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若武
-

-

- 所属机构:青岛大学
- 所在地区:山东省 青岛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夏玉军

- 作品数:186被引量:1,005H指数:16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解剖学 三维重建 细胞凋亡 肝脏 交感神经
- 张蓓

- 作品数:105被引量:324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CD59 JURKAT细胞 TH17细胞 信号转导 CD59基因
- 孙勇

- 作品数:152被引量:207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外科治疗 压片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脱细胞血管基质 内皮祖细胞
- 徐丽洒

- 作品数:42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压片 超临界流体 肠溶衣 药用辅料 崩解剂
- 王守彪

- 作品数:106被引量:370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解剖学 脑缺血 神经元 动眼神经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 一种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将苯磺酸氨氯地平与丙烯酸树脂E制备成微球,然后与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直接压片而成。
- 徐丽洒孙勇袁海成徐平沈若武
- 文献传递
- 大鼠创伤皮肤组织VEGF、PDGF和bFGF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4
- 2016年
- 目的检测背部创伤模型大鼠不同愈合时间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探讨其在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30只,手术法切除背部1cm×1cm大小的皮肤全层组织建立背部创伤模型,分别在手术后第3、5、7、10、14天取创面组织检查,应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巴氏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VEGF、PDGF和bFGF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手术后3d时创面炎性细胞浸润明显,毛细血管丰富。Masson染色显示,手术后5d时创面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缺损创面被填补完整后胶原纤维染色程度减弱。巴氏染色显示,手术后10d时表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14d时创面中心表皮完全再生,可见分化成熟的基底层、棘层等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EGF表达在手术后3d时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F=14.387,P<0.05);PDGF表达在手术后5d时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F=70.307,P<0.05);bFGF表达在手术后10d时达高峰(F=24.821,P<0.05)。结论大鼠背部创伤模型诱导了愈合过程的发生,VEGF、PDGF和bFGF的差异性表达在创伤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刘晓彤沈若武卞明心李玲夏玉军杨永华
- 关键词:伤口愈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 Th9细胞在兔骨髓炎局部组织中的表达
- 2012年
- 目的观察兔骨髓炎局部组织中Th9细胞效应因子IL-9、IL-10的含量,探讨Th9细胞在骨髓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于胫骨近端骨窗内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2周,制备兔胫骨近端骨髓炎模型。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局部组织中IL-9、IL-10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局部组织中IL-9、IL-10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9细胞在骨髓炎的发生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 程明国沈若武王守彪夏玉军
- 关键词:骨髓炎TH9细胞IL-9IL-10免疫调节
- 人参皂苷Rg_2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缺氧神经元的预防保护作用被引量:6
- 2006年
- 为观察人参皂苷Rg_2对缺氧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选取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14d,随机分为对照组、5μmol/L尼莫地平组(尼莫地平组)、Rg_20.025mmol/L组(Rg_21组)、Rg_20.050mmol/L组(Rg_22组)。将相应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孵育4h后,建立急性缺氧细胞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神经元缺氧后的细胞凋亡情况,用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对所得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发现,离体条件下人参皂苷Rg_2可显著增强海马神经元的活性,降低其凋亡率及死亡率;提高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MDA及NO的含量,且呈量效比例关系。以上结果提示,人参皂苷Rg_2在体外有抗缺氧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清除自由基而发挥作用。
- 王守彪王双燕沈若武金毅
- 关键词:人参皂苷RG2缺氧海马神经元
- 可视化上颌骨与牙列三维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09年
- 基于美国可视人计划切片图像数据集建立三维模型。图像分割主要在Adobe Photoshop环境下半自动实现,三维模型的构建和修正采用Mercury公司的Amira软件实现骨模型。建立了上颌骨、上牙列精细的三维模型,此模型可精确的显示眶下孔、眶下沟、神经管;且每颗牙齿独立建模,并能严密地与上颌骨的牙槽配合。结果提示重建后的上颌骨与牙列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立体感强,准确地显示了上颌骨、牙列及精细结构,为教学、科研及虚拟手术等提供了准确逼真的模型。
- 谷方崔益群曾兵沈若武邵刚夏玉军
- 关键词:三维重建切片图像上颌骨
- Mimics10.01三维重建分割方法的探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Mimics10.01软件在三维重建中的3种分割方式进行比较,为该软件在基础医学等医学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选取100例无器质性病变的成年男性的肝脏器官,利用64位螺旋CT的薄层扫描技术,基于1.00mm层厚,1026层人体肝脏的连续断层图像,将其直接以Dicom格式的原始图像读入Mimics软件中,采用'直接分割'、'加法分割'和'减法分割'3种模型分割技术,获得肝脏的轮廓及肝内血管系统的蒙板,将蒙板内相邻像素连接并重组成图像后获得三维立体模型。结果3种三维重建方法得到的肝脏模型轮廓清楚,可实现旋转,方便角度、体积测量,并且可以得到任何重建模型的断面。'直接分割'方法能够较轻易地重建肝脏的血管主干及大的分支;'加法分割'方法可以在某个局部主动将几条血管的2级、3级甚至终末分支实现重建;'减法分割'可以将视野内的几乎所有血管的分支分割出来实现精确重建,三种方法重建出肝动脉、肝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个数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以上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减法分割'方法重建比其他两种方法信息丢失少,效果更加逼真,是目前可实现的最佳分割方式。
- 赵成沈若武苏华伟晁凡管文敏刘晓彤卞明心李顺见夏玉军
- 关键词:MIMICS三维重建医学影像学肝脏血管
- 一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剂由苯磺酸氨氯地平乳糖球型小颗粒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直接压片而成,所述苯磺酸氨氯地平乳糖球型小颗粒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将苯磺酸氨氯地平包裹在颗粒乳糖内部获得。本发明制备的苯...
- 孙勇徐丽洒徐平刘巧囡沈若武
- 肝和肝血管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对肝脏和肝血管进行三维重建可视化并进行肝分段,探讨其意义及临床应用。方法利用Mimics软件对24例晚期弥漫性肝癌患者CT扫描数据进行图像分割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每个患者肝血管的分支和Couinaud分段法对肝脏进行个体化分段,计算肝和各肝段的平均体积。结果重建后获得形态逼真的肝脏和肝血管的三维模型,测得患者全肝平均体积达(2683.26±671.53)cm3。对肝脏进行了分段,通过三维模型能准确计算出各肝段的平均体积。结论三维重建、肝脏分段和体积测量为患者的诊断、后续治疗和手术风险评估提供了参考,来源于活人体的三维图形也可以用于科研和教学。
- 晁凡沈若武张景利赵成管文敏周宇石刘方圆谷方
- 关键词:肝血管三维重建肝切除术
- 创伤性骨关节炎软骨组织CD11、CD54和TNF-α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创伤性骨关节炎病人软骨组织中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CD11)、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取20例创伤性骨关节炎手术病人的病变软骨组织(实验组)与非正常死亡人体标本正常软骨组织5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软骨组织中CD11、CD54、TNF-α的表达,经图像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实验组CD11、CD54、TNF-α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2.34-6.46,P〈0.05)。结论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与CD11、CD54、TNF-aα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 夏玉军杨美玲沈若武
- 关键词:骨关节炎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肿瘤坏死因子Α
- 肩胛骨上角区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 目的研究肩胛骨上角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16具32侧成人尸标本上对肩胛骨上角区的肌肉附着、神经走行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详细观测。结果斜方肌位于肩胛骨上角处深面筋膜增厚变白,增厚筋膜平均面积为4cm×2cm。其中有滑...
- 杨希重王德春沈若武陈晓亮
- 关键词:副神经斜方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