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春明
-

-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耿元生

- 作品数:126被引量:1,615H指数:3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地质意义 地球化学 花岗岩 太古宙 厘定
- 王新社

- 作品数:49被引量:84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新元古代 年代学 剪切作用类型 扬子地台西缘 前寒武纪
- 沈其韩

- 作品数:90被引量:1,099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太古宙 地球化学 变质岩 前寒武纪 麻粒岩
- 王国栋

- 作品数:8被引量:8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
- 研究主题:变质杂岩 长角 P-T轨迹 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
- 陈泓旭

- 作品数:7被引量:6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
- 研究主题:变质杂岩 长角 造山带 片麻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 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的合理修正被引量:3
- 2001年
- 根据大量天然变泥质岩石样品的相关数据, 采用经验标度方法, 修正了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 采用非对称Fe-Mg-Mn-Ca石榴石活度模型和对称Fe-Mg白云母活度模型分别描述石榴石、 白云母的非理想混合性质. 所采用变质岩石的变质条件为490( 700℃、 238(1306 MPa. 其中, 以11个氧原子为基础计算的白云母中Fe原子数在0.03(0.19之间、 Mg原子数在0.04(0.16之间, 石榴石Fe/Mg比值在3.387(18.986之间、锰铝榴石分子在0.01(0.289之间、钙铝榴石分子在0.028(0.273之间. 假设压力计算误差为±200 MPa、 白云母中Fe、 Mg分析误差各为±5%, 石榴石中Fe, Mg, Mn, Ca的分析误差各为±5%, 则本文的石榴石-白云母温度计偶然误差为±37℃. 假设白云母中分别含有10, 20, 30, 40, 50%的Fe3+, 则计算得到的温度, 比将白云母中Fe全部作为Fe2+时得到的温度分别低1 ( 6, 2 ( 12, 3 ( 16, 5 ( 24, 7 ( 29℃. 根据修正的温度计计算温度不仅与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计算结果十分接近, 并且能准确反映递增变质带、 热接触变质晕等典型变质地质体不同变质地带温度的有规律变化情况. 该温度计使用范围为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的低压至高压变质岩石. 使用该温度计时, 可以将石榴石、 白云母中Fe全部作为Fe2+.
- 吴春明赵英俊
- 关键词:误差分析变质岩温度
- 变质作用温度与压力极限值的估算方法被引量:8
- 2013年
- 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中缺少某种矿物,或者变质矿物的原始成分被不同程度地破坏,无法直接应用压力计或温度计算出具体的温度或压力数值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估算P-T的极限值。估算方法包括如下几类:(1)根据纯相矿物的相变条件,可以确定温度或压力的极限值。例如,根据Al2SiO5矿物相图可知,与红柱石平衡的矿物组合,稳定存在的压力不超过Al2SiO5矿物三相点的压力条件(0.375±0.025GPa);与夕线石平衡的矿物组合,稳定存在的温度不低于Al2SiO5矿物三相点的温度条件(504±20℃);(2)某些特殊矿物组合,其稳定域本身就具有温度或压力极限值的指示意义。例如,高温或超高温变质岩中的紫苏辉石+夕线石+石英组合,稳定存在的压力不低于1.05GPa;假蓝宝石+石英组合稳定存在的温度不低于1050℃;(3)特殊矿物消失的反应线,可以限定温度极大值。例如,白云母脱水分解的反应,在中等压力条件下,不超过650℃,即与白云母+石英平衡共生的矿物组合一般不会高于650℃;(4)对于矿物固溶体发生出溶的情况,根据新生出溶页片和残留基体矿物,采用溶线温度计(二长石温度计、二辉石温度计、方解石-白云石温度计)计算出的温度数值,代表原先成分均匀的矿物固溶体出溶之前的温度极小值;(5)如果岩石中发生了退变质反应,要恢复变质作用高峰期的P-T条件,需要尽可能恢复高峰期的矿物成分,或者采用接近高峰期的矿物成分;(6)根据压力计模式反应中位于高压侧或低压侧的某种纯相矿物,可以确定压力极限值。例如,金红石位于GRAIL压力计模式反应的高压一侧。当岩石中缺少金红石时,可以人为假定岩石中存在金红石,计算出的压力为真实压力的极大值。由于压力计模式反应大多为纯转变反应,因此根据实际矿物组合和压力计模式反应,一般可以估算变质作用压力的极小值或极大值。估算变质作
- 吴春明陈泓旭
- 矿物温压计研究简述被引量:2
- 1999年
- 90年代以来,矿物温压计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标度的温压计数量大增。(2)选择的化学组分更为全面。(3)固溶体模型更为合理。充分考虑了矿物固溶体的非理想混合性质,如Hoisch(1989)二云母温度计、Berman等(199...
- 吴春明潘裕生王凯怡
- 关键词:矿物温压计石榴石单斜辉石稀土族
- 1990—1996年标度的矿物与微量元素温压计(续)
- 1998年
- 吴春明黄志全
- 关键词:标度矿物微量元素温压计橄榄岩
- 黑云母-钙质角闪石温度计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利用新近修正的石榴石- 黑云母温度计(Holdaway,2000)和石榴石- 斜长石- 角闪石- 石英压力计(Kohn and Spear,1990),根据从文献中收集的角闪岩、变泥质岩、变辉长岩和变粒玄岩的相关资料,采用经验标度方法,本文首次标度了适用于560~800℃、0.26~1.4GPa的黑云母- 钙质角闪石温度计。其中,黑云母作为对称的Fe-Mg-A1~Ⅳ -Ti四元固溶体,角闪石简化为对称 Fe Mg二元固溶体。该温度计计算温度与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相差不超过±50℃。
