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芳萍
作品数: 72被引量:345H指数:11
  • 所属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甘肃省 兰州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杨文雄
作品数:110被引量:514H指数:13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春小麦 春小麦新品种 小麦 选育 选育报告
郭莹
作品数:27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小麦 条锈病 六倍体小黑麦 种质 小麦品种(系)
虎梦霞
作品数:35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春小麦新品种 春小麦 选育 小麦 选育报告
袁俊秀
作品数:52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春小麦 春小麦新品种 选育 小麦 选育报告
夏先春
作品数:260被引量:2,01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小麦 普通小麦 引物 分子标记 小麦基因组
四川大麦种质资源的特色及其利用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通过对 712份 (编入中国大麦遗传资源目录的 595份 )栽培大麦和近缘野生大麦鉴定分析结果认为 :大麦多样性极为丰富 ,如芒形、稃和籽粒颜色 ,具有变异最为丰富 ,多样性最高的特点。从多样性分布区相比这些性状高于贵州、青藏高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它还具有早熟、矮生、大穗、多粒、蛋白质、赖氨酸和其它氨基酸含量较高 ,“双高”材料不少 ,地方品种蛋白质含量高于育成品种和全国地方品种及国外品种 ;以及抗多种病害和耐各种不良环境因素的优良遗传性状 ,具有直立性、密穗、稀穗、裸粒、钩芒、早熟、抗病等可利用基因潜力巨大两特色。对这些遗传性状和基因资源开发利用 ,在分类、遗传、育种、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鉴定等已取得显著成就 。
唐子恺肖猛王永康叶少平杨芳萍
关键词:大麦种质资源
小麦条锈病抗性位点及其开发的KASP标记
本申请小麦条锈病抗性位点及其开发的KASP标记,属于分子生物学及作物育种技术领域。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筛选具有条锈病抗性的小麦。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检测AX‑111915032位点的多态性或基因型的物质在...
杨芳萍展宗斌郭莹张雪婷鲁清林化青春
中国小麦育成品种和农家种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被引量:59
2008年
Lr34/Yr18是重要的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携带该连锁基因的小麦品种被广泛种植于世界许多国家。利用STS标记csLV34对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Lr34/Yr18进行分子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231份育成品种(系)中仅有14份材料携带Lr34/Yr18基因,占6.1%。不同麦区分布频率不同,其中北部冬麦区为零,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3.0%、21.4%、16.7%和33.3%。在422份农家种中,359份含有Lr34/Yr18基因,占85.1%。Lr34/Yr18基因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也存在差异,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89.6%、77.4%、93.1%、93.8%、96.6%和61.1%。csLV34标记扩增产物为150bp和229bp的片段,能有效鉴别品种是否携带Lr34/Yr18基因,是一个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Lr34/Yr18基因的鉴定与选择。
杨文雄杨芳萍梁丹何中虎尚勋武夏先春
关键词:普通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高粱DNA创造优良小麦新品系的分子聚合育种被引量:7
2013年
采用优化的花粉管通道法将高粱(Sorghum bicolorL.)基因组DNA导入高感条锈病、籽粒粉质的稳定小麦品系,并借助幼胚培养挽救加代、早代变异筛选等技术,经多代连续选择优良变异系,获得2个稳定的优良变异新品系,其中2001502-23-26两年度位居省区试第一位,已申请生产试验和品种审定。变异新品系与感病受体小麦比较,某些生物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异,对条锈病免疫,品质指标得到提升,HMW-GS发生明显变异,Gul D1位点基因发生等位变异,过氧化物酶发生明显变化,说明外源高粱基因导入引起了相应基因表达的变化,地区适应性也相应的较受体不同。这说明异源高粱基因组DNA导入小麦可实现高粱抗条锈性和HMW-GS等优良性状的遗传转育和聚合,达到生物学性状、产量、抗条锈性和品质指标等目标性状得到遗传改良的目的。性状改良的原因,推测可能是高粱抗条锈基因转化和HMW-GS基因生物诱变和多基因聚合的结果,而导入后代HMW-GS的GulD1位点基因的等位变异机理可归结为生物诱变所致,条锈病抗性的变异可能属于高粱抗锈基因的定向转移所致。
欧巧明崔文娟王炜倪建福王红梅杨芳萍罗俊杰
关键词:小麦高粱DNA花粉管通道法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抗条锈
春小麦新品系92鉴46
张天虎杨文雄杨芳萍周宽基王永芳等
春小麦新品系92鉴46是以832-748为母本,0103(引自CIMMYT)为父本,经多年南繁北育,水旱地穿梭选择育成。该品系株高90-110厘米,长芒,白穗,千粒重43克,红粒半硬质,生育期102-110天。该品系抗旱...
