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骅
作品数: 254被引量:1890H指数:30
  • 所属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

相关作者

李圣法
作品数:125被引量:1,252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象山港 耳石 小黄鱼 多样性 鱼类群落
严利平
作品数:139被引量:99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黄鱼 黄海南部 东海北部 生物学特征 伏季休渔
凌建忠
作品数:167被引量:862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象山港 换能器 鱼礁 保护装置 礁体
刘尊雷
作品数:174被引量:439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礁体 小黄鱼 鱼礁 养殖 藻类
袁兴伟
作品数:189被引量:42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礁体 鱼礁 养殖 小黄鱼 鱼类
国家渔情动态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程家骅位耀光刘勇张寒野李道亮袁晓初徐林浩陈国宝李显森曹红杰赵文武李惠玉吕永辉金艳邹国
该项目隶属水产学领域。 及时精准的渔情信息是现代渔业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但由于中国渔情监测技术手段落后,致使国家渔业基础数据长期处于零散、滞后、不准、难用的尴尬局面,并严重影响到行业科学管理水平与产业绿色高效发展。为此...
关键词:
关键词:水产养殖
东海区主要捕捞品种渔业资源动态研究
郑元甲徐汉祥汪伟洋汤建华曹正光陈卫忠宋海棠张壮丽高银生赵利华俞连福刘子藩王友喜沈德华程家骅
该课题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列题,属水产基础科学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为:(1)东海区主要经济种类带鱼、小黄鱼、马面鲀、鲳鱼、马鲛鱼、鲐鲹鱼、头足类和虾类资源数量、组成和变化趋势的研究。(2)东海区其他重要经济种类数量、组成和...
关键词:
关键词:渔业调查水产资源近海渔业
长江口外海域龙头鱼营养生态学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在东海北部、黄海南部海域获取的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样品,采用胃含物分析法,对龙头鱼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头鱼摄食饵料种类有39种,鱼类是其主要饵料类群,所占质量百分比为84.13%。优势饵料种类为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细条天竺鱼(Apogonichthys lineat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等。龙头鱼的摄食强度秋季最高,冬季最低;食物组成季节变化明显,春季主要摄食虾类,其他季节则主要以鱼类为食;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食物组成及摄食强度具有显著差异,体长为100 mm和250 mm处存在食性转换现象,并在体长250 mm时表现为由广食性向狭食性转换的特征,摄食选择性增强。龙头鱼营养级为3.80,在东、黄海食物网中处于较高的营养层次。
潘绪伟程家骅
关键词:龙头鱼营养生态摄食强度
基于COⅠ基因序列的东、黄海区野生与养殖大黄鱼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为研究野生与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对大黄鱼8个野生群体及6个养殖群体共336个样本的线粒体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实验最终获得序列片段长621 bp,总变异位点38个,简约信息位点23个,单变异位点15个,其中野生群体包含38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100%,养殖群体包含8个变异位点,占总变异的21.05%。在所有样本中共检测出单倍型34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58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94,野生及养殖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714-0.952、0.000-0.581。大黄鱼养殖与野生两个组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为0.04982,占总变异的4.98%,差异极显著(P〈0.01),组群间群体间的变异占1.46%(P〉0.05),群体内的变异占93.56%(P〈0.01)。以上结果表明,大黄鱼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显著低于野生群体,两者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养殖群体间或野生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而养殖与野生两大组群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此外,通过对群体遗传结构及进化树的分析表明,东、黄海大黄鱼应属于同一地理种群,但两者间存在较低程度的遗传分化现象,黄海的大黄鱼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东海群体。本研究可为大黄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谌微张凤英王景魏鸿擎姜亚洲张辉凌建忠程家骅马凌波
关键词:大黄鱼遗传分化
东海和黄海南部银鲳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2024年
