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萍
作品数: 74被引量:365H指数:11
  • 所属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青年基金

相关作者

王云
作品数:210被引量:782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树 茶叶 茶树品种 川茶 选育
唐晓波
作品数:115被引量:501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树 茶叶 茶园 白茶 黑茶
李春华
作品数:126被引量:644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树 茶叶 茶树品种 选育 茶园
张厅
作品数:80被引量:460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茶树 黑茶 白茶 香气 生化成分
刘晓
作品数:112被引量:495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葡萄 茶树 澳洲坚果 赤霉素 黄茶
红茶加工过程香气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8年
香气是红茶的重要品质特征,可直接影响品饮者对茶叶等级划分的直观判断。加工过程中,来自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水解、类胡萝卜素降解、脂肪酸降解、美拉德反应及焦糖化反应等生成的不同种类、比例的挥发性化合物综合作用使红茶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香型。本文就红茶加工中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重要工序对香气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红茶香气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刘飞王云张厅唐晓波王小萍李春华
关键词:红茶香气
四川茶区缺水原因及对策措施被引量:1
2009年
四川位于北纬26-34°、东经97~110°,幅员辽阔,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酸性土,许多地方适宜茶树生长。全省各地、市、州有120多个县生产茶叶,茶叶产业发展相当快,茶园面积达173333hm2,产值21亿元,茶叶已成为四川宜茶地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省委、省政府也将茶叶产业列为四川优势特色产业之首。近年来,四川茶区缺水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冬旱和春旱对茶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罗凡王云刘晓军王小萍
关键词:茶区茶叶产业茶叶生产气候温和茶树生长茶园面积
一种降低工夫红茶苦涩味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工夫红茶苦涩味的加工方法,以夏秋季具有一定成熟度茶树鲜叶为原料,依次经过萎凋、摇青、萎凋、揉捻、发酵、动态失水、归堆闷热、干燥、常温保存、烘焙、远红外提香处理,得到茶叶成品。本发明加工方法通过前期局部...
刘飞古成科唐晓波张厅王小萍王云张毅
文献传递
一种快速闷黄的黄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闷黄的黄芽的制作方法,采用单芽杀青和复锅后的闷黄;所述单芽杀青后的闷黄包括:将杀青后的单芽闷堆在薄纱布内包紧,并用锡箔袋套起来扎紧,放入烘箱内闷黄;黄芽复锅后的闷黄包括:将复锅后的黄芽继续趁热闷黄,闷...
唐晓波张厅王小萍王云刘飞刘晓
文献传递
川西茶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措施被引量:22
2014年
川西茶区全年以采摘独芽为主,导致园内趋嫩性为害的病虫害发生更为严重。针对此特点,通过研究川西茶区的主要虫害和病害的发生特点及规律,结合茶区的防控经验,提出相应的绿色防控措施,为川西茶区茶叶生产提供指导。
王迎春王小萍李兰英尧渝李春华罗凡
关键词:川西茶区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
一种黑茶渥堆用铺设装置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黑茶渥堆用铺设装置;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渥堆箱,渥堆箱的下方设有输送带,渥堆箱的底部具有能够开合的一对开合板,两个开合板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开合装置实现开启与关闭,渥堆箱上设有...
