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平
作品数: 63被引量:139H指数:7
  • 所属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河南省 郑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尚佳
作品数:315被引量:1,401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康谊
作品数:122被引量:417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聚乙二醇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肝硬化 丙型肝炎病毒
李宽
作品数:43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抗病毒药物 慢性 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肖二辉
作品数:55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聚乙二醇干扰素 抗菌药物 急性肝衰竭 大鼠肝脏
曾艳丽
作品数:78被引量:400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 HCV 聚乙二醇干扰素
科学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2020年
刘俊平主任是奋战抗新冠肺炎一线的战斗员、指挥员,连续工作2周后,现轮换隔离,这篇文章是应我们邀请写的。我们向战斗在抗新冠肺炎一线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敬意,你们是英雄,祝你们早日安全凯旋归来!
刘俊平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指挥员
不同浓度姜黄素对脂肪变性L02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肝脏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诱导L02细胞检测细胞的活力,探索合适的有效姜黄素实验浓度。将脂肪变性的L02细胞分为24 h组和48 h组,分别用姜黄素不同实验浓度干预,流式检测脂肪变性的L02细胞的凋亡比例和caspase-3的活化情况。结果当姜黄素的浓度小于25μmol/L的时候,细胞的活力在80%以上,可以选择1、5、12.5、25μmol/L做为后续干预浓度。1μmol/L的姜黄素能显著降低脂肪变性L02细胞的凋亡比例。5μmol/L的姜黄素干预组对正常和脂肪变性的L02细胞凋亡和坏死均比例和对照组相当,而12.5、25μmol/L组对正常和脂肪变性L02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的比例显著升高。结论低浓度的姜黄素对脂肪变L02细胞有保护作用,而高浓度的姜黄素能激活L02细胞的凋亡途径,并且进一步引起脂肪变性的L02细胞的坏死,而不是发挥保护作用。这种诱导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
刘俊平范竹萍李海尚佳康谊
关键词:脂肪变性姜黄素凋亡坏死肝细胞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估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开放式、单中心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3例使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析其临床基线特征,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03例患者中,男55例(53.4%),女48例(46.6%),年龄为(47.6±13.9)岁;基因1a型2例(1.9%),基因1b型101例(98.1%);17例(16.5%)干扰素经治患者均为基因1b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2.9%)。103例患者中,35例合并基础疾病,26例有合并用药。98例完成治疗12周的随访;89例完成治疗结束后12周的随访,均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21/103),主要为失眠、焦虑、乏力,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治疗后无乙型肝炎病毒激活。结论: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较高,安全性良好。
李宽宁会彬靳慧鸣彭真刘俊平马梦阳尚佳
关键词:丙型肝炎慢性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丙型肝炎1例报告被引量:3
2019年
1病例资料患儿男性,5岁,主诉“体检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2年”于2017年8月23日入本院。患儿2年前体检发现抗-HCV阳性,当时无纳差、乏力、腹胀、恶心等不适,未治疗,定期每6个月于本院门诊复查。2017年8月10日于本院门诊随诊检查肝功能:ALT 37 U/L,AST 47 U/L,HCV RNA:2 954 969 IU/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Abbott m2000全自动核酸检测仪,雅培原装试剂,检测下限为12 IU/ml),门诊以“慢性丙型肝炎”为诊断收入本院感染科。患儿既往体健,无高血压,无冠心病,无血脂异常,无脑血管疾病,无HIV、HBV感染病史,否认“结核、疟疾”病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无手术史,无外伤史,无输血史,无献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宁会彬刘俊平靳慧鸣李宽肖二辉尚佳
关键词:抗病毒药儿童病例报告
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标准化抗病毒再治疗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对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给予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并观察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以及门诊就诊的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资料,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15mg/kg,1次/d,治疗48周。治疗基线状态检测基因分型、HCV RNA。分别于治疗第4、12、24周,治疗结束(48周)和结束后24周(72周)检测HCVRNA。计量资料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_2检验或精确概率检验。结果共收集235例患者资料,经过标准化抗病毒再治疗,235例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复发分别为140例(60.0%)、182例(77.4%)、197例(83.8%)、160例(68%)、37例(15.7%)。复发组患者的RVR、EVR、ETVR、SVR、复发率均高于无应答患者。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EVR、ETVR、复发率均低于非基因1型患者。治疗中实现RVR和EVR的患者最终SVR、ETVR显著高于未实现RVR和EVR患者,复发率却低于未实现RVR和EVR患者。结论普通干扰素治疗失败熳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过标准化抗病毒再治疗有效率较高,其中病毒基因分型、治疗中病毒学动力学变化是预测疗效重要因素之一。
刘俊平康谊尚佳丁岗强肖二辉魏君峰曹青
关键词:干扰素类病毒学应答
重症肝炎CRRT中置换液剂量同CRRT清除能力及效果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浆置换(PE)对终末期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竭患者炎症及肾功能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置换液剂量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
丁岗强高飞靳秀康谊刘俊平尚佳
关键词:血浆置换
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4年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数难以耐受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移植术,因为可能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干扰素治疗对于进展性肝硬化的患者列为禁忌证[1]。所以,通常认为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适用于干扰素加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不作为抗病毒治疗的依据是源于人们担心治疗可能会进一步使病情恶化。然而,这只是基于临床判断,并无相应的数据支持。事实上,许多失代偿性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通过临床干预,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实验室指标,使之具备抗病毒的条件。本研究对10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通过脾切除术纠正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术后2~12周开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程1年,随访48周,分析治疗结局及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肖二辉曹永革康谊魏君锋曹青刘俊平丁岗强侯环荣尚佳
关键词:脾切除术后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性影响因素聚乙二醇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极快速病毒学应答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36周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极快速病毒学应答基因1型慢丙肝初治患者接受36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基线HCV-RNA水平>4000001U/ML,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
丁岗强康谊尚佳刘俊平魏群锋肖二辉曾艳丽
关键词:丙型干扰素类病毒学应答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遗传性血色病1例被引量:1
2017年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大。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hemochromatosis,HH)是由于第5号染色体存在血色病突变基因而导致不相宜的自饮食中铁吸收增多,是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铁负荷过多性疾病。重要表现为肝硬化、皮肤色素沉着、糖尿病等。两种疾病的单独发病率均较低,同时发生的几率就更小,诊断也较为困难。
宁会彬郭恩恩刘俊平肖二辉尚佳
关键词:基因遗传性血色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现场管理联合PDCA循环在感染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将现场管理(on site magement,OSM)应用于感染科病房管理工作,同时运用PDCA循环,通过专家现场调研发现问题并深入分析,从而制定对策,以实现病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王茹真何爽刘明博李静尚学敏刘俊平
关键词:现场管理PDCA循环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