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若雷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罗跃嘉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333被引量:3,722H指数:31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
- 研究主题:事件相关电位 情绪 ERP研究 ERP 脑机制
- 蔡华俭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65被引量:1,323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文化变迁 中国人 内隐联想测验 集体主义 测验
- 封春亮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4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情绪 神经机制 唤醒 情绪STROOP效应 ERP研究
- 曾祥丽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50被引量:54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耳鸣 眩晕 耳鸣患者 病因 主观性耳鸣
- 黎志成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69被引量:21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耳鸣 病因 眩晕 耳鸣患者 前庭功能
- 耳鸣患者负性情绪水平分析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探讨耳鸣患者负性情绪的临床表现。【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简体中文版对117名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患者进行评估。数据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绝大部分耳鸣患者并无严重的情绪问题。焦虑是耳鸣患者中最常见的负性情绪(占47%),抑郁最低(占18.8%)。患耳量、病程、性别及年龄均对耳鸣的负性情绪体验有一定影响,表现为单侧患者高于双侧患者,亚急性期患者高于急性及慢性患者,女性患者高于男性患者,26岁以下年龄段及34岁以上年龄段患者高于26~34岁年龄段患者。【结论】DASS-21量表能同时反映耳鸣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水平,有助于临床进行针对性干预。耳鸣患者的负性情绪体验受到耳鸣及非耳鸣因素的共同影响。
- 黎志成古若雷戚敏曾祥丽
- 关键词:耳鸣情绪焦虑抑郁
- 焦虑情绪对奖赏学习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焦虑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情绪,对人类的决策行为能够产生显著影响。探讨决策研究的重要领域——奖赏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焦虑情绪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过往研究者较少关注焦虑对奖赏学习的潜在影响,而且已有研究在实验技术和任务范式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考虑到奖赏学习概念的复杂性,为了全面地考察个体焦虑水平与奖赏学习的关系,本文作者建议设置不同类型的奖赏学习情境,例如概率学习、联结学习、逆向学习和社会学习等。在上述各类不同任务中,个体焦虑水平对奖赏学习能力的影响模式可能并不一致,有待研究者们进行深入探讨。
- 古若雷徐鹏飞徐蕊施媛媛杨紫嫣王娱琦蔡华俭
- 关键词:焦虑
- 自尊的认知神经机制被引量:13
- 2017年
-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总体的情感性评价。自尊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帮助个体应对威胁,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关于自尊的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自尊与大脑的结构(如海马体积、前扣带回等区域的灰质体积)和功能(静息态下的默认网络活动以及脑区之间的功能联结性)存在一定的关联;2)自尊调节大脑对威胁的反应,与高自尊个体相比,低自尊个体面对威胁时产生更强的防御性反应,自尊通过影响个体面对威胁时的大脑活动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威胁;3)自我评价过程涉及大脑前额叶、眶额叶、扣带回等多个脑区,自尊调节个体在自我评价过程中的大脑活动。总之,自尊作为个体重要的人格特质,与大脑的结构、功能以及活动状态等都具有一定的关系;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自尊的神经机制,加深了对自尊及其功能的理解。
- 杨紫嫣罗宇古若雷刘云芝蔡华俭
- 关键词:自尊自我评价前扣带回
- 耳鸣的心理机制被引量:28
- 2011年
- 现有研究表明,耳鸣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问题比机体自身的病理损伤更为严重,其中最突出的是患者的注意与情绪问题。近年来,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证实了耳鸣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注意障碍;同时,影像学研究也发现部分情绪脑区的活性增强与耳鸣患者的情绪障碍显著相关。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耳鸣的客观评估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也为心理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耳鸣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未来耳鸣研究应着重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纠正不良行为,帮助其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 黎志成古若雷曾祥丽
- 关键词:耳鸣心理障碍情绪焦虑
- 个体对结果的评价受他人在场效应的调节:一项ERP研究
- 社会心理学研究很早就发现相对于独自一人时,个体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有更好的行为表现。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不需要他人与个体之间有任何形式的互动,他人纯粹的出现就能导致这一促进效应。社会促进效应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个体在他人在场的情...
- 田腾骧封春亮冯雪古若雷罗跃嘉
- 关键词:FRN社会促进
- 预期焦虑对面孔表情加工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预期焦虑是由于对未发生结果的负性投射造成的焦虑情绪。本文比较了被试在不同预期焦虑水平下观看愉快、中性及恐惧面孔时的行为和脑电数据。发现在高预期焦虑水平下,恐惧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显著大于低预期焦虑水平,而愉快和中性面孔在两种水平下诱发的N170波幅差异不显著,且预期焦虑水平对恐惧面孔诱发的N170波幅的调节强度与个体的特质焦虑得分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预期焦虑水平会影响面孔表情加工,且不同情绪面孔受到的影响不同。我们推测,预期焦虑水平可能通过影响杏仁核等脑区的激活来调节颞上回对恐惧面孔的加工。
- 廖冲陆娟芝古若雷徐鹏飞罗跃嘉崔芳
- 关键词:事件相关电位N170
-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25
- 2008年
-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社会认知现象的交叉学科,目前已经形成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生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该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情绪、情绪障碍、自我意识、经济决策、道德等方面的脑机制研究,临床研究和脑成像研究表明,恐惧、厌恶、愤怒、惊讶、快乐、悲伤等基本情绪在表达和识别上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孤独症与"男性脑"的特征相关,抗抑郁药百忧解对抑郁症儿童的治疗作用;在自我意识的研究领域,自我概念产生的脑区定位、灵长类的自我意象、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概念变化等研究的热点问题;经济决策的研究最近成为亮点之一,主要包括强互惠合作、风险决策、跨期选择以及品牌决策等方面;在道德的脑机制研究中,重点涉及了道德判断与捐赠行为的神经基础。文章最后展望了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我国发展的前景。
- 罗跃嘉古若雷陈华黄淼
- 关键词: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情绪调控情绪障碍经济决策
- 资源匮乏抑制亲社会行为的脑机制
- 行为研究表明,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人的行为模式、特别是与匮乏资源相关的亲社会行为(例如分享)会显著改变:个体更加自私,亲社会行为明显减少。而这一现象尚未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被深入探讨,神经证据的缺乏阻碍了对这一重要社会现象的理...
- 崔芳刘洁古若雷
- 关键词:资源匮乏亲社会行为共情功能磁共振
- 广泛性焦虑障碍情绪记忆回避机制的脑成像研究
- 研究目的:情绪回避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GAD)维持焦虑症状具有重要意义。自传体记忆中含有丰富的情绪信息,这些情绪往往被认为是GAD的始因或结果。然而,在记忆提取时的情绪回避机制尚未明晰。因此,我们研究了GAD在自传体...
- 徐蕊封春亮古若雷黄瑞旺杨秋莉罗跃嘉
- 文献传递
- 资源匮乏下的共情危机
- 本系列研究采用功能磁共振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结合新颖的实验范式,探讨了资源匮乏如何影响个体对他人的共情及亲社会行为。实验一和实验二发现资源减少引起的匮乏思维会显著地降低个体对他人生理疼痛(电刺激)和社会疼痛(被他人排斥)...
- 古若雷李晚晨崔芳
- 关键词:共情亲社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