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武田
-

-

- 所属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李国

- 作品数:28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
- 研究主题:题记 榆林窟 游人 道教 丝绸之路
- 梁红

- 作品数:7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
- 研究主题:莫高窟第61窟 画稿 制作技法 佛教艺术 图像资料
- 郑炳林

- 作品数:171被引量:57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晚唐五代 西汉 敦煌郡 归义军 敦煌写本
- 梁红

- 作品数:3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归义军 功德 张议潮 佛教僧人 供养
- 彭金章

- 作品数:18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
- 研究主题:题记 西夏文 出土 北区 回鹘文
- 莫高窟第322窟图像的胡风因素——兼谈洞窟功德主的粟特九姓胡人属性被引量:12
- 2011年
- 敦煌莫高窟第322窟是初唐时期的代表洞窟,保存完好。本文从已有研究的手执绵羊、山羊的人非人图像入手,结合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加以考察,分析了龛内彩塑造像的胡貌特征及其"原创性"意义。同时,作者结合对窟内包括葡萄纹样在内的中亚西域特征装饰艺术、部分反映东传粟特美术特征的画样与图像的研究,揭示出洞窟图像受粟特美术影响的特征。此外,本文还结合供养人画像与工匠题名反映出的粟特人属性,指出该洞窟功德主有可能是流寓敦煌的中亚粟特九姓胡人。
- 沙武田
- 敦煌石窟六字真言题识时代探析被引量:9
- 2019年
- 9至10世纪,随着藏、汉两种文字《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的译出,六字真言开始广泛流传,并对崇尚佛教的宋、辽、西夏产生深远的影响。元代统治者尤为推崇藏传佛教,六字真言则以多种文字形式广为传播。研究表明,敦煌石窟所有六字真言题识不大可能像传统的观点认为始于元代,而应是产生于西夏而流行于元代。就具体的时代作品而言,西夏主要包括莫高窟第464窟后室东壁门上方和第95窟六字真言团花中的文字;元代则包括莫高窟北区诸石窟中的题识和《莫高窟六字真言碣》。明确敦煌石窟六字真言题识产生的时代,对研究敦煌西夏元洞窟的分期断代、壁画内容、艺术风格、洞窟思想以及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沙武田李晓凤
- 关键词:六字真言
- 唐蕃清水会盟在敦煌石窟中的图像遗存——瓜州榆林窟第25窟婚嫁图绘制年代再探被引量:1
- 2015年
- 榆林窟第25窟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代表性洞窟,因为其中出现的唐蕃特色图像而备受学界关注,属于敦煌学和藏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榆林窟第25、15窟是为纪念783年唐蕃清水会盟而建的双窟,榆林窟第25窟婚嫁图与该窟统一集中完成,其绘制年代与该窟营建时代一致,应在783年唐蕃清水会盟前后。
- 马俊锋沙武田
- 会说话的文物 有温度的照片——孙志军编著《世纪敦煌:跨越百年的莫高窟影像》读后被引量:1
- 2022年
- 我经常听到老文物工作者说的一句话就是“文物是会说话的”,对文物不熟悉的人一定会觉得有点矫情,那些冰冷的石头和残破的陶片给人的普遍感觉是历史沧桑感和时间的无情,而很难感觉到其鲜活的一面。但这一点是长期从事文物工作的老文物工作者的亲身体会,因为我有在敦煌莫高窟将近20年时间一线工作的经历,因此,对这句话感同身受,直接感受就是进了洞窟眼前的壁画就是活的“历史”。
- 沙武田
- 关键词:文物工作者沧桑感感同身受
- 莫高窟“天王堂”质疑被引量:9
- 2004年
- 本文通过对莫高窟窟顶沙山上现今被习惯称为“天王堂”的土塔内造像的历史勾沉 ,主要是对塔内彩塑主尊的历史还原 ,结合敦煌文书对莫高窟天王堂的记载作一讨论 ,认为该塔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王堂 ,而是由曹延禄与于阗姬天公主发心营建的一所表现特殊内容与思想的塔寺建筑 ,准确命名应以发愿文所记“囗囗寺”为准 ,“天王堂”只是人们的一种误称或俗称而已。
- 沙武田
- 莫高窟B47窟所反映的葬俗与观念初探
- 2023年
- 敦煌莫高窟B47窟为瘗窟,死者独葬于窟内并随葬两件告身。根据告身可知葬者“□文楚”是唐代战死归乡的低级军官,死后由亲属承担丧葬事宜,因敦煌战死不入家族墓地习俗,亲属选择佛教丧葬观念与形式,将其送入莫高窟北区瘗埋安葬,以期为其除罪升天。佛教石窟寺允许世俗人单独开窟入葬并随葬世俗文书与纸钱,说明佛教葬俗逐渐受到世俗葬俗影响。
- 沙武田陈璇
- 关键词:唐代告身
- 敦煌西夏洞窟观无量寿经变的新样式——瓜州榆林窟第3窟净土变的释读
- 2020年
- 一提出问题瓜州榆林窟第3窟是敦煌石窟代表窟,关于洞窟的开凿年代,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我们赞同西夏的观点。1其所蕴含的历史、艺术和宗教研究价值都是在敦煌石窟中独树一帜,因此,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但一直以来,研究者们对在此窟的密教壁画和文殊普贤变上着墨较多,却往往忽视了主室南北两壁中部现存的两铺大型经变画,至今对两铺经变画的定名问题仍无定论。
- 邢耀龙沙武田
- 关键词:经变画洞窟
-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研究综述被引量:6
- 2011年
- 对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的研究,相对其他各期石窟的研究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系统的专题研究论著出版。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就敦煌吐蕃期洞窟的研究,通过分类的方法,分别就综合研究、洞窟营建史、分期、洞窟个体、专题(如单个图像等)、榆林窟第25窟研究、莫高窟第365窟汉藏文题记、画风、供养人图像与服饰、经变画专题等问题的研究作了回顾并就吐蕃期石窟研究的特点作了总结。
- 沙武田
- 关键词:敦煌学吐蕃时期
- 一座反映唐蕃关系的“纪念碑”式洞窟(下)——榆林窟第25窟营建的动机、思想及功德主试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榆林窟第25窟是敦煌石窟吐蕃期洞窟的代表作,通过对洞窟藏文题记的再研究,结合吐蕃在处理唐蕃关系时建寺等佛教活动的传统、洞窟营建的历史背景、窟内壁画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最终表明榆林窟第25窟很有可能是776年瓜州陷蕃后、786年沙州陷蕃前,身为瓜州节度使、沙州作战前沿总指挥尚乞心儿的功德窟,或者说是与他有密切关系的洞窟,而建窟的主要目的是吐蕃人为了"纪念"对瓜州的占领,又是为了通过佛教手段向瓜沙地区的汉人表示友好,因此该窟实为一"纪念碑性"洞窟,具有很强的"秘密性",但其建窟的模式未得到广泛的流传。
- 沙武田
- 关键词:唐蕃关系
-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艺术程式化表现小议被引量:5
- 1999年
- 本文论述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石窟艺术诸如在石窟建筑、壁画艺术、重修情况等方面的程式化表现 ,并以曹氏归义军时期“画行”“画院”、曹氏政权自身特点、五代宋时敦煌佛教的世俗化与社会化。
- 沙武田魏迎春
- 关键词:敦煌石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