30ml的0.3%盐酸罗哌卡因;乙组(49例)静脉注射50mg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并对各个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对比。结果:在T1、T2和T3时间点疼痛评分方面,甲组均比乙组低,差异明显(P<0.05);在T1、T2和T3时间点MAP方面,甲组比乙组低,而且不同时间点心率及呼吸比乙组低,差异明显(P<0.05);甲组并发症发生率(2.04%)比乙组(12.24%)低,差异显著(χ~2=3.846;P=0.049)。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期间,髂筋膜间隙阻滞不仅具有明显镇痛效果、安全性好,同时,与全身麻醉联合,可进一步提高术中麻醉效果,确保血流动力学平稳,使术中阿片药物使用量减少。
彭德良
关键词:镇痛股骨粗隆间骨折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