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炎
作品数: 84被引量:696H指数:17
  • 所属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所在地区:山东省 青岛市
  •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胡泓
作品数:37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岩质边坡 传感器 浮箱 海洋水质 工作寿命
周名江
作品数:153被引量:1,75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赤潮 有害赤潮 亚历山大藻 黑褐新糠虾 塔玛亚历山大藻
颜天
作品数:114被引量:1,033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赤潮 黑褐新糠虾 亚历山大藻 塔玛亚历山大藻 绿潮
傅明珠
作品数:36被引量:468H指数:15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壬基酚 南黄海 星斑川鲽 夏季 生态风险评估
白洁
作品数:154被引量:86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氨氧化细菌 芦苇湿地 耐盐 耐冷 沉积物
2018年秋季大沽河浮游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2020年
为探索河流浮游生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等群落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8年10月20日至11月8日(秋季)对大沽河14个站点的水质和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16种,绿藻门物种数占据优势;浮游动物3类47种,轮虫物种数占据优势。冗余分析(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浓度是影响大沽河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浓度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水环境因子。
吴慧双胡泓李正炎陈刚赵怀宝
关键词:浮游生物水环境因子
大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区划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明确大辽河流域范围内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对流域生态安全非常重要的区域,根据流域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及驱动机制分析、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运用定性分区与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划分方法得到大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功能分区图,将大辽河流域划分成5个一级区和13个生态亚区。按照"水体类型+干扰类型+功能类型"对每个生态功能区进行命名,明确了每一个生态功能区的特征,为大辽河流域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马冰然马安青陈爽李正炎王志凯
关键词:大辽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区划
西瓦湖及其邻近河流中双酚A的浓度分布被引量:14
2004年
双酚A属于内分泌干扰物 ,已经被多个国家列入优先污染物名单。本文研究了西瓦湖及其邻近河流各环境介质中双酚A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 ,湖内表层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双酚A浓度分别为 6 .7~ 37.8ng/L ,0 .4~ 3.5ng/L和 3.4~ 5 0 .5ng/g ,西瓦湖北岸河流中双酚A的浓度则高得多 ,表层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 6 2 .9- 30 35ng/L ,2 .5~ 4 5 7.7ng/L和 10 .5~ 36 5 .7ng/g。水体和悬浮物中的双酚A浓度呈现北部站位最高 ,中部其次 ,西南角水闸附近最低的分布格局 ,说明其污染源主要来自北岸工业区的废水排放。沉积物中的双酚A浓度出现了中西部地区较高的反常现象 ,可能与该地区废泥渣的排放有关。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 ,西瓦湖及其临近河流中双酚A的污染相当严重 ,其中河流中的双酚A浓度超过了生物效应的临界浓度 ,可能会对当地的多种生物造成危害。
李正炎Donghao Li
关键词:双酚A内分泌干扰物污染水体悬浮物
煤矸石的改性及其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含Pb2+废水对环境危害极大,对其处理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煤矸石进行改性处理来吸附含铅废水中的Pb2+,取得了良好的吸附效果.探讨了溶液pH、煤矸石的用量、吸附时间、Pb2+离子初始浓度等条件对改性煤矸石吸附铅的影响,并对其再生条件及效果进行了研究.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范立群李正炎杨丽娜
关键词:改性煤矸石含铅废水吸附等温线
获取河口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获得河口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的方法,首先采用评分的方式获得优先控制污染物和普通污染物;确定污染物后,本发明针对所述污染物筛选河口受试生物物种,提出了适用于河口地区的受试物种筛选方法,根据不同物种敏感度和主要污染物...
李正炎单阳阳边均翠胡鸿
黄河入海口壬基酚污染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07年
黄河口表、底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壬基酚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7~148.6ng/L,平均值为47.5ng/L;底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8~52.7ng/L,平均值为31.0ng/L;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浓度为2.3l~5.47ng/g,平均浓度为3.87ng/g.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呈现由河道向出海口外逐渐降低的趋势;河道中表层沉积物壬基酚含量高于出海口外.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低于文献中报道的海河口水体中的浓度,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含量低于珠江口文献报道值.水体中壬基酚浓度超过押制藤壶附着浓度(10ng/L),河道最上游的站点水体中的浓度超过影响太平洋牡蛎幼苗的发育并增加幼苗死亡率的浓度(100ng/L).
孙培艳李正炎王鑫平崔文林傅明珠
关键词:壬基酚内分泌干扰物
长江口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水质基准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河口营养物基准是河口营养状态参数对生态环境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阈值。本文首先基于2015—2018年长江口环境现场调查数据开展河口内部分区,再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筛选长江口营养物基准关键指标,之后采用频数分布法和压力-响应模型法得出基准推荐值,最后将赤潮优势藻培养实验得到的生态响应值作为参考。结果表明:根据盐度分布与地形特征,长江口可分为口门区和口外区两个生态区。可溶性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和可溶性活性磷酸盐(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是制定长江口营养物基准的关键指标。口门区DIN和SRP的基准推荐值分别为0.614和0.029mg/L,口外区基准推荐值分别为0.295和0.008 mg/L。该结果有望为长江口富营养化评估和营养物标准制定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武亚男张昊飞王璐李正炎
关键词:长江口水质基准富营养化
固定化三角褐指藻对海水中壬基酚的去除和降解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壬基酚是一种具有雌激素效应的内分泌干扰物,同时具有致癌作用。壬基酚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但是目前对其有效去除的技术有限。本文研究并比较了海藻酸钠包埋固定的三角褐指藻与悬浮自由藻对海水中壬基酚的去除和降解能力,实验设置了2个壬基酚浓度组,分别为低浓度组(1μg/L)和高浓度组(10μg/L)。结果表明:在2个浓度组中固定化藻细胞和自由藻细胞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在168h的处理时间内均呈现类似的增长趋势;168h后,固定化藻细胞和自由藻细胞对壬基酚的去除率和降解率均达到95%左右。由于固定化藻珠具有易收获、可生产生物能源等优点,因此固定化三角褐指藻更适合于海水中壬基酚的去除。
柴囡囡王朋涛郭蕾李正炎
关键词:壬基酚三角褐指藻生物降解水环境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和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16
2007年
2006年6月采集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其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单体的含量,探讨其可能的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总浓度在99.6~684.4ng/g之间,平均浓度为395.7ng/g。菲/蒽和荧蒽/芘比值显示沉积物中多环芳烃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与其他海区相比,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低,但个别站位的多环芳烃(芴和二氢苊)超过了其生态效应区间低值(ERL),可能对当地的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王波李正炎傅明珠丁秀蓉
关键词:多环芳烃沉积物长江口生态风险
中国近海环境中汞的水质基准与生态风险被引量:9
2019年
汞是中国近海海域中主要的重金属类污染物,由于其高毒性和稳定性,可能对海洋生态和环境产生潜在风险,但目前我国尚缺乏汞的海水水质基准研究。现有汞的海水水质标准主要基于国外的生物毒性资料制定,该标准能否为中国的海洋生物和环境提供恰当的保护尚不明确。因此,本文搜集筛选了74种中国海洋生物的毒性数据,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推导了汞的海水水质基准。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沿海水体中汞的环境暴露数据,采用商值法对中国近海水环境中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近海环境中汞的长期基准值为0.433μg·L-1,短期基准值为1.659μg·L-1;整体上,中国近海环境中汞的生态风险较低,但局部海域存在高风险,慢性风险商最高达5.35。
康凯莉管博李正炎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