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贞
作品数: 21被引量:75H指数:5
  • 所属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相关作者

刘刚
作品数:667被引量:3,560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HPLC 腹腔镜 医学生
赵明辉
作品数:374被引量:2,041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小血管炎 原发性小血管炎 靶抗原 ANCA
王素霞
作品数:193被引量:887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IGA肾病 临床病理特点 蛋白尿 肾脏 临床病理分析
邹万忠
作品数:342被引量:3,415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研究主题:肾小球肾炎 病理 病理诊断 病理学 肾疾病
崔昭
作品数:61被引量:13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肾小球基底膜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GBM 膜性肾病 自身抗体
淀粉样变性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前景被引量:11
2008年
淀粉样变性病是一组因特殊蛋白质在细胞外形成不可溶的具有β样折叠结构的纤维丝沉积,从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经刚果红染色后淀粉样物质在光镜下表现为砖红色,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双折光苹果绿色,电子显微镜下见直径8~10nm的排列紊乱的无分支的纤维丝结构。淀粉样变性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临床上表现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或局部淀粉样变性病。在不同国家、种族间疾病类型亦不相同,但大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加深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将为治疗提供更多新的选择。
曲贞刘刚王海燕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病发病机制器官功能障碍镜下表现疾病类型淀粉样物质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的肾组织中肾小球基底膜上免疫球蛋白G亚型的沉积
曲贞崔昭刘刚郑欣鄂洁赵明辉
170例AL型肾淀粉样变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姚英王素霞章友康曲贞刘刚郑欣鄂洁邹万忠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合并IgA肾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9年
高碧霞李明喜夏文丽文煜冰曲贞赵明辉郑法雷
关键词:肾小球基底膜IGA肾病文献复习活动后气促食欲下降泡沫痰
国人190例免疫球蛋白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病临床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病肾组织病理改变与肾活检时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肾活检诊断的AL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共190例。对淀粉样物质在肾小球、肾血管和肾间质沉积的程度进行半定量评分,并进行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肾小球淀粉样变程度与尿蛋白量呈正相关(rs=0.298,P<0.001);(2)肾小球淀粉样变程度重的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高(χ2=34.027,P<0.001);(3)肾血管淀粉样变程度越重,肝脏受累、心脏受累的发生率越高(χ2=15.916,P<0.001;χ2=6.189,P=0.014);(4)AL-κ患者肝脏受累的发生率和心脏受累的发生率都显著高于AL-λ患者(75%vs.24.4%,χ2=16.057,P<0.001;72.7%vs.34.2%,χ2=5.757,P=0.020);前者的肾血管淀粉样变程度评分亦显著高于后者[3.5(3~4)vs.2(1~3), Z=-3.118,P=0.002]。结论 AL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球淀粉样变的程度与确诊时的蛋白尿水平和肾功能相关,肾血管淀粉样变的程度与心脏和肝脏受累相关。AL-κ患者肾血管淀粉样变程度重,容易发生肝脏和心脏受累。
姚英王素霞章友康曲贞刘刚邹万忠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免疫球蛋白轻链蛋白尿肾功能不全
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GBM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
曲贞刘刚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GBM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异质性及其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1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及肾活检资料的108例抗GBM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就诊时的血清或血浆置换液用于孵育正常人肾组织冰冻切片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查。隐匿性抗原表位的暴露采用6 mol/L尿素对组织切片进行预处理,天然抗原表位的检测则以未经处理的组织切片作为底物。抗体滴度的检测由1∶2至1∶512。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结果决定抗体是否识别不同抗原表位,并进一步分析识别不同抗原表位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108例患者血清或血浆置换液均识别隐匿性抗原表位(尿素处理后肾组织),间接荧光显示抗体沿GBM呈线条样沉积,其中56/108例(A组)也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非处理肾组织),其余52/108例(B组)则不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虽然A组血清可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但是该组血清识别隐匿性表位的平均滴度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患者合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的比例则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患者就诊时的其他临床指标(包括血肌酐水平)和肾病理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所有患者血清抗GBM抗体识别GBM上隐匿的抗原表位,但近一半患者的抗体同时识别天然暴露的抗原表位。识别天然暴露抗原表位者其血清识别隐匿性抗原的滴度更高,血清ANCA阳性的几率显著减少。
刘畅曲贞杨瑞赵娟贾晓玉郑欣刘章锁崔昭赵明辉
关键词:肾小球基底膜自身抗体抗原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荧光抗体技术
205例肾脏淀粉样变性病患者的分型诊断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通过应用多种方法对肾脏淀粉样变性病进行分型诊断,以明确我国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分型特点。方法选择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诊断的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共205例,应用常见淀粉样变前体蛋白(免疫球蛋白轻链κ、λ,血清淀粉样蛋白A,纤维蛋白原,转甲状腺素蛋白,溶菌酶和载脂蛋白A1)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阴性或不确定的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免疫电镜标记和遗传性淀粉样变性病的基因突变筛查。结果205例患者中,190例(92.7%)诊断为免疫球蛋白轻链淀粉样变,其中165例(80.5%)来源于轻链入,25例(12.2%)来源于轻链κ;1例(0.5%)诊断为淀粉样蛋白A淀粉样变;1例(0.5%)诊断为遗传性纤维蛋白原淀粉样变;其余13例(6-3%)分型不明确。结论在我国,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主要类型是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占绝大多数,其中致病轻链类型以入为主。
姚英王素霞章友康曲贞刘刚邹万忠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基因突变
腹膜透析导管拔除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伤口护理被引量:2
2017年
总结8例腹膜透析导管拔除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包括:拔管后早期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情况,明确手术部位感染后尽早清创,减少组织破坏和细菌负荷,根据拔管后透析方式选择伤口处理方案,积极进行伤口床准备,同时重视患者心理护理。8例患者伤口均愈合,愈合时间22~84(46.0±22.2)d,伤口处理期间无其他不良情况出现。
李会娟齐心何睿关辉曲贞董捷
关键词:腹膜透析拔管手术部位感染伤口护理
基于腹膜炎拔管的腹透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治疗及转归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总结因腹膜炎而拔除腹透管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病例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结合文献分享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因腹膜炎而拔除腹透管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25例拔管患者,其中7例出现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5.6%;平均发生时间为拔管后第11天,感染均局限于皮下脂肪层,经清创换药治疗,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1.7±20.3)d;通过平均6.4个月的随访,1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6例患者伤口均无复发。结论拔管术中注意组织保护,术后密切观察伤口,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早进行手术干预。
齐心何睿李会娟温冰刘玉村曲贞董捷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手术部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