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佩霓
-

-

- 所属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李梅生

- 作品数:79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急性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魏绪仓

- 作品数:83被引量:253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树突状细胞 白血病 沙利度胺 血液病患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赵文理

- 作品数:138被引量:33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树突状细胞 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王彤

- 作品数:32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市道培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Α-干扰素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 杨娣娣

- 作品数:39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陕西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脐血 白血病 CIK细胞 共培养 树突状细胞
- 交替半身照射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病临床研究
- <正>目的评估交替半身照射(AHBI)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性和可能的副作用。方法 1999年 10月~2005年12月,10例病人进入本临床研,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第一次完全缓解 (CR1),1例急性非淋巴细...
- 王岐山王青王彤马缠过邢佩霓李梅生
- 文献传递
- 树突状细胞与白血病的免疫治疗
- 2000年
- 吉蕾邢佩霓李梅生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白血病免疫治疗
- 干扰素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表达Fas/FasL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 2008年
-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Fas/FasL的影响。在CML-DCs的培养液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IFN-α。培养10-14天,除了鉴定细胞免疫表型和Ph1染色体比例外,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Fas/FasL比例,用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上清液sFas含量。结果表明:加入IFN-α后,CML-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显著改善,Ph1(+)细胞比例随IFN-α浓度增加而减低;培养细胞Fas的表达上调,sFas含量却下降,FasL表达阴性,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IFN-α在改善CML-DC表型同时,可通过Fas途径促进Ph1(+)细胞凋亡,使Ph1(-)细胞数量相对增加。
- 赵文理柴忆欢何海龙魏绪仓王彤邢佩霓李梅生
- 关键词:干扰素Α慢性髓系白血病树突状细胞FAS/FASL
- 人脐带血造血祖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 1998年
- 邢佩霓杨娣娣韩秀蕊魏续仓李梅生
- 关键词:脐血移植脐血造血祖细胞生物学特性
- IFN-α对体外培养CML-DC功能、表达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为了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分泌趋化因子、表达趋化因子受体及其功能的影响,取13例CML慢性期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小牛血清培养体系中诱导培养CML来源的DC,以rhSCF、rhFlt3L作为扩增体系的细胞因子,加入rhGMCSF、rhTNFα、rhIL4,加或不加rhIFN-α诱导DC的生成,培养2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免疫表型,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CMLDC分泌MIP3-β的含量,MTT法检测CMLDC刺激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表明:IFN-α组培养所获DC表面CD86、CD83、CD40、MHCⅠ类分子、CCR7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IFN-α组诱导培养的CMLDC表达MIP3β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IFN-α组诱导培养的CMLDC刺激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1)。结论:IFN-α可能部分通过纠正CMLDC的免疫表型以加速CMLDC的成熟,增强CMLDC的功能。
- 翟欣辉邢佩霓魏绪仓赵文理李梅生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Α-干扰素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
- 1998年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体外培养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ALL克隆形成细胞在各种生长因子中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集落的能力有限,目前尚未发现ALL细胞理想培养条件。有鉴于此,我们开展了ALL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研究,建立了ALL细胞培养体系,对12例ALL细胞进行了体外半固体培养观察,同时对ALL细胞集落形成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病例来源 12例ALL患者均经临床血象、骨髓确诊,其中L_1 7例,L_2 3例,L_3 2例。
- 魏绪仓李梅生邢佩霓杨娣娣韩秀蕊
- 关键词:白血病细胞培养体外培养
- 不同剂量维甲酸加或不加其它药物诱导分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特征性染色体异常t(15,17)异位,累及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和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形成PML/RARα融合基因。临床表现为出血显著,易形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 王岐山李刚武佐鹏翟欣辉侯冰廉科邢佩霓李梅生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维甲酸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无血清培养及杀瘤效应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树突状细胞 (DCs)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方法 小牛血清 (FCS)、无血清 (SFM)及自体血清分别培养CML病人CD34 + 细胞或单个核细胞 (MNCs) ,以SCF、GM CSF、TNF α、IL 4 (A)与GM CSF、TNF α、IL 4 (B)两组不同的细胞因子作对照。结果 CML DCsHLA DR高表达 ,CD80、CD83和CD86表达比例不高 ,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不强。SFM同FCS体系相比无显著差异。 5例CML DCsPh染色体比例与培养前MNCsPh染色体比例基本吻合 ;同时以CML DCs同自身T细胞、自体Ph+ MNCs共孵育 ,测其杀伤率为 (38.5± 6 .5 ) %。结论 CML DCs携带Ph染色体 ,能刺激自体T细胞杀伤自身白血病细胞 ,但需进一步改善其功能。
- 赵文理邢佩霓魏续仓王彤杨娣娣李梅生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无血清培养PH染色体细胞毒效应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sIL-2R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评价sIL-2R能否作为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治疗效果监测的敏感指标.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在发生CNSL时患者脑脊液中sIL-2R平均为89.03±25.12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8.32±3.97U/ml(P<0.01),鞘注化疗后15/20例平均下降至15.56±4.61U/ml,5/20例下降至37.68±6.23U/ml.结论:脑脊液中sIL-2R水平的变化因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而显著升高,并随治疗有效而下降,但部分病例仍持续较高水平.结合临床分析,前者对化疗敏感,后者对化疗相对不敏感,预后差.
- 王彤邢佩霓孙燎亚李梅生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SIL-2RCNSL化疗
- 急性白血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Ⅱ受体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8年
- 目的:为寻找早期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疗效监测的敏感指标,对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CSF)中sIL-2R水平变化进行了检测。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9例发生CNSL的患者CSF中sIL-2R水平为79.43±23.32U/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8.32±3.97U/ml);鞘注治疗后,sIL-2R明显下降至25.06±14.29U/ml,6例可疑为CNSL的患者,CSF中sIL-2R水平为44.28±12.4U/ml,治疗后下降至14.19±4.13U/ml。而未发生CNSL的患者,sIL-2R水平为13.11±4.03u/ml,与正常对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F中sIL-2R水平的变化随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明显升高,并随治疗好转而下降;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者(>30μ/ml)可能对化疗相对不敏感,预后差。在可疑为CNSL时,sIL-2R有可能作为CNSL的一项早期诊断指标。
- 王彤邢佩霓孙燎亚李梅生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急性SIL-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