为了解东海和黄海南部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生态学特征,利用2016年5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7年1月(冬季)东海和黄海南部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结合全球海洋环境数据集(GMED)和哥白尼海洋环境监测系统(CMEMS)中提取的水深、温度、盐度、叶绿素a和溶解氧等环境变量,开展东海和黄海南部银鲳栖息地季节性分布特征研究。利用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方法确定各环境因子在HSI模型中的权重,通过赋予环境变量权重的算术平均值算法和几何平均值算法构建东海和黄海南部银鲳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交叉验证的方法确定银鲳各季节最适的HSI模型。结果显示:春季,对HSI模型总偏差贡献最大的是水深(43.47%),最适范围为20~33 m;夏季,对HSI模型总偏差贡献最大的是叶绿素a(67.18%),最适范围为5.36~5.90 mg·m^(-3);秋季,对HSI模型总偏差贡献最大的是温度(33.96%),最适范围为21.16~23.81℃;冬季,对HSI模型总偏差贡献最大的是溶解氧(37.65%),最适范围为287.31~297.49 mmol·m^(-3)。在HSI模型的算法选择中,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发现,4个季节银鲳HSI模型均以赋予环境因子权重的算术平均值算法为最适。研究表明,HSI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东海和黄海南部银鲳各季节资源分布和栖息地生境特征,对东海和黄海南部银鲳分布动态的掌握和预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辉姜亚洲刘尊雷严利平李建生凌建忠程家骅
关键词:黄海南部银鲳栖息地
伏季休渔制度实践的回顾 之三:现行伏季休渔制度的局限性分析及展望被引量:13
2008年
尽管伏季休渔制度实施产生了较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东海区的海洋捕捞强度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因此其制度本身难以解决海洋渔业长期以来一直积压的所有问题。十年来的实践结果表明,在现行我国渔业国情下,伏季休渔制度的种种局限性也在所难免。
程家骅
关键词:伏季休渔制度海洋渔业捕捞强度
江苏近岸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被引量:13
2009年
根据1988年6月-2006年6月江苏近岸禁渔线以内的定置张网长期监测资料,采用评价群落矩阵的长度谱和非目标种类比例两个指标,分别从整个群落长度谱、目标种类和非目标种类长度谱、不同体质量长度谱分析了小尺度范围的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群落长度谱随时间增加,斜率下降显著(P<0.05),截距虽表现为逐渐增加趋势,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1988-1990年和2004-2006年两个阶段的目标种类长度谱斜率线性拟合极为显著(P<0.001),非目标种类则不显著(P>0.05);非目标种类生物量比例变化相对稳定(P>0.05),数量比例明显上升(P<0.01);体质量在0.8~2g、3~5g对应的相对生物量呈上升趋势,体质量在6~10g、11~20g、80~100g、105~130g相对应的生物量则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综上,调查年间江苏近岸海域的鱼类组成发生了一定程度变化,表现为小个体数量增多,大个体减少。
刘尊雷程家骅李圣法汤建华刘培廷仲霞铭
关键词:鱼类群落
东海区小黄鱼渔业生物学现状的分析被引量:35
2004年
以 2 0 0 1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 ,对小黄鱼的体长、体重、生长、死亡等渔业生物学特征及临界年龄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东海区小黄鱼优势体长组为 1 1 0~1 30 mm,占 4 1 .34% ;优势体重组为 2 0~ 4 0 g,占 5 0 .91 % ;总死亡系数为 2 .0 5 ,自然死亡系数为 0 .5 8,捕捞死亡系数为 1 .4 7,临界年龄为 2 .1 8龄。对照东海区小黄鱼生物学特征的历史状况分析 ,目前东海区小黄鱼个体小型化、低龄化、性成熟提早现象明显 ,生物学参数发生较大变化。建议在东海区现行资源状态下 。
林龙山程家骅
关键词:小黄鱼渔业生物学
2014年江苏沿海定置张网渔业生产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21年
本研究基于2014年江苏沿海定置张网渔船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对渔船捕捞产量及渔获物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苏沿海渔船捕捞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多数在近海生产、少有渔船远赴外海生产,除个别月份,少有渔船在长江口航道中生产,长江口近岸北侧常年有该类渔船生产,在江苏近岸20m等深线附近水域形成了一条连贯、且相对高产的水道走廊。渔船生产具有季节性,在水温偏低的冬季,渔船趋于向外、向南扩展生产,而在水温偏高的夏季则趋于向北扩展生产。渔获物结构比较分析发现,主捕对象存在季节变化,分别出现虾类(1—4月和10—11月)、毛虾(2—3月、5月和11—12月)、梭子蟹(9—11月)等渔获比例相对较高的情况,而杂鱼杂虾除1—4月和11月比例相对偏小外,其余月份比例均较高,虾类资源与其他杂鱼杂虾资源之间呈现显著负向关系。文献比较分析发现,渔获物中的杂鱼杂虾与经济鱼类幼鱼之间有对应关系。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定置张网伏休时间提前一个月、并加强伏休后渔船捕捞网目尺寸的管理,以确保足量补充群体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刘勇程家骅张寒野吴磊
关键词:定置张网渔业生产渔业资源
2014年江苏省帆式张网渔业时空分布特征
2022年
帆式张网因其作业成本低、效率高、机动灵活等优点,成为江苏省海洋渔业的重要渔具之一,但因其对幼鱼资源的极大破坏,受到严格管控和限制。基于2014年江苏沿海帆式张网渔船的大样本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对日产量及渔获物结构与渔场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帆式张网渔船生产水域相对集中于大沙渔场,个别月份会根据渔业资源变动,向南部、外海或近岸水域进行渔场拓展。渔船分布相对集中的水域,水深范围为30~50 m,所占比例超过50%。渔场范围在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跨度呈此消彼长关系;渔船作业所覆盖的渔区数量与平均日产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当产量高时相对集中,产量低时相对分散。渔获组成随季节发生一定的变化,主捕经济鱼种资源时空变化是影响帆式张网渔场变动的主要原因。冬季和春季,帆式张网以小型中上层鱼类、小型虾类和经济鱼类幼鱼为主要捕捞对象;秋季,则以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等经济鱼种作为主捕对象。帆式张网作业对经济幼鱼的破坏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网囊网目尺寸的严格管理,严格控制渔船携带网具数量,最大限度降低其捕捞强度。
刘勇程家骅张寒野
关键词:帆式张网抽样调查渔获组成渔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