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芳芳
-

-

- 所属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 高思华

- 作品数:206被引量:1,354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 糖尿病 大肠 中医
- 赵丹丹

- 作品数:71被引量:53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糖尿病 含药血清 中医药 胰岛素抵抗
- 于娜

- 作品数:27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糖脂代谢 高脂饮食 KKAY小鼠 3T3-L1前脂肪细胞
- 张毅

- 作品数:66被引量:37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开放大学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糖尿病 针刺 捻转补泻手法 捻转补泻
- 马越

- 作品数:19被引量:17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黄帝内经》 疗法探讨 2型糖尿病 糖尿病 病机
-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提取物对3T3-L1脂肪细胞线粒体氧消耗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提取物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L1)成熟脂肪细胞有氧呼吸氧消耗速率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可能分子机制。方法:以3T3-L1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Seahorse细胞外流量分析方法测定0.04,0.2,1 g·L^(-1)质量浓度山茱萸提取物干预2 d后对脂肪细胞氧消耗速率的影响,另设空白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干预2 d后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GC-1α),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线粒体脱偶连蛋白1抗体(UCP-1),PR结构域的蛋白16(PRDM16)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0.2,1 g·L^(-1)山茱萸提取物干预成熟脂肪细胞2 d后可增加ATP生成、基础呼吸和最大呼吸能力,1 g·L^(-1)提取物可使储备呼吸能力增强,0.04 g·L^(-1)提取物则使质子漏氧消耗速率明显升高;各质量浓度提取物干预2 d不同程度明显上调PGC-1α,AMPK,SIRT1 mRNA水平,明显下调PPARγmRNA表达,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0.01),对UCP-1,PRDM16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对成熟脂肪细胞有氧呼吸具有促进作用,增加ATP生成,细胞不具备米色化特征,其作用可能与AMPK,SIRT1,PGC-1α,PPARγ多个因子的调节相关。
- 赵丹丹李小可于娜穆倩倩张毅方心莫芳芳高思华
- 关键词:环烯醚萜苷成熟脂肪细胞质子漏
- 《黄帝内经》七情学说研究与思考被引量:19
- 2008年
- 《黄帝内经》中以五行理论为框架提出五志伤五脏理论,总结归纳七种基本情绪,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并且科学地把握情志与脏腑阴阳气血的关系,与人体疾病产生、发展、变化和治疗、调护的关系,记载着丰富的有关人类七情活动的理论认识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经验。但是,由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久远,以及目前我们对书中七情理论缺少条理化、系统化的整理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使得在构建现代中医七情理论体系,发展中医心理学上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对《黄帝内经》七情理论进行系统整理、深入研究和思考,也是完善现代中医七情理论和发展中医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 莫芳芳叶海丰张国霞
- 关键词:《黄帝内经》七情脏腑
- 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在中医领域研究综述被引量:16
- 2015年
- 总结近10年红外成像检测技术在中医诊断、中医临床、经络和中药等领域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资料,分析该技术对中医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影响,探讨该技术对未来中医的发展所起的战略意义。
- 李洪娟王乐鹏莫芳芳
- 关键词:中医经络证候
- 基于五运主气理论探讨呼吸道疾病的发病趋势被引量:3
- 2015年
- 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99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住院患者病历档案3652例及北京市观象台16项气象要素(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极端最高气温、日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降水量、日平均风速、舒适度、气温变化趋势、水汽压变化趋势、相对湿度变化趋势、风速变化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低云量变化趋势、舒适度变化趋势)资料,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出46组与呼吸道疾病关系密切的前期气象因子,建立18个主时六气的呼吸道疾病预报方程,预报呼吸道疾病发病趋势为较多等级的准确率达75%-100%,预报呼吸道疾病发病趋势为较少等级的准确率为60%-86%,因此呼吸道疾病发病趋势可以根据前期气象变化进行预报。
- 孙冬艳高思华贺娟丁谊张德山莫芳芳
-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气象因子发病趋势
- 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在外感病辨治中的应用及其临证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以脏腑表里相关的思路阐释外感病的辨证施治,进而从病因与发病、证候要素、治则与治法、方药选取4个方面梳理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在外感病中的应用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揭示脏腑表里相关理论对于外感病辨证施治的指导意义。
