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惠国
作品数: 82被引量:373H指数:10
  • 所属机构: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相关作者

谈逸云
作品数:31被引量:165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急性病毒性肝炎 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黎芳
作品数:47被引量:27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 传染病 副溶血性弧菌 诺如病毒
施文平
作品数:30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传染病 手足口病 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分析 流动人口
席韵
作品数:29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分析 副溶血性弧菌 水产品 食源性疾病 食品污染
姜庆五
作品数:795被引量:6,010H指数:3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钉螺 流行病学 湖北钉螺 农村
2005年上海市麻疹流行株血凝蛋白基因变异及其对抗原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了解2005年上海市及其邻近地区麻疹流行株的基因变异及其对抗原性的影响。方法从麻疹疑似患者咽拭子标本分离病毒,RT-PCR扩增麻疹流行株及目前使用的麻疹疫苗株血凝蛋白基因(H)全序列,分析其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的序列差异,同时与中国以往的麻疹病毒分离株进行比较,采用交叉中和试验分析其抗原性的变化。结果4株上海地区麻疹病毒流行株属于H基因组H1a基因型,与麻疹疫苗株(A基因型)基因相比,有91~99 bp不同,引起27~28个氨基酸改变,其中重要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第240位氨基酸由丝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酸,第481位由酪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酸。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对流行株中和抗体滴度是麻疹疫苗株的2.49倍(P<0.05)。急性期患者血清及初次免疫后血清(1~2岁幼儿)对疫苗株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是流行株的1.69倍和1.61倍。结论上海地区麻疹流行株与麻疹疫苗株属于不同的基因型,除2个功能位点氨基酸突变外,具有生物学和免疫学活性的位点多数未发生改变,麻疹疫苗株仍能完全中和流行株,中和能力略有下降,麻疹疫苗对预防麻疹野病毒的感染依然有效。
李淑华居丽雯谈逸云吴敏申惠国倪政周联娣林玉尊蒋露芳郑英杰姜庆五
关键词:麻疹疫苗麻疹病毒抗原变异病毒
新时期社区传染病综合防制工作的探索
吴敏姚经建申惠国林建良王丰凤玉英黄爱玲倪政田秀红朱媛妍
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公共卫生目标的有效形式,正越来越引起政府卫生部门的重视,被认为当前卫生改革工作的重点推动工作之一。国内社区传染病防治仍处于起步阶段,社区防治的方法及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上海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于社...
关键词:
关键词:传染病综合防制
急性肝炎患者系列血清分型及发病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通过系列血清的检测来明确肝炎诊断,区分肝炎型别并比较其发病特征,为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60例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66份系列血清进行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并比较不同肝炎的发病特征。结果在这60例急性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乙肝)占46.67%,戊型肝炎(戊肝)占21.67%,未分型肝炎占25%,甲型肝炎(甲肝)合并戊肝占1.67%,乙肝合并戊肝占5.00%,丙型肝炎(丙肝)未检出。乙肝及戊肝均以男性为主,乙肝以50岁以下者居多,戊肝则以中老年为主;戊肝的黄疸表现尤其明显。两者的谷丙转氨酶水平随入院时间延长呈对数线性下降,戊肝下降更为明显。结论无慢性肝病史的急性肝炎以乙肝及戊肝为主,未分型肝炎仍占较大比重;系列血清可以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可以更为准确地进行分型诊断。
王娜郑英杰姜庆五谈逸云申惠国高眉扬王于超
关键词:血清分型流行病学
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现状调查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现状及监测质量。方法采取现场调查与资料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某区29家医疗机构的污水消毒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 29家医疗机构污水均采用集中式处理,其中2家民营医院无污水处理设备,7家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设备无卫生许可批件。29家医疗机构均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污水消毒,其中19家采用人工投氯。所调查的29家医院的污水检测合格率仅为58.62%。结论上海市某区部分医疗机构的污水消毒设施较为陈旧,污水处理质量合格率较低,应加强污水处理设备保养维护与更新。
李伟霞申惠国席韵
关键词:污水处理消毒
上海地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监测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不同年龄组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水平,对人群中甲型H1N1与2008-2009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应用常规微量血凝抑制试验(micro-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HI)对上海地区不同年龄组(0~5月龄、6月龄~4岁、5~24岁、25~59岁和≥60岁)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抗体检测.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 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地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血清抗体总阳性率为9.2%(37/404).不同年龄组中以老年人组(≥60岁)的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25.0%(21/84) 其次是成年人组(25~59岁),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0.0%(8/80) 其他年龄组血清抗体阳性率较低.Pearson X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2008-2009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抗体阳性的329份血清中有31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季节性疫苗株抗体阴性的75份血清中有6份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经Pearson X2检验分析,这两层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海地区人群血清中甲犁H1N1流感抗体水平普遍偏低,其中老年人组抗体水平最高,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高度易感 季节性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HI抗体阳性人群血清不能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产生交叉保护抑制.
