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林
作品数: 57被引量:196H指数:8
  • 所属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吉林省 长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相关作者

杨显达
作品数:49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腹泻 流感 监测分析 病原学 婴幼儿
李静
作品数:35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病原学 流感 监测分析 流感病原学 流感样病例
沈博
作品数:36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流感 VP1编码区 汉坦病毒 普马拉病毒
李响
作品数:25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基因型 诺如病毒 腹泻 流感 流行病学
许爽
作品数:27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感 基因型 婴幼儿 诺如病毒 流行病学
吉林省2001-2014年麻疹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2001-2014年吉林省麻疹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54株2001-2014年吉林省麻疹病毒株作为代表株,用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麻疹病毒核蛋白羧基端450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在2001-2014年54株麻疹流行株中,1株属于A基因型(疫苗株),其他53株均为H1基因型H1a亚型。53株麻疹病毒流行株之间相比、流行株分别与Chin9322/H1a、Shanghai-191/China-vaccine毒株相比,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随年代推移逐渐减小;其中A传播链基因保守,自2001年一直稳定流行;B传播链逐步形成独立分支,且传播范围不断扩大。结论吉林省麻疹病毒流行株在14年中逐渐分化为两个进化支,两个传播链不断蔓延扩散。建议持续监测麻疹病毒基因特征和传播情况。
单元春周剑惠王爽程涛吴东林田鑫刘磊杨尧付思美黄彪
关键词:麻疹分子流行病学
2014年-2018年吉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2014年-2018年吉林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每年1月下载艾滋病网络直报病例报告卡和7月下载随访管理数据库,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4年-2018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比例呈上升趋势(P<0.05);5年中AIDS病例首次CD4计数的中位数分别为128.5个/μl、80.0个/μl、83.0个/μl、71.0个/μl和63.0个/μl;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和传播途径首次CD4检测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年间,7 d内接受检测的分别为673例(78.3%)、831例(76.9%)、936例(77.9%)、1088例(82.9%)和1140例(83.4%)。结论吉林省近年来新发现HIV/AIDS病例CD4的检测比例无明显上升趋势。应采取措施扩大HIV/AIDS主动咨询检测覆盖面,尽早发现更多的感染者,及时进行CD4检测,从而更早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郭琪臧希卉孙柳燕吴东林李静杨显达
关键词:艾滋病淋巴细胞
吉林省2009年-2016年肠道病毒71型VP1编码区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为了解吉林省2009年-2016年肠道病毒71型(EV7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方法对吉林省2009年-2016年手足口病来源的EV71流行株进行VP1编码区逆转录PCR反应(RT-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Mega 6.0和Bioedit 7.01软件对扩增序列进行基因亲缘关系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吉林省2009年-2016年的97株EV71流行株与C4a基因亚型参考株位于同一簇支上,均为C4a基因亚型;97株EV71流行株在VP1编码区共有25处氨基酸位点变异,其中流行株突变数量较多的位点为22氨基酸位点和289氨基酸位点。结论吉林省2009年-2016年的97株EV71流行株均为C4a基因亚型,而且发生了多位点的氨基酸变异。
黄飚魏雷雷杨尧周剑惠吴东林王爽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吉林省成人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素蛋白抗原位点变异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吉林省成人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蛋白抗原位点变异。方法选取吉林省2001-2016年成人麻疹病毒株,经复苏传代、提取核酸、基因扩增获得麻疹病毒H蛋白的分段产物,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吉林省30株成人麻疹病毒株,与疫苗株S191、H1a基因型代表株China93-4相比,其H蛋白的组间遗传距离分别从2001年的0.050、0.005增加到2016年的0.055、0.011。H蛋白抗原决定簇位点211、240和303发生氨基酸变异,多个位于H蛋白外膜表面的位点发生变异,变异情况与熵值分析结果一致。所有麻疹病毒株H蛋白均保留了前4个糖基化位点,第5个糖基化位点NLS238-240缺失。结论吉林省2001-2016年成人麻疹病毒H蛋白的遗传距离呈逐年增大趋势,部分抗原决定簇位点和外膜表面位点发生氨基酸变异。
单元春王爽周剑惠吴东林杨尧刘磊赵翊轩
关键词: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抗原位点成人
2022至2023年吉林省甲型H3N2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通过对2022至2023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特征分析,为吉林省H3N2流感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22至2023年吉林省23株H3N2流感病毒,对HA和NA基因进行序列同源性、基因进化特征、基因位点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HA、NA基因核苷酸序列种系进化树显示:23株甲型H3N2流感毒株全部属于3C.2a分支,其中4株为3C.2a1b.2a.1a分支,与2021至2022年推荐的疫苗株A/Cambodia/e0826360/2020在一个分支上;19株为3C.2a1b.2a.2a分支,与2022至2023年推荐的疫苗株A/Darwin/6/2021在一个分支上。与WHO推荐的2022至2023年北半球疫苗株A/Darwin/6/2021、A/Darwin/9/2021相比,4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HA蛋白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9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分别为I48T、S156H、N159Y、I160T、Q164L、K171N、D186S、N190D、S198P;HA蛋白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5处发生替换,分别为S156H、N159Y、I160T、D186S、N190D。19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HA基因蛋白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7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分别为G/D53N、N96S、N122D、I140K、I192F、I223V、N378S,除A/吉林船营/1615/2023(H3)外,其他18株均发生了E50K氨基酸位点变异;HA蛋白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4处发生替换,A区(N122D)B区(I192F)C区(E50K、G/D53N)。结论与WHO推荐的2022至2023年北半球疫苗株A/Darwin/6/2021、A/Darwin/9/2021相比,19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在HA蛋白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4处发生替换,分别是N122D、I192F、E50K、G/D53N,HA发生了抗原漂移。23株H3N2流感病毒NA基因存在12个氨基酸位点变异,但在NA酶活性催化位点和辅助位点均未发生变异,但有3株H3N2流感病毒存在S331G变异,与耐药变异S331R发生在同一位点上,应引起重视。