- 吴春明潘裕生王凯怡张健
- 关键词:压力计角闪岩变泥质岩
- 白云鄂博碳酸岩的方解石-白云石地质温度计被引量:10
- 2010年
- 利用方解石-白云石地质温度计对白云鄂博地区碳酸岩的平衡温度进行了测定。出露于东矿下盘的白云岩质火山岩和出露于尖山的方解石-白云石型火山岩获得了较高的温度,分别为681℃和648℃。这些样品中的方解石呈二十微米左右晶形较完整的小片,被稍大粒度的白云石颗粒包裹,未受交代作用影响,推测这种碳酸岩在快速冷却的情况下保存下了其岩浆侵位时的成分特点,从而指示出接近碳酸岩浆侵位时的温度。但本区多数碳酸岩的平衡温度在400~500℃之间,有下列三种情况:(1)具有自形-半自形中粗粒粒状变晶结构的碳酸岩最后的平衡温度为415~496℃;(2)产自东矿的其余样品(火山岩),所测最后平衡温度为431~485℃,在测温的微区范围内可见极细粒白云石方解石与稀土等矿物共生的现象;(3)为交代重结晶结构的碳酸岩明显受到后期热液流体的交代,在流体的作用下共生方解石和白云石在成分上达到新的平衡,平衡温度为432~507℃。本文所分析的样品多数结果(371~507℃)与用白云石(方解石)和磁铁矿氧同位素温度计对白云鄂博碳酸岩的计算结果(360~546℃)十分一致。虽然有研究者对方解石-白云石温度计用于火成碳酸岩表示过质疑,但本文资料表明火成碳酸岩最后的平衡温度是可以运用方解石-白云石温度计法来计算的。
- 王凯怡范宏瑞杨奎锋胡芳芳吴春明胡辅佑
- 关键词:火成碳酸岩白云鄂博
- 阿拉善变质基底古元古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被引量:68
- 2010年
- 阿拉善地块可分为太古宙的叠布斯格杂岩(岩群)、古元古代的巴彦乌拉山杂岩(岩组)和古-中元古代的阿拉善杂岩(岩群)、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和毕级格台片麻杂岩。太古宙的叠布斯格岩群和片麻岩中的锆石记录了1926Ma和1802Ma的变质事件年龄,角闪石记录了1918Ma的变质事件年龄,斜长石记录了1722Ma的冷却年龄。同时,在波罗斯坦庙变形的片麻状杂岩中的锆石记录了1839Ma的岩浆事件年龄。该区古元古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可初步将划分为2000~1900Ma的早期事件和1850~1800Ma的晚期事件,并在时间和特点上与大青山-集宁-大同一带变质地体中广泛发育古元古代晚期的岩浆-变质事件非常相似,进而表明,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中的古元古代晚期造山带(孔兹岩带)向西可延伸到阿拉善东部地区。
- 耿元生王新社吴春明周喜文
- 关键词:古元古代变质基底构造热事件地质年代
- 甘肃敦煌观音沟地区变质作用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敦煌东南三危山观音沟地区,出露有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岩石中保存了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的矿物组合(M1)以石榴子石变斑晶中的包裹体矿物组合(Hbl1+Pl1+Qtz1)为代表,形成条件约为550-575℃/5.2-5.7kbar(绿帘角闪岩相)。变质高峰期矿物组合(M2)主要由石榴子石变斑晶和基质矿物(Hbl2+Pl2+Qtz2±Cpx2)组成,形成温度〉670℃,压力〉11.9kbar(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后成合晶矿物组合(Hbl3+Pl3+Qtz3),形成条件约为590-640℃/4.3-5.9kbar(角闪岩相)。观音沟石榴斜长角闪片麻岩记录了包含进变质、变质高峰、退变质过程的造山过程"西阿尔卑斯"型P-T轨迹,其中退变质阶段具有明显的近等温降压特征。变质作用P-T轨迹指示本地区可能经历了俯冲-碰撞-快速抬升的造山过程。结合年代学资料,该期造山事件可能发生于泥盆纪。
- 彭涛王浩陈泓旭孟洁卢俊生王国栋吴春明
- 敦煌造山带岩石-构造组合特征及其构造环境被引量:10
- 2017年
- 敦煌地区位于北山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之间,对其大地构造属性长期以来多存争议。对敦煌地区三危山—红柳峡一带的岩石-构造组合进行了研究,包括三危山—红柳峡北部地区和红柳峡南部地区2个构造单元。三危山—红柳峡北部地区,表现为变形强烈的变沉积岩以基质形式包裹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岩块和不同岩性的岩片相互堆叠,整体显示混杂带"blocksin-matrix"的岩石-构造组合特征。红柳峡南部地区,岩石的变质程度向南逐渐降低,北侧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和长英质片麻岩组合,南端出露晚石炭世含煤岩系与碳酸盐岩沉积组合,可能形成于陆缘滨海环境,且被斜长角闪岩推覆体所覆盖;该区由北向南构造形式依次表现为倾向北的强剪切带→双冲构造→逆冲叠瓦扇,且变形强度呈逐渐减弱趋势,表现出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岩石-构造组合特征。据此认为,敦煌地区自北向南存在三危山-红柳峡北部混杂带和红柳峡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碰撞作用应发生于晚石炭世之后。
- 石梦岩侯泉林吴春明王浩陈泓旭
- 关键词:前陆褶皱冲断带
- 泥质变质岩中石榴石-白云母-斜长石-石英(GMPQ)组合的温度计与压力计
- <正>石榴石+白云母+斜长石+石英(GMPQ)是中低级泥质变质岩中常见的矿物组合,但适合于该组合的温度计、压力计一直没有经过实验标定。因此,根据经验标定(empirical calibration) 方法,采用天然泥质变...
- 吴春明赵国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