关键词:
关键词:春小麦
四川大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性鉴定被引量:11
2000年
1997~ 1 999年对四川 1 80份大麦种质资源材料 (品种 )进行了白粉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初步鉴定出来源于四川省境内的抗性种质资源材料 6份 ,中抗性种质资源材料 5 7份 ;裸麦、多棱大麦种质资源中抗性及中抗性材料相对比例较大 ,而且存在兼有早熟与抗病性的资源材料 ,同时还分析了抗性种质资源的来源。
肖猛唐子恺王永康杨芳萍
关键词:大麦种质资源白粉病抗病性抗病育种
高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品种选育的主要生理途径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分析了WUE与作物植株形态、气孔因素、光合能量转化以及根系水分生理等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CO2体积浓度下作物气孔导度降低而光合速率升高,导致WUE显著增加;常规育种是目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选育高WUE作物品种的主要手段。
张绪成杨芳萍杨发荣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品种选育作物
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检测及分布规律
2024年
地方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解矮秆基因在地方种中的分布,本研究检测了甘肃省地方种矮秆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结果表明:(1)地方种Rht-B1b和Rht-D1b的频率极低;41.4%的地方种携带Rht8,且春麦区高于冬麦区;46.7%的地方种含Rht24b,春麦区低于冬麦区。Ppd-D1a的频率仅17.8%,且春麦区低于冬麦区。另外,仅检测到Rht-D1b/Rht8、Rht-D1b/Rht24b和Rht8/Rht24b 3种组合,频率分别为0.2%、0.5%和12.8%。(2)地方种携带的矮秆基因及其组合分布频率低于育成种,且差异较大。不同来源育成品种携带的优势矮秆等位变异和频率不同,清水试验站的品种以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黄羊试验站的品种以Rht-B1b、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甘谷试验站的品种以Rht8和Rht24b为主。清水和黄羊试验站的品种秆矮、丰产性好,可在河西、沿黄灌区、陇南、陇东的小麦育种中应用;甘谷试验站的品种茎秆高,抗病性突出,可应用于定西、天水、陇南和陇东等旱地小麦的抗病改良。(3)基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出15份地方种和31份育成种,以上材料均携带2个及以上降秆基因(包括矮秆基因或Ppd-D1a),可为甘肃不同麦区小麦矮秆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杨芳萍郭莹田媛媛曹世勤刘金栋张雪婷鲁清林张文涛王世红虎梦霞王雅美
关键词:地方种矮秆基因分子标记
国际小麦种质抗条锈性监测与评价
2024年
条锈病是威胁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不断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绿色、经济的防治措施。为了发掘新抗源,2013—2023年对376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进行了连续10 a的抗条锈病鉴定。结果显示,表现抗病的材料有88份,占供试材料的23.404%。筛选出免疫及高抗材料26份、中抗材料62份、慢锈材料192份。在含已知抗锈基因的材料中,携带有Yr3、Yr5、Yr15、YrZH22的材料表现为免疫和近免疫,携带有Yr1、Yr2、Yr3a、Yr4a、Yr3b、Yr4b、YrDa1、YrDa2、Yr16、Yr13、Yr25、Yrsp、YrH46等多个或单个抗病基因的材料表现为中抗。表现免疫或高抗的材料可在条锈病抗病育种中进一步利用,表现为慢锈型和抗性基因未知的材料需进一步根据农艺性状、抗源背景加以研究和利用。
汪恒兴张礼军周刚周洁张文涛白玉龙白斌杨芳萍郭莹鲁清林王小兵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病性
三膜覆盖西瓜复种秋延番茄高效栽培经验
2003年
岐山县雍川镇是陕西省有名的优质小麦、线辣椒和地膜西瓜主产区.今年,在该镇推广的三膜(即地膜、小拱棚膜、大棚膜简称三膜)覆盖西瓜复种秋延番茄高效栽培1.3 hm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祝军岐杨芳萍
关键词:秋延复种西瓜番茄三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