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樊荣
作品数: 38被引量:334H指数:11
  • 所属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

相关作者

孙兴怀
作品数:505被引量:2,382H指数:2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降眼压 高眼压症
郭文毅
作品数:101被引量:44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猕猴 青光眼患者 高眼压
钱韶红
作品数:56被引量:197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研究主题: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视网膜 高眼压 开角型青光眼
宋月莲
作品数:26被引量:237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研究主题:青光眼 透明质酸钠 人工晶体 超声生物显微镜 小梁
金晓红
作品数:21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研究主题:青光眼 猕猴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小梁 降眼压
拉坦前列素治疗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观察拉坦前列素用于外滤过或虹膜周切术后的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压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外滤过或虹膜周切术后的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1mmHg且≤35mmHg,前房角检查至少累计90度范围内看到部分睫状体带),拉坦前列素组每晚一次,噻吗心安对照组早、晚各用一次,共观察8周。分别记录用药前、用药后1周、2周、4周、8周9am以及用药前、用药后8周4pm的眼压值。结果拉坦前列素组入选25例(25只眼),噻吗心安组入选24例(24只眼),两组用药后眼压都明显下降,拉坦前列素组从用药前的(24.73±3.90)mmHg(1mmHg=0.133kPa)降至8周时的(16.08±3.86)mmHg,下降幅度为35.0%;噻吗心安组从(26.00±4.44)mmHg降至(17.53±3.97)mmHg,下降幅度为32.6%。不同时间点上午两组眼压没有显著差异,而用药后8周4pm拉坦前列素组的眼压(15.33±3.16)mmHg明显低于噻吗心安组(18.76±4.13)mmHg(t=-3.016,P<0.05)。结论拉坦前列素可有效降低外滤过或虹膜周切术后的残余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眼压,其作用较噻吗心安更持久。
孔祥梅孙兴怀葛玲孟樊荣郭文毅茅凤英刘淳诗
关键词:拉坦前列素药物治疗噻吗心安
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比较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比较非穿透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双眼药物难以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一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另一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1d、1周、1、3、6、12、18、24个月作眼压、裂隙灯检查。结果在整个随访期间,2种手术方法均能降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24个月,小梁切除术组的眼压控制比非穿透小梁手术组更理想(P=0.030);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弥漫扁平或薄壁、多囊状的功能型滤过泡更多见(P=0.046);浅前房、白内障发展的发生率高于非穿透小梁手术组(P=0.023和0.037)。结论在控制眼压方面,非穿透小梁手术与小梁切除术的早、中期效果相当,但后者的长期效果优于前者;非穿透小梁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术。
钱韶红孙兴怀孟樊荣宋月莲郭文毅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非穿透小梁手术青光眼开角型
眼压不高,为何也是青光眼
2016年
67岁的市民吴老伯,最近在一次单位为退休职工安排的体检时,偶然发现双眼眼底视神经杯盘比扩大,医生要求他到专科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看看是否有可能患上了青光眼。为此,
孟樊荣
关键词:青光眼眼压退休职工杯盘比视神经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4小时眼压曲线的比较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通过24h眼压的测量来深人分析比较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眼压曲线特征。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6年4月至2009年4月在上海市闸北区北站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门诊就诊的NTG患者131例及POAG患者102例,测量24h眼压,用非接触性眼压计从8am起每隔2h测一次眼压,0am至6am之间测得的为唤醒后即刻坐位眼压。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压波动}甫线、平均眼压、峰值时间及眼压、谷值时间及眼压和眼压波动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各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NTG组双眼平均眼压为(14.2±2.1)mmHg,低于POAG组[(19.9±3.5)mrnHg];NTG组双眼峰值眼压为(17.0+2.4)mmHg,低于POAG组f(24.7±4.3)mmHg];NTG组双眼谷值眼压为(11.8±2.2)mmHg,低于POAG组[(16.5±3.1)mmHg];NTG组双眼眼压波动值为(5.2±1.8)mmHg低于POAG组[(8.2±3.1)mmHg[;两组的平均眼压、峰值、谷值及眼压波动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2、-16.44、-13.16、-8.90,P均〈0.01)。NTG组633%患者、POAG组73.5%患者的峰值眼压位于门诊工作时间以外;尤其是NTG组有51.5%患者、POAG组有64.7%患者的峰值位于0 am至6 am时间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0,P=0.017)。结论NTG及POAG患者24h眼压曲线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是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制订的依据.并可用作治疗随访中评价疗效和调整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肖明孙兴怀孟樊荣房召彬邱思羽郭文毅钱韶红王菊英
关键词:青光眼开角型眼内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保护视神经青光眼患者的“第一要务”
2009年
如果我们把人的眼球比作照相机,那么角膜.晶状体便是“镜头”,用来采光、聚焦;视网膜则是底片,用来成像。正如照片需要冲印出来才能被看到一样,图像信息也需要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才能被人体感受到。视神经直径约1.5毫米,长约45毫米,像绳索一样联系着眼球和大脑。如果视神经坏了,人就看不见东西了,医学上称之为“视神经萎缩”。