- 李鸿涛党玉兰莫芳芳王柳青高思华
- 关键词:脏腑表里藏象治法临证意义
- “肺与大肠相表里”内涵再认识被引量:8
- 2015年
-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开始历经各代医家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的不断阐发,内容变得十分繁杂,缺乏系统性。本文将其内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经脉络属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基础、升降相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核心、病理相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表征、肺肠同治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应用原则四个方面,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病的病机重点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与大肠疾病的关键。肺病及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另外还有泄泻、痢疾、脱肛、腹胀等。肠病及肺多表现为肠病致喘、肠病致咳。肺肠同治可以大大提高肺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文章旨在为系统认识这一理论提供思路。
- 田甜马淑然莫芳芳赵丹丹高思华
- 关键词:大肠表里
- 藏象学说中“肺与大肠相表里”内涵及其在温病辨治中的运用被引量:25
- 2011年
- 脏腑表里相关学说是藏象学说中一个较有特色的理论,通过对表里概念的诠释,试述"肺与大肠相表里"内涵及其在温病治疗学中的应用。
- 李鸿涛高思华王柳青莫芳芳
- 关键词:肺与大肠相表里藏象学说温病治法
- 降糖消渴颗粒含药血清对C2C1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研究降糖消渴颗粒含药血清(JGDS)对骨骼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消耗量及葡萄糖摄取率的影响。方法:JGDS处理棕榈酸、小牛血清白蛋白(BSA)诱导而致胰岛素抵抗(IR)的C2C12骨骼肌细胞;通过检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反映葡萄糖消耗量;2-NBDG葡萄糖摄入法观察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率。结果:0.25mmol/L棕榈酸和1%BSA培养16h,使得C2C12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与葡萄糖摄取率显著下降(P<0.05),造成骨骼肌细胞IR模型,JGDS干预可使IR模型骨骼肌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显著增加,与正常血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JGDS可增加IR骨骼肌细胞模型葡萄糖转运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糖消渴颗粒含药血清能显著增加IR的C2C12骨骼肌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和摄取,这可能是降糖消渴颗粒改善骨骼肌IR的机制之一。
- 赵丹丹穆倩倩方心张东伟莫芳芳高思华
- 关键词:C2C12细胞含药血清胰岛素抵抗葡萄糖消耗
- 降糖消渴颗粒含药血清对INS-1细胞磷酸肌醇-3激酶/AKT/FOXO1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通过研究降糖消渴颗粒含药血清对INS-1细胞PI3K/AKT/FOXO1通路中相关蛋白与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降糖消渴颗粒含药血清保护胰岛B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FOXO1高表达INS-1稳定细胞株,分别以1%、5%、10%、15%、20%不同浓度降糖消渴颗粒含药血清干预,用MTT法计算细胞成活率以观察药物毒性,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总FOXO1蛋白水平以确定最佳药物浓度开展后续实验。细胞用或不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总FOXO1、p-FOXO1、Akt、p-Akt和细胞核内外的FOXO1、p-FOXO1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FOXO1mRNA和AktmRNA含量。结果: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对细胞均无毒性,其中10%为最佳药物干预浓度。10%含药血清使磷酸化FOXO1和Akt的表达升高;在胞质和胞核中,10%含药血清使FOXO1的表达降低,磷酸化表达升高,抑制剂LY294002使FOXO1和p-FOXO1表达均降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显示,Akt mRNA表达升高,FOXO1mRNA表达降低,抑制剂使FOXO1mRNA表达降低,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一致。结论:降糖消渴颗粒含药血清可通过PI3K/AKT/FOXO1通路促进FOXO1磷酸化出核以抑制FOXO核转录实现保护胰岛B细胞的作用。
- 莫芳芳刘海霞华静赵丹丹高思华
- 关键词:INS-1细胞含药血清
- 从《临证指南医案》肺痹与肠痹证治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被引量:9
- 2012年
-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相关理论是中医的特色理论之一,在历代医家的众多医籍中均有所论述。通过研习《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载的肺痹和肠痹医案,从症状表现、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等方面,分析叶天士临证时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认识和应用。研究发现,"肺与大肠相表里"所论之肺与大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仅存在肠病可及肺、肺病可治肠,反之亦存在,且并不存在情况的多寡问题,只是肺与大肠所主不同,在不同疾病不同证型中,会有所侧重而已。肺病与肠病之间互相影响的情况是存在一定发生条件的,而且肺病治肠、肠病治肺亦非在所有肺病和肠病中都适用,不可以偏概全。
- 莫芳芳王柳青李鸿涛高思华
- 关键词:肺痹肠痹肺与大肠相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