高颖阳陈蓓居丽雯杨忠东吕锡宏申惠国姜庆五
关键词:抗体病毒
上海市闵行区部分食品镉污染暴露评估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居民膳食消费量及食品中镉污染物含量,了解我区居民镉膳食摄入量,评估镉膳食暴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食品类别选择性研究的方法,结合2009年上海市居民食品消费量调查的数据与2007-2010年上海市...
赵黎芳陈建平汤红梅申惠国杨胜琴
关键词:食品安全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
上海市闵行区肠道传染病易发地综合管理效果评估
2012年
目的探索闵行区外来人口肠道传染病综合管理模式,并评估效果。方法将辖区内外来人口集聚地作为肠道传染病易发地,收集2007—2011年闵行区肠道传染病易发地管理资料和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2007—2011年共计管理肠道传染病易发地811个,"城中村"和建筑工地类型占80.27%,管理外来人口覆盖率为83.35%;外来人口肠道传染病发病率2010年较2006年下降了76.04%;2007—2011年食品摊贩、食品店、厕所和垃圾容器规范率以及土井井水含氯率逐年提高;5年来总体环境卫生规范率为54.40%,土井井水含氯率为87.95%,食品卫生规范符合率为30.30%,6岁以下儿童按时接种率为95.59%;外来人口调查对象知道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占89.14%,知道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的占83.52%,传染病知晓率较高。结论闵行区肠道传染病易发地管理达到了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应继续加强食品和环境卫生治理,并积极探索外来人口多种传染病管理模式。
施文平申惠国陈建平赵黎芳崔劲松王君燕李治俊苏华林
关键词:综合管理
一起校内水痘爆发的调查处理被引量:5
2011年
2011年3月7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辖区某小学保健老师电话报告,称该校近日出现多例水痘病例,随即组织相关人员前往该校开展疫情调查。经调查,该校自2月底以来,陆续出现水痘病例19例,在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后,控制了疫情的发展。现将调查处理情况分析如下。
陈继东许丽华诸娟英王丰申惠国
关键词:疫情调查水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例
上海市闵行区2006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上海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中,现居地为闵行区沪籍的319例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结果2006年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37.72/10万,比2005年下降了33.96%。病原学构成依次为乙型肝炎>未分型肝炎>戊型肝炎>甲型肝炎>丙型肝炎,其中乙型肝炎的构成较2005年有所升高(χ2=5.94,P=0.015),未分型肝炎构成有所降低(χ2=8.16,P=0.004)。乙型病毒性肝炎以男性青壮年工人为主。医院未分出型别、病例失访和病例留家是造成肝炎未分型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结论闵行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疫情水平保持相对稳定。应重点加强对青壮年人群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加强肝炎临床诊断水平,提升临床病毒性肝炎分型诊断能力,减少未分型的比例。
申惠国施文平吴敏谈逸云赵黎芳乐永长丁锦春
关键词:急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上海市闵行区急性传染病“零级预防”模式探索被引量:2
2009年
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在“安徽科技论坛”发表演讲提出.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仅有“三级预防”是不够的.还应该建立“零级预防”的概念.把公共卫生的堤坝前移。他认为,公共卫生应该强调政府责任.而“零级预防”的责任主体就是各级政府,“零级预防”就是政府通过制定政策、采取措施.防止可能引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因子出现。
谈逸云倪政申惠国施文平赵黎芳崔劲松
关键词:急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