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健美
-

-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
相关作者
- 孔小行

- 作品数:47被引量:210H指数:8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手足口病 重症手足口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手足口病患儿
- 成芳芳

- 作品数:27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手足口病 儿童流感 流感 肺炎
- 赵根明

- 作品数:385被引量:3,651H指数:2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儿童 钉螺 肺炎链球菌
- 张涛

- 作品数:43被引量:41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儿童 流感 肺炎链球菌 住院 耐药
- 张钧

- 作品数:133被引量:935H指数:15
-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疫苗 儿童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 儿童 流感
- 苏州市某院2011—2016年5岁以下儿童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咽痛和咳嗽等。在全世界,流感每年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其中25万~50万人最终死亡[1]。流感病毒对全人群都有易感性,
- 于佳张涛王胤成月佳黄钰凯华军田健美张钧陈立凌丁云芳李见琴赵根明
- 关键词:阳性病例重症病例流行株甲型流感肌痛
- 小儿手足口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我院小儿手足口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临床特点、治疗及疾病预后情况。方法对收治的11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且本组病例均进行血常规、COXA16-DNA及EV71-DNA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小板抗体PAIgG检测、骨髓涂片等检查,均常规进行抗病毒治疗及改善毛细血管脆性等治疗,并给予人丙种球蛋白2g/kg冲击治疗,对8例血小板〈30×10^9/L的患儿给予短程泼尼松12服。结果本组病例均在发病第1天至第5天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未检测出EV71,有3例检测出COXA16,有2例检测出PAIgG增高,3例CD4,CD8比例倒置,外周血象示血小板减少(14~37×10^9/L),骨髓涂片均示巨核细胞增多、颗粒巨为主、部分有成熟障碍。经治疗,所有患儿血小板均在3~5天恢复正常。结论手足12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期予以抗病毒治疗,并联合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及短疗程糖皮质激素,血小板能够很快上升,并且顶后良好。
- 成芳芳田健美孔小行周玉林
- 关键词:手足口病COXA16
- 2017—2019年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及耐药特征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链球菌菌株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特征,为制定肺炎链球菌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接种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乳胶凝集和荚膜肿胀试验对肺炎链球菌菌株进行血清分型,采用E-test法检测菌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2017年1月―2019年7月共收集3 652株肺炎链球菌,主要来自于6月龄~2岁年龄段儿童,男女性别比为1.5∶1。常见血清型为19F、6B、23F、19A及6A,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13)的血清型覆盖率为73.1%(95%CI:71.6%~74.5%)。肺炎链球菌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9%。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non susceptibl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NSP)(含中介和耐药菌株)对阿莫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susceptibl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SSP)菌株;PCV13疫苗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高于非疫苗血清型菌株。结论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分离株PCV13疫苗血清型覆盖较高,且青霉素不敏感菌株大多为PCV13疫苗血清型。
- 冯爽田健美陶云珍张婉青代子瑞张优仪邵雪君赵根明张涛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耐药儿童
- 苏州地区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对减少儿童住院肺炎有效性的观察性研究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评价接种不同剂次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Hib)结合疫苗对儿童住院肺炎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 VE)。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以2018年出生并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苏州地区常住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卫生信息系统和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登记数据库收集研究对象在2019年6月30日之前因肺炎住院的相关医疗信息以及Hib疫苗接种信息,比较不同剂次Hib疫苗接种组和未接种组的住院肺炎发生率,计算Hib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苏州地区儿童Hib疫苗的首剂接种率为18.8%(10 080/53 753);住院肺炎发生率随接种剂次的增加而降低(χ^(2)=-4.31,P<0.001),其中1剂次Hib疫苗未显示保护效果,2剂次Hib疫苗已显示出保护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剂次及以上Hib疫苗的儿童住院肺炎发生率低于未接种组(RR=0.72, 95%CI:0.59~0.89,P<0.001),且可预防的住院肺炎发生率为1 514.8/105人年,保护效果为28%(95%CI:11%~41%)。结论苏州地区3剂次及以上Hib疫苗接种可降低儿童因肺炎住院的发生率,建议推广儿童Hib疫苗接种工作,提高Hib疫苗覆盖率。
- 代子瑞栾琳田健美徐鑫鑫林玉尊郑本峰冯爽刘长鹏张钧张涛赵根明
- 关键词:儿童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 2010年至2017年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的流行特点与耐药性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流行的分布特征及其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中肺炎链球菌检出情况及其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年份和季节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肺炎链球菌年检出率及其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和头孢噻肟的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采用季节性时间序列分解法分析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与季节的相关性。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0年至2017年共采集痰标本88480份,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为10.3%(9081/88480)。0~<0.5岁组、0.5~<2岁组、2~<3岁组、3~<5岁组、5~<15岁组患儿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2%(1407/33224)、13.1%(3191/24390)、14.9%(2417/16252)、17.9%(1474/8246)、9.3%(592/6368),各年龄组间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1.6,P<0.01)。根据季度分组,1月至3月的检出率为8.1%(1321/16306),4月至6月为10.9%(2194/20207),7月至9月为8.5%(2141/25058),10月至12月为12.7%(3425/26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5,P<0.01)。每年肺炎链球菌流行均有2个高峰和2个低谷。2010年至2017年检出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u=-0.93、-0.93、-0.71,均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儿童痰标本中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可能存在季节性规律,不同年龄患儿检出率不同。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所下降。
