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英
作品数: 46被引量:167H指数:8
  • 所属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云南省 昆明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

相关作者

刘其宁
作品数:67被引量:247H指数:10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亚麻 油菜 选育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杜刚
作品数:56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亚麻 蓖麻 栽培技术 综合评价 栽培
李石开
作品数:87被引量:175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芥菜型油菜 油菜 选育 萝卜 温敏核不育
赵振玲
作品数:88被引量:457H指数:13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亚麻 当归 龙胆 病原鉴定 炭疽病
苏振喜
作品数:87被引量:296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粳稻 选育 芥菜型油菜 高原粳稻 软米
云南发展亚麻产业的思路及对策被引量:12
2007年
本文从分析云南亚麻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及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产业发展思路及对策,为云南省纤维亚麻的发展提供依据。
刘其宁赵振玲杜刚吴学英
云南昭通亚麻种植区杂草种类调查被引量:3
2013年
摘要:为了解杂草种类,明确除草主攻目标、制订适宜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杂草种类调查。昭通亚麻种植地中杂草种类有21科46属65种,其中禾本科草占12.3%,阔叶草占87.7%;一年生草占29.2%,多年生草占70.8%,大爪草、各种香青、尼泊尔蓼、各种委陵菜、小酸模从数量及分布上都是亚麻种植区的优势种群。
赵振玲吴学英普家宁蔡荣靖杜刚宋升民李青山刘其宁
关键词:亚麻田杂草种类
不同播种密度、不同N肥用量及不同NPK比例与亚麻产量的关系
研究了不同播种密度、不同N肥用量及不同NPK比例与亚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云南省冬季亚麻原茎产量的因素依次为:播种密度、施肥量、NPK比例;多数产区播种密度应达到3 300万粒/hm3,少数出苗率和成苗率较高的产区...
刘其宁符明联吴学英赵振玲杜刚
关键词:亚麻播种密度N肥用量
文献传递
芥菜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研究被引量:13
1999年
从杂种圃芥菜型油菜遵矮不育系中发现光温敏雄性可育株,套袋自交,采用不同季节、不同播期方法,选育出光温敏雄性不育两用系遵矮S。在日平均温度为7.7~13.5℃,平均日照长度小于12h的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当温度为20.0~24.4℃,平均日照长度大于13h的条件下转换为完全的雄性不育。该两用系恢复源广,可用于配制两用系杂交油菜。
苏振喜邱怀珊李石开刘其宁赵庭周吴学英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雄性不育两用系生态型
亚麻开花习性研究初报被引量:1
2004年
吴学英符明联刘其宁
关键词:亚麻开花习性现蕾期开花期开花数花期
纤维亚麻新品种云亚2号选育报告被引量:2
2009年
纤维亚麻新品种云亚2号是从引入材料2000-1的自然变异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两年多点试验结果:平均原茎产量11305.5kg/hm2;全麻率30.12%,较对照提高1.97个百分点,长麻率20.04%,较对照提高3.47个百分点;平均纤维产量2607.9kg/hm2,较对照增产6.91%,纤维断裂强力值为298N。
杜刚吴学英朱炫刘其宁刘飞虎
关键词:亚麻选育
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被引量:3
1999年
对芥菜型油菜欧新A不育细胞质的遗传效应进行研究, 以探讨该不育胞质对杂交当代(FO) 结实性和杂种一代(F1) 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初步明确该不育细胞质遗传效应的表现特点。结果显示, 欧新A不育胞质对当代结实率表现负效应趋势, 但对不同来源的恢复系该遗传效应有明显的组合特异性; 不育胞质对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正效应趋势, 且效应在不同恢复源间有显著差异; 不育胞质在主要农艺性状上表现有利于优良株型及高产组合的选育。
董云松邱怀珊赵庭周刘其宁苏振喜吴学英李石开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不育细胞质油菜
外引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品质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对81份外引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度分析,结果表明,其资源间遗传差异较大,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α-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呈正相关,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显著负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硬脂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呈负相关。通过系统聚类,把81份材料划分为3大类:品种群Ⅰ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油酸育种材料或油纤两用类型加以利用,品种群Ⅱ亚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亚油酸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品种群Ⅲ粗脂肪平均含量和α-亚麻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油用亚麻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杜刚杨若菡吴学英刘飞虎刘其宁
关键词:油用亚麻
芥菜型油菜(B. Juncea)三系杂交组合江矮D_1的选育与利用
1998年
芥菜型油菜三系杂交组合江矮D1杂交优势强,株型较矮而紧凑、早熟、耐旱、适应性广、稳产高产,油酸含量35.41%,亚油酸含量33.06%,芥酸含量2.39%,含油量43.41%,恢复株率95%以上。1995~1996年全省旱地区试中平均每公顷产2090.1kg,较第一对照昆明高棵增产76.17%,较第二对照芥油一号[1]增产7.86%,现已进入生产。
邱怀珊史华清吴学英李石开董云松苏振喜赵庭周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低芥酸三系杂交组合油菜选育
芥菜型油菜(B.juncea)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被引量:5
1990年
从1986年开始,开展了降低芥酸含量,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提高抗病性,以杂优利用为中心的优质强优势杂交油菜的选育。育成了自交结实指数在1以下,不育株率100%,芥酸含量0.03-2.51%,亚油酸含量28.30-33.09%的89S181等6个不育系。育成了恢复株率97.92-100%的ZKC和89S016等5个低芥酸恢复系。 在三系配套的基础上,经测交,选育出亩产110.5-185.6公斤的5个强优势组合,组合的芥酸含量0.31-0.64%,亚油酸含量31.06-35.09%。并发现亚油酸含量亦有优势表现,6个F1组合的亚油酸含量,全部高于双亲平均值,有5个组合则超过高亲值。 5个强优势组合都导入了花叶苦菜(蔬菜芥菜)的抗病毒病性状(基因),经冬夏两季自然诱发鉴定,强优组合的发病率都低于邻近对照。优质、抗病、强优组合的选育研究已初告完成,1992年以后将陆续投产使用。
史华清龚瑞芳庄丽莲李云吴学英张淑玺
关键词:芥菜型油菜杂种优势利用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