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仕川
作品数: 77被引量:843H指数:15
  • 所属机构: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所在地区:海南省 海口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栾乔林
作品数:78被引量:501H指数:11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国际旅游岛
黄朝明
作品数:81被引量:252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管理 土地资源 耕地保护 生态安全评价
谷秀兰
作品数:36被引量:130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研究主题: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管理 可持续利用 生态安全评价
杨杨
作品数:34被引量:38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 地方政府 电子政务 土地利用变化
吴次芳
作品数:449被引量:9,480H指数:5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土地管理 土地整理 耕地 土地利用规划
基于耕作可达性的耕地保护分区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耕地保护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耕地保护分区研究,对强化耕地管护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不侵占耕地仅是耕地保护的基础,寻求农户对耕地可持续性耕作服务的投入,强化农户耕作意愿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才是最终目的。从耕作可达性的视角来细化耕地保护分区,构建耕地可达性模型,并引入耕作服务需求与供给等概念,着重介绍了耕作供应总量、耕作需求总量、耕作服务能力系数以及耕作可达性指数等相关参数的计算。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介绍了耕作可达性模型在研究区域的实践。结果表明,从人力、经济、土地三方面构建的耕作供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宁海县耕作实际情况;基于耕地可达性指数的耕作分区,在综合考虑耕地质量和耕作距离的影响下,可将全县耕地划分为重点保护区、积极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不同保护区施行不同保护措施。该研究可为细化耕地保护分区提供新视角。
栾乔林黄朝明韦仕川
关键词:耕地质量耕地保护
地质灾害分区及其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以山东东营市为例被引量:4
2009年
运用概率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技术等方法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评价,探讨地质灾害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影响及其分区在规划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构建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及其指标体系,整体上能够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因素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较好体现研究区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现状;②提出的基于地质灾害分区的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空间布局设计方案更加切合区域土地利用环境特征,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与针对性。研究结论显示: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分析地质灾害因素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可进一步提高规划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的指导作用。
韦仕川冯科黄朝明栾乔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GIS技术
地质灾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规划软措施研究综述及展望被引量:24
2014年
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开发与保护的总纲领,其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战略研究的新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对国内外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土地利用规划软措施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从规划与防治的政策框架构建、规划间的协同机制等理论以及规划技术方法创新等方面介绍了国际经验。研究显示,通过土地利用规划手段限制土地开发行为,是国际防灾减灾战略的发展趋势。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土地利用规划在地质环境问题防治中的"政策框架"的构建,交叉学科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研究,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环境数据库的建设等。
韦仕川栾乔林黄朝明谷秀兰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
浙江省人地关系变化阶段特征及调整策略被引量:15
2007年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对耕地的占用使这些地区的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从发展的角度看,若缺乏科学的人口再生产与土地调控机制,人地关系矛盾将直接制约这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翔实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浙江省人地关系阶段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浙江省人地关系紧张的状况有着历史延续性。接着分析了浙江省现代人地关系矛盾的焦点在于不断减少的耕地问题,探讨了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动的内在联系,认为只有遏制耕地减少的态势才能缓解浙江省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同时对浙江省未来人地关系发展的态势进行了预测,佐证了如果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未来人地关系将日益恶化。最后,提出了浙江省人地关系的调整策略,试图为经济快速发展且人地关系紧张地区的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一种新的路径选择。
杨杨吴次芳韦仕川
关键词:人地关系土地集约利用
海南省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探讨旅游引导下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基本模式,以及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省城市化的模式选择. 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研究结果: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旅游开发与区域发展和...
韦仕川李剑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旅游经济
韩、美等国利益表达机制研究及启示
2010年
利益表达机制,是指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各种途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结构和运行过程。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目的是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和利益取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张益民韦仕川黄朝明栾乔林
关键词:利益表达机制政治参与意识信访制度弱势群体利益社会底层政治改革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被引量:1
2009年
本文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学科定位、师资队伍、教学科研组织、开放型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对策。
栾乔林黄朝明韦仕川谷秀兰刘民培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创新型课程体系
基于GIS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洋浦经济开发区为例被引量:7
2011年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的风向标,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在基于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数据的基础上,运用GIS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对洋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和测算。结果表明:洋浦土地集约利用度综合分值为83.17,各子目标对土地集约利用总目标的贡献率差距较大,管理绩效贡献率最大,为29%;土地利用状况的贡献率最低,为21%;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为1 391.38 hm2,潜力规模很大。其中,强度潜力为1 323.33 hm2,结构潜力为68.05 hm2。各子目标集约度值以及各潜力类型的规模,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洋浦土地利用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韦仕川黄朝明尧德明
关键词:开发区集约利用GIS
转移发展权在中国耕地资源保护运用中的再探讨被引量:14
2008年
文章在分析现有耕地保护政策体系所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耕地资源保护中运用可转移发展权这一构想。重点诠释了可转移发展权的内涵、运作机理,确立了土地发展权转移市场机制的构建方案,探讨了转移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利益驱动,并对其在耕地资源保护中运用的预期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论表明:以往的耕地保护对于农民来说明显地缺乏经济激励和公平性,导致耕地保护的效果不佳。而土地发展权的引入及其转移制度的确立,不仅可以消除因规划造成的土地所有人之间的利益不均衡,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开发商的经济激励,而且还能够降低政府成本,这对中国的耕地资源保护有着十分迫切和现实的意义。
冯科曹顺爱韦仕川陆张维
关键词:土地管理耕地资源保护
基于国土空间可持续利用的生态文明与城市绿色发展被引量:3
2021年
生态文明与城市绿色发展要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来说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想。城市绿色发展是转变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两者之间有着鲜明的时代发展耦合特征,根据发展时序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初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逐渐上升为国家行动与理论体系建设阶段和国家行动的全面深化与理论体系的建立阶段。在城市绿色发展过程中,人通过以土地要素为主的生态空间和以产业为主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产生影响,使城市发展在经济系统上实现绿色增长,在自然生态系统上提高绿色财富,在社会系统上提升绿色福利。城市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全面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坚持城市空间规划先行方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绿色升级和发展绿色新业态;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施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改造和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定完善城市绿色发展政策措施。
韦仕川王婷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