- 刘长鹏邵雪君冯爽陶云珍王运中薛建严永东田健美赵根明张涛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时间序列耐药性
- 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临床实验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手足口病危重症者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发现正确治疗为抢救成功的必要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二年机械通气治疗的1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EV71感染9例(69.23%);5岁以下患儿12例(92.31%);13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心率增快、呼吸节律及频率改变、精神萎靡或嗜睡;10例(76.92%)有四肢末梢循环,9例(69.23%)血压升高;10例(76.92%)白细胞升高,11例(84.62%)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11例(84.62%)CD3+细胞下降,12例(92.31%)CD3-CD19+细胞升高;10例(76.92%)脑脊液细胞数异常,以单核细胞为主。所有病例均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7例痊愈出院,3例留有迟缓性软瘫出院,随访一年多2例在半年内恢复,1例左上肢近端肌力未能恢复准备手术治疗,3例死亡(入院前即有肺出血,均在入院24h内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大多由EV71引起,除发热和皮疹外,可伴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白细胞升高尤其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高血糖,肝脏受损,CK—MB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都是危重症的实验信号,密切监测循环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仔细评估心肺等功能并早期机械通气,适当提高呼气末正压、吸气峰压和延长吸气时间能有效提高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抢救成功率及降低病死率。
- 周玉林孔小行田健美孙斌
- 关键词:手足口病机械通气
- 检测阴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评价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儿童保护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采用检测阴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评价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V23)对儿童肺炎球菌[即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n)]相关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llness,ARI)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2岁≤年龄<10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前瞻性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菌株,通过荚膜肿胀实验确定Spn菌株血清型。采用检测阴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感染PPV23血清型肺炎球菌的患儿,对照组分别为非疫苗血清型(non-vaccine serotype,NVT)患儿(感染非PPV23血清型肺炎球菌患儿)(NVT对照组)和肺炎球菌阴性(Spn–)患儿(临床样本中未检出感染Spn的患儿)(Spn–对照组)。在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苗接种登记数据库中查询患儿PPV23接种的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PPV23接种的调整比值比,评价PPV23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结果共纳入1749株Spn菌株,其最常见的血清型依次为19F、6B、23F、6A和19A;PCV13和PPV23疫苗血清型覆盖率分别为76.56%和72.27%。病例组共纳入1264例患儿、NVT对照组485例、Spn–对照组1590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88±1.27)、(4.02±1.43)、(4.52±1.92)岁;病例组、NVT对照组和Spn–对照组PPV23的接种率分别为5.4%、6.8%和5.8%,接种疫苗的平均年龄为(2.53±0.61)岁。以NVT患儿为对照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患儿年龄、临床诊断和其他疫苗接种情况后,PPV23对预防儿童疫苗血清型Spn肺炎球菌相关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总体保护效果(VE)为18.3%(95%CI=–26.3%~47.1%),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VE为15.7%,对血清型19F、6B及15B的VE分别为32.8%、16.5%和57.5%,对2~5岁儿童的保护效果(26.0%)优于5岁以上儿童(7.6%)。以Spn–患儿为对照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患儿年龄、户籍�
- 沈嘉铭刘肖飞黄莉莉陶云珍郑本锋赵根明田健美栾琳邵雪君张涛
- 关键词:儿童
- 儿童危重症手足口病59例诊治体会
- 成芳芳严文华田健美孔小行周玉林
- 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对就诊儿童肺炎链球菌血清型和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了解就诊儿童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血清型分布和耐药特征,探索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对Spn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疫苗接种信息明确的就诊儿童的Spn菌株,根据疫苗接种情况进行分组,并采用荚膜肿胀法进行血清分型,E-test法检测菌株抗生素的耐药性,比较是否接种PCV13对Spn血清型和耐药性的差别。结果共收集692株Spn,其中20株分离自接种PCV13儿童。接种组中常见的血清型为19F、6B、19A、23F,对照组中常见的血清型为19F、6B、23F、19A、14,两组血清型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868),PCV13血清型覆盖率分别为70.0%和72.4%(P=0.491)。所有菌株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且多重耐药率达98.5%。接种组和对照组的Spn菌株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分别为5.0%和9.1%(P=0.804)。结论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监测就诊儿童Spn血清型以PCV13覆盖的血清型为主,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所下降,但对红霉素等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依旧严峻,并存在大量的多重耐药情况。尚未观察到接种PCV13对菌株血清型分布及降低抗生素耐药性的明显效果。
- 林婉靖邵雪君张钧陶云珍冯爽张优仪陈庆会田健美赵根明张涛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血清型抗生素耐药性儿童
- TLRs-NF-kB信号通路在重症手足口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LRs-NF-κB)信号通路在重症手足口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及重症医学科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96例(重症组),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102例(普通组)以及健康对照组儿童20例(健康组),观察2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病毒检测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血清细胞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6、-10(IL-6、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TLRs细胞限制存在型(TLR2、TLR4)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重症组肠道病毒71型(EV71型)感染阳性率高于普通组(62.50%vs.25.49%,P<0.05);与健康组比较,重症组和普通组患儿血清IL-10、IL-6、IFN-γ、TNF-α、NF-κB水平以及TLR2、TLR4阳性细胞百分比均升高(P<0.05),且重症组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免疫紊乱较为严重,血清IL-10、IL-6、IFN-γ、TNF-α、NF-κB以及TLR2、TLR4阳性细胞百分比均升高,TLRs-NF-kB信号通路在疾病的发病中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卢春玉田健美孔小行
-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