杨显达吴东林柳鸿敏孙杨王艺儒吴佳寅崔芳健李静
关键词:流感病毒H3N2
2018年吉林省新确证HIV感染者中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CD4^+T淋巴细胞基线水平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分析2018年吉林省新确证HIV感染者中MSM人群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吉林省艾滋病高危人群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利用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下载病例报告卡和.随访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8年新确认HIV感染者中MSM人群首次CD4细胞检测率为84.6%(583/689),CD4细胞绝对值≤350个/μl的比例为35.2%(205/583),CD4细胞绝对值>350个/μl占64.8%(378/583);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年龄组CD4细胞检测率为55.7%(384/689);新确认HIV感染者中MSM人群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率为95.2%(555/583)。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本省新确证HIV感染者中MSM人群的随访管理,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制定针对重点人群的防治策略,做到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郭琪臧希卉孙柳燕吴东林李静杨显达
吉林省2017—2020年腹泻婴幼儿中人星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2017—2020年婴幼儿腹泻患者中人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采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小于5岁腹泻住院婴幼儿粪便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将粪便标本核酸进行扩增,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收集粪便标本共2019份,HAstV阳性总数71份,阳性率3.5%。HAstV阳性标本中,42份存在与其他腹泻病毒的混合感染,占阳性总数的59.2%,其中50%为轮状病毒(rotavirus,RV)和HAstV的混合感染。2017—2020年HAstV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69%、1.98%、5.93%、0.43%,每年出现2个流行高峰,每2年出现1次流行高峰年。36~47月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0~2月龄。共获得55份序列,经过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均属于经典型HAstV,其中42株HAstV-1a亚型,8株HAstV-1b亚型,5株HAstV-5型。结论HAstV是吉林省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流行规律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龄差异,流行优势株以HAstV-1a型为主。
李响许爽卢欣荣姜洪波孟婷玉马英伟吴东林张晶莹魏雷雷
关键词:基因型流行病学腹泻
吉林省长白山区蜱类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掌握吉林省长白山区蜱类构成和地域分布。方法 2017年5-6月,在吉林省长白山区19个县(市)采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和牛、羊体表寄生蜱,送至实验室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共采集蜱类16 512只,隶属1科3属5种,其中游离蜱13 532只,牛、羊体表寄生蜱2 980只,蜱种为全沟硬蜱、嗜群血蜱、日本血蜱、长角血蜱和森林革蜱。游离蜱中全沟硬蜱、日本血蜱、长角血蜱、森林革蜱、嗜群血蜱和未鉴定种分别占32.60%、24.42%、17.89%、16.14%、8.40%和0.55%,不同蜱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275.311,P<0.001)。牛、羊体表寄生蜱中全沟硬蜱、日本血蜱、森林革蜱、长角血蜱、嗜群血蜱分别占33.05%、32.62%、24.70%、5.54%和4.09%,不同蜱种构成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 515.801,P<0.001)。全沟硬蜱在抚松和汪清县分布较多,分别占92.52%和75.54%;日本血蜱在磐石市分布较多,占64.57%;森林革蜱在安图县和舒兰市分布较多,分别占80.94%和77.41%;长角血蜱在图们、珲春和集安3市分布较多,分别占100%、98.85%和98.55%;嗜群血蜱在龙井市分布较多,占71.52%,不同地区蜱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吉林省长白山区蜱类种类多样,具有明显地域分布特征,在该区域应加强蜱类本底调查,积极防控蜱传疾病。
沈博李基旭黄飚赵庆龙姚来顺王岙吴东林杨显达魏雷雷邓立权
关键词:蜱类
吉林省2011年<5岁婴幼儿诺如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基因型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2011年<5岁婴幼儿诺如病毒(Norovirus,N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基因型。方法收集2011年长春市儿童医院<5岁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375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粪便标本中的NV。结果冬春季为NV感染发病高峰期;<2岁病例数占94.1%,临床症状以腹泻、呕吐和发热为主。375份粪便标本中,阳性检出率为13.6%,PCR检测全部为基因Ⅱ组(GenogroupⅡ,GⅡ)。选取8份阳性标本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V GⅡ-4型5株,NV GⅡ-3型2株,NV GⅡ-13型1株。结论NV是引起<5岁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住院病例中<2岁婴幼儿居多,GⅡ-4型略占优势。
李响杨显达许爽吴东林孙利炜卢欣荣沈博柳鸿敏李静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型流行病学特征
吉林省普马拉病毒的RT-PCR检测与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建立检测普马拉病毒的RT—PCR方法,确认吉林省存在普马拉病毒,并对病毒的基因片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吉林省抚松地区棕背([鼠平])鼠肺标本进行检测。对S片段核蛋白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绘制系统发生树。结果研究表明在吉林省抚松地区存在普马拉病毒,采集于2005年和2006年的标本阳性率分别为7.34%和14.29%,呈逐年上升趋势。序列分析表明与其他普马拉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只有81.1%~83.3%。系统发生分析揭示,该病毒与在日本、韩国分离的普马拉病毒亲缘关系相对接近,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处于更古老的节点。结论在吉林省抚松地区可能存在普马拉病毒的一个新亚型。
吴东林王慧沈博扈光伟李德新
关键词:普马拉病毒系统发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