唐晓波张厅张娟王云刘晓李春华熊元元马伟伟刘飞王小萍
茶树叶型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2023年
【目的】发掘与叶型性状关联的SNP位点,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收集于四川本地的91份茶树自然群体开展简化基因组测序(GBS),并利用测序获得的863468个SNP标记对叶长(YC)、叶宽(YK)、长宽比(CKB)、叶身(YS)、叶色(YSZ)、叶尖(YD)、叶脉对数(YM)和叶缘(YY)8个叶型性状开展基于广义线性模型[GLM(Q)模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在P<0.01条件下,其中6个性状共检测到38个显著SNP位点,分别是叶长(YC)关联到1个,长宽比(CKB)关联到24个,叶色泽(YSZ)关联到6个,叶尖(YD)关联到2个,叶脉对数关联到1个,叶缘关联到4个。38个显著SNP位点对关联性状的解释率为31.37%~60.70%。进一步在显著位点上下游50 kbp区域内进行候选基因挖掘,共得到8个候选基因:CSA011953(Sec11a)、CSA027293(CAD3)、CSA020561(GAE2)、CSA008530(AIM1)、CSA008531(MFP)、CSA008532(AIM1)、CSA008763(CYP72A154)、CSA029592(RABG3F)。对候选基因进行GO和KEGG注释,根据注释结果初步预测基因CSA027293(CAD3)与长宽比(CKB)、CSA008763(CYP72A154)与叶色(YSZ)紧密关联。【结论】38个茶树叶型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发掘与2个候选基因预测可为茶树调控叶型基因精确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基因资源和参考依据。
王小萍王云熊元元刘晓李明红张厅赖谦李春华
关键词:茶树SNP标记叶型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四川工夫红茶品质分析及风味轮的构建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调查四川工夫红茶品质现状,为四川工夫红茶品质提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以四川省内主要茶区64个工夫红茶样品为调查对象,对其感官品质(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和理化成分(没食子酸、咖啡碱、儿茶素类、茶黄素类)进行比较分析,并绘制滋味、香气风味轮。【结果】川红工夫风味特征以"甜""醇"为主,感官审评总分介于83.35~91.27之间,且审评得分与价格走势基本一致。风味轮表明,川红工夫香气类型包括清香、花香、果香、甜香等;滋味类型包括"浓""醇""鲜""甜""厚"等,但一定比例的产品存在"高火""烟""焦""苦""涩"等品质缺陷。其品质成分反式儿茶素含量为24.9~92.25 mg/g、顺式儿茶素含量为18.37~86.79 mg/g、茶黄素含量为9.03~26.33 mg/g、咖啡碱含量为27.92~44.91 mg/g、没食子酸含量为0.36~7.7 mg/g。其中,相比川西和川南茶区,川北茶区儿茶素、茶黄素及没食子酸含量(均值)均为最高,而咖啡碱含量(均值)为最低。【结论】所收集茶样中川北茶区工夫红茶品质综合评价最优,但总体缺乏特殊香型等感官品质优异的红茶产品。因此建议加强自主选育和适度引进具有花、果香型的茶树品种,并结合四川主栽品种系统开展基于不同原料成熟度的不同发酵程度及干燥提香等工艺技术研究。
刘飞王嘉黄藩叶先林唐晓波张厅王小萍李春华李艳红王云李鑫
关键词:工夫红茶感官审评
四川黑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和茶汤色差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22年
对四川黑茶干坯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茶汤色差值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茶汤色差值(L、a、b)与主要品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渥堆过程中,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分别下降78.80%、32.40%、96.60%、83.33%、93.90%、98.68%、99.17%、53.55%、37.50%,咖啡碱和茶多糖含量则分别增加23.71%和3.51倍;水浸出物含量在渥堆前7 d显著增加,而后逐渐下降;茶褐素含量在渥堆前7 d呈下降趋势,随后不断增加,整个渥堆过程增幅达110.65%;除槲皮素-3-葡萄糖苷含量在渥堆结束后显著增加,黄酮醇苷总量及其他7个组分含量在渥堆结束后显著下降。茶汤L值在渥堆过程中逐渐降低,而a值逐渐升高,b值波动升高,相关分析显示L值与氨基酸、茶多酚、茶黄素、杨梅素-3-半乳糖苷等成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咖啡碱、茶多糖、茶褐素及槲皮素-3-葡萄糖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a值、b值则相反;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显示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及黄酮醇苷总量是直接影响L值的主要因素,茶黄素、茶褐素含量及黄酮醇苷总量是直接影响a值的主要因素,茶多糖、茶褐素、儿茶素含量及黄酮醇苷总量是直接影响b值的主要因素。
张厅刘晓熊元元王小萍黄藩王云李春华唐晓波郭承义
关键词:色差通径分析
茶树次生代谢物的检测方法
本申请涉及智能检测领域,提供了一种茶树次生代谢物的检测方法,其从茶树中提取次生代谢物,且对所述次生代谢物进行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以得到次生代谢物质谱图谱,并采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图谱分析和处理技术来进行所述次生代谢物质谱图...
王小萍张厅李春华张娟 杨雪梅 熊元元刘晓马伟伟王云唐晓波 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