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
作品数: 8被引量:81H指数:5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相关作者

吴刚
作品数:40被引量:1,334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农林业系统 林冠空隙 生物量 红松阔叶林
黄冬梅
作品数:3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研究主题:兰考泡桐 生物量 泡桐 营养元素吸收 营养元素
李文华
作品数:330被引量:7,204H指数:49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 生态学 生态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
李文华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植物营养 营养元素 卫生管理 生态卫生 生态环境
兰考泡桐生物量积累规律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7
1999年
对农桐复合经营兰考泡桐的干物质生产、积累和归还规律的系统研究表明,兰考泡桐生物量随树龄增大而增加,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依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花;兰考泡桐年干物质生产主要集中在5~7月,占全年干物质生产总量的77.3%;兰考泡桐凋落物绝大部分为落叶,占凋落物总量的87.1%,凋落伴随年生长季节的全过程,且每年出现两次高峰;兰考泡桐干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5~7月,占全年干物质积累总量的72.7%;兰考泡桐全生育期的干物质归还率为33.73%.
杨修吴刚黄冬梅杨长群
关键词:兰考泡桐生物量
农业生态系统种养结合优化结构模式的研究被引量:30
1998年
根据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河南省封丘县潘店乡现行农业生态系统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为基础,以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总体经济纯效益最高为目标,在土地面积、劳力、畜力、社会需求、饲料量的约束之下,进行了种养结合的优化设计,得出了优化方案。优化后的农业生产结构比优化前的纯收益提高了6914%,系统的综合效益指数提高了3348%,优化方案对调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杨修李文华
关键词:农业生态系统种养结合
泡桐营养元素吸收和循环规律研究被引量:9
1999年
文章对泡桐各器官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吸收循环规律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泡桐在大生育周期和年生育期内的养分吸收循环规律:①泡桐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②泡桐各器官对营养元素吸收多少依次为叶>枝>花>干>根;③泡桐对各营养元素吸收量的多少依次为N>K>P;④泡桐各器官对营养元素有选择吸收作用;⑤泡桐营养元素的吸收主要集中在7月底之前;⑥泡桐营养元素的循环率为6734%。
杨修黄冬梅
关键词:泡桐营养元素营养吸收
农桐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和趋势被引量:3
1998年
论述了华北平原农桐复合经营的发展历史、现状和研究进展。
杨修李文华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华北平原
农桐复合系统林带结构优化模式的研究被引量:8
1999年
以麦桐复合经营为例,研究了林带的不同配置结构、林带覆盖率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一系列数学方法实现了林带结构的优化.结果表明,在一个轮伐期内,泡桐林带覆盖率累计均值为10.1%~10.9%时,小麦相对产量累计均值最大(105.4),为最优林带覆盖率累计均值.最优林带距(D)与轮伐期(T)之间的关系为:D=0.600+11.042T-0.787T2+0.0273T3(R2=99.9%).
杨修吴刚黄冬梅武本玉
关键词:轮伐期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以德兴铜矿1号尾矿库为例
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是矿山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保证,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该文以德兴铜矿1号尾矿库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为例,通过废弃地立地条件分析,矿区自然植被类型调查,适宜植物种类...
杨修
关键词:德兴铜矿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植被重建尾矿库
文献传递
农桐复合系统营养元素的输入、输出与平衡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对农桐复合系统的营养元素输入、输出和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现行农桐复合系统每公顷面积N、P、K的吸收量分别为2762kg、921kg和1722kg,输入量分别为3702kg、1815kg和1135kg,输入与输出比为:氮134,磷197,钾066,系统的氮和磷处于平衡状态或稍有盈余,而钾处于亏损状态;系统的有机态营养元素输入量偏小,有机态氮输入量为无机态氮输入量的68%,而有机态磷输入量仅为无机态磷输入量的21%;系统中氮、磷、钾三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协调,营养元素输入量中,N∶P∶K=1∶049∶031,而农林植物营养元素吸收量中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为1∶033∶062,投入的磷养分相对偏多,钾偏少。
杨修李文华
关键词:营养元素植物营养
桐粮间作林带的配置方式与农作物产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8
1998年
以桐粮间作为例,研究了林带的不同配置结构、林带冠覆盖率及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带距(Xd)、小麦相对产量(Y)及间作年(A)之间的关系为:Y=90.3290-1.9982A+1.1924Xd-0.3349A2+0.2910AXd-0.0032AX2d;林带冠覆盖率(Xc)与小麦相对产量(Y)之间的关系为:Y=-0.0406X2c+1.1539Xc+98.173(Xc≤28%),Y=e(4.71516-0.005339Xc)(Xc>28%);当林带冠覆盖率小于28%时,小麦增产;当林带冠覆盖率大于28%时,小麦减产,且随间作年的增长而减产趋势越加明显;林带冠覆盖率为14%时,小麦产量最高;各间作年(A)的最优林带距(Xd)为:Xd=26.1491+2.6886A。
吴刚杨修
关键词:小麦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