姚静孟樊荣
关键词:青光眼患者视神经萎缩照相机晶状体视网膜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被引量:91
1997年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对20例难治性青光眼施行颞上象限前房到赤道部区域的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9例,无晶体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青光眼7例,先天性青光眼3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例。结果术后1个月,眼压≤2.8kPa(1kPa=7.5mmHg)者15例,总成功率为75.0%;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为55.6%,其它类型青光眼成功率为90.9%。85.0%的患者视力提高或不变;随访6个月以上者12例,总成功率为58.3%;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成功率为40.0%,而其它类型青光眼成功率为71.4%。并发症包括短暂性前房出血,术后早期低眼压,引流管内、外口阻塞,引流管接触晶体或角膜,引流管外露,渗出性脉络膜脱离,植入盘脱出。结论尽管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并发症,但仍不失为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郭文毅宋月莲孙兴怀孟樊荣郑应昭王晋瑛
关键词:青光眼植入术
抗青光眼手术合并前巩膜切开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被引量:5
2011年
真性小眼球(nanophthalmos)是指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眼球在胚胎裂闭合以后停止发育,眼球体积较正常者小而无其他先天畸形的一种眼病。典型的小眼球具有眼球小、角膜小、前房浅、房角窄、巩膜厚、晶状体大小正常或球形晶状体、黄斑发育不良等临床特征。其眼轴〈20.5mm,多为高度远视眼。
余晓波孙兴怀孟樊荣
关键词:真性小眼球抗青光眼手术继发青光眼球形晶状体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穿透小梁手术患者深层巩膜瓣及小梁膜的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 (POAG)非穿透小梁手术的解剖学基础 ,探讨POAG患者房水外流的阻力部位及其病理改变。方法 选择行非穿透小梁手术的POAG患者 12例(18只眼 ) ,取术中切除的深层巩膜瓣及撕除的外层小梁膜进行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光镜观察标本见 :深层巩膜瓣前端为少许深层角膜基质 ,并可见Schlemm管外壁单层内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见 :深层巩膜瓣内侧可见被打开的Schlemm管管腔和狭长的积液管开口 ;撕除膜小梁面可见角巩膜小梁的网状结构 ,排列致密 ,网眼较小 ,近管腔侧呈致密的板状结构。透射电镜观察见 :Schlemm管外壁周围散在高电子密度物质 ;撕除膜包括Schlemm管内壁 ,邻管组织 (内皮网 )和部分角巩膜小梁 ,邻管组织细胞减少 ,细胞外基质增多 ,可见大量致密斑块沉积 ;角巩膜小梁网胶原板层结构增厚 ,弹力纤维增多 ,细胞体积增大 ,尤以细胞核增大明显。晚期患者的角巩膜小梁网内有致密斑块沉积 ,阻塞了小梁间隙。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的深层巩膜瓣包括Schlemm管外壁 ,撕除膜包括邻管组织和部分角巩膜小梁。邻管组织和部分角巩膜小梁是POAG患者房水外流的主要阻力部位 ,同时Schlemm管外壁也是其重要构成部分。
孙兴怀王艳孟樊荣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非穿透小梁手术巩膜瓣病理学POAG
Sturge—Weber综合征并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Sturge-Weber综合征并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治疗的16例(21只眼)Sturge-Weber综合征并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tata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有随访资料的10例(11只眼)患者术前、后眼压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患者年龄为1个月至31岁,中位数年龄为11岁。颜面部血管瘤位于双侧的有8例,其中2例伴有全身皮肤广泛血管瘤。16例患者中,并发单侧青光眼11例,其中3例伴有双侧颜面部血管瘤;并发双侧青光眼5例,均伴有双侧颜面部血管瘤。16例患者前房角镜检查均为宽角。21只患眼均行B超检查,其中8只眼(38.1%)的脉络膜探及弥漫性中高回声占位性病变。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显示有虹膜后凹、睫状体内低回声区、睫状体浅脱离等。有18只眼进行了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包括小梁切开术、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术后发现行小梁切除术的5只眼中,有4只眼出现脉络膜脱离。术后10例(11只术眼)患者平均随访22个月,随访时患者眼压均低于其术前眼压(均≤21mmHg,1mmHg=0.133kPa),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56,P〈0.01)。结论Sturge—Weber综合征并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颜面部血管瘤、宽房角、脉络膜血管瘤。抗青光眼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眼压。
杨强郭文毅孙兴怀孟樊荣宋月莲钱韶红王嘉健陈倩
关键词:青光眼脉络膜肿瘤显微镜检查声学眼外科手术
依据24h眼压峰值的青光眼个性化药物治疗观察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24h眼压监测后采用不同的降眼压用药时间,来探索青光眼的个性化治疗。方法入选18例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1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前均给予视野检查,进行24h眼压监测(每2h1次),并根据眼压波动曲线,给予前列腺素类降眼压药,1次/d,用药时间为峰值眼压提前12h;1个月后复查24h眼压,随访(23.7±12.4)个月,记录随访终末期的视野。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16.8±3.5)mm Hg(1mm Hg=0.133kPa),峰值眼压(20.8±4.6)mm Hg,谷值眼压(13.7±3.1)mm Hg,眼压波动值(7.1±2.4)mm Hg;治疗后平均眼压(13.2±2.6)mm Hg,峰值眼压(16.4±3.4)mm Hg,谷值眼压(10.7±2.3)mm Hg,眼压波动值(5.7±2.1)mm Hg。治疗前后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眼压波动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前视敏度(19.0±5.2)dB,视敏度缺损值(8.2±4.9)dB;治疗后视敏度(19.7±5.5)dB,视敏度缺损值(7.2±5.1)dB。结论通过依据24h眼压峰值来确定青光眼的用药及其用药时点的选择,以及青光眼随访过程中治疗药物的调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青光眼个性化治疗模式。
肖明孙兴怀孟樊荣房召彬钱韶红邱思羽
关键词:24小时眼压开角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