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
作品数: 372被引量:1850H指数:26
  • 所属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相关作者

汪晓东
作品数:334被引量:1,657H指数:2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结直肠癌患者 数据库
周总光
作品数:380被引量:2,449H指数:2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直肠癌 急性胰腺炎 结直肠癌 直肠肿瘤
于永扬
作品数:82被引量:644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结直肠癌 直肠癌 结直肠癌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
舒晔
作品数:77被引量:752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 胆囊结石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手术 手术
王天才
作品数:27被引量:311H指数:1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手术 结直肠癌 手术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
TRAIL及其受体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受体(DR4、DcR1)在正常直肠和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在31例直肠癌和20例正常直肠组织中,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RAIL、DR4和DcR1的蛋白表达。结果直肠癌组织中TRAIL、DR4和DcR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32.26%、29.03%、0)均低于正常直肠组织(55.00%、70.00%、6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0、P=0.000),TRAIL及其受体的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间无关(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中TRAIL、DR4和DcR1的表达低于正常直肠组织,TRAIL及其受体相互作用所诱导的凋亡效应在直肠癌中有所减弱。
胡建昆杨昆李春梅周总光张波于永扬陈心足李立陈志新陈佳平
关键词:直肠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免疫组化
结直肠癌患者婚姻状况与手术治疗参数的关系:基于DACCA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分析当前版本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中结直肠癌患者的婚姻状况与手术治疗决策和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根据制定的筛选条件从2022年8月31日更新版DACCA中收集患者,按婚姻状况分为已婚、未婚及丧偶或离异3类患者,分析其手术方式决策、手术质量、术后在院并发症和近期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共收集到符合筛选条件的数据7 634条。结果发现,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保肛意愿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35、P<0.001),体现在未婚与已婚患者的保肛意愿偏向“强烈”,且未婚患者的整体保肛意愿相对更积极;丧偶或离异患者保肛意愿偏向“理性”。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手术方式决策(直肠手术:χ^(2)=0.493、P=0.782;结肠手术:χ^(2)=0.213、P=0.899)包括单独分析根治性手术过程中有无预防性造口(χ^(2)=5.156、P=0.076)、手术质量(H=3.452、P=0.178)、有无术后在院并发症(χ^(2)=1.663、P=0.435)和有无手术近期并发症(χ^(2)=1.695、P=0.428)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DACCA中的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婚姻状况结直肠癌患者的保肛意愿有差异,已婚和未婚患者的保肛意愿更强烈,建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加强临床关怀和寻求家庭支持。
岑月妍黄靖婷林瑾怡庞霁芸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婚姻状况结直肠癌
快速流程在结直肠外科术前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加强医患及学科间的沟通、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避免术前肠道准备、避免麻醉前使用口服或静脉药物、术前进行硬膜外镇痛等快速流程的术前管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缓解术后疼痛、加快术后康复和改善预后。对术前快速流程的研究、实践,将使结直肠外科的流程更加系统、规范。对术前快速流程的推广,将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汪晓东赵辉魏瑷琳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手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临床指南(四)被引量:21
2009年
李立汪晓东舒晔于永扬王存王自强王天才周总光
关键词:结直肠外科管理流程
快速流程在结肠癌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快速流程(FT)模式在结肠癌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按照FT模式管理的47例(FT组)和传统模式管理的80例(传统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方面,FT组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均P<0.01);对于FT环节完成情况,FT组均采用限制补液策略,而传统组均未采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进食和不常规安置引流管的完成情况,FT组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拔除胃管和早期拔除尿管的完成情况相似(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肠梗阻、尿潴留、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和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及总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手术患者采用FT模式管理能促进早期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其更好的应用尚需要做好本土化工作。
杨廷翰杨光超蒲怡黄真真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围手术期管理
直肠癌术后盆内骶前手术间隙灌注式化疗疗效探讨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探索预防直肠癌术后盆内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对我院43例直肠癌切除术后病人采用盆内骶前手术间隙灌注式化疗新方法,术中盆内骶前手术间隙置管,术后连续3天经该管生理盐水冲洗,术后7天灌注5-氟尿嘧啶进行盆内手术间隙化疗。结果:4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65月,局部复发4例(9.3%),肝转移6例(13.9%),腹膜后淋巴转移3例(6.9%),生存5年31例,5年生存率为75.5%。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包括:白细胞减少1例,恶心呕吐2例,腹部伤口感染1例、会阴伤口感染2例,拖出肠段坏死1例。无吻合口瘘、盆内大出血、盆内感染等严重局部并发症。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应用方便,具有高选择性区域化疗特点,全身不良反应小,无严重局部并发症,局部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较高,具有较好的预防局部复发效果,可望成为直肠癌切除术后防治局部复发的辅助化疗新途径。
雷文章程中李立舒晔
关键词:化学治疗灌注治疗
低位/超低位直肠癌吻合术后评估肛门功能的方法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总结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评估肛门功能的方法,并分析影响肛门功能的因素。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功能评估的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目前常通过患者的排便感觉、控便能力、感觉功能、排便次数及排便时间5项主观指标对肛门功能进行评估,也有肛肠测压法、三维向量测压法等客观方法进行评估。低位/超低位直肠癌吻合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取决于外科性肛管保留的完整性、直肠保留的长度、吻合口水平及黏膜完整性。结论主观指标和仪器辅助检测的客观指标都是肛门功能评估的常用方法。主观指标简单、直观,但准确性较差;客观评价方法虽然准确性较好,但其检查费用较高而得不到普及。
刘畅罗翼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肛门功能
微电流探测仪术中诊断肿瘤101例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使用1种微电流探测仪观察恶性肿瘤与Na+微电流的关系,探索术中准确快速诊断肿瘤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微电流探测仪,根据仪器操作规程对101例肿瘤组织进行检测,检测部位包括肿瘤组织表面和切面,同时检测肿瘤组织周围的正常组织和淋巴结作为自身对照,比较肿瘤组织和其周围正常组织微电流的变化。此外,对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其病理诊断。结果:97例肿瘤组织与其周围正常组织Na+微电流有明显的差异,肿瘤组织Na+微电流均超过30μA,最高者达到60~70μA,正常组织多在20μA左右,无1例超过30μA。微电流探测仪检测结果与常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6%。结论:运用微电流探测仪术中检测肿瘤组织微电流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具有快速、简捷、准确的特点,有临床应用前景。
叶辉李宁周勇陈志新李立
关键词:微电流肿瘤
梗阻型中下段直肠癌一期吻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比较梗阻型与非梗阻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接受一期吻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估一期吻合手术应用于梗阻型中下段直肠癌的临床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专业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中下段直肠癌并行一期吻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肠梗阻组与非肠梗阻组,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525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其中男307例,女218例;年龄25~85岁,平均57.21岁;腺癌487例,黏液腺癌29例,其他类型9例;低分化140例,中分化372例,高分化13例;TNM分期:0期4例,Ⅰ期93例,Ⅱ期189例,Ⅲ期202例,Ⅳ期37例。肠梗阻组与非肠梗阻组在性别构成、肿瘤距肛门距离、TNM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及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非肠梗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的术后首次进食、排便及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肠梗阻患者相比,没有证据表明一期吻合手术会对梗阻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康复和术后并发症造成不良影响。可以认为梗阻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一期吻合术在术后近期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对于长期临床效果的评估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赖玮婧汪晓东陈海燕冉勋李立
关键词:中下段直肠癌肠梗阻一期吻合
结直肠癌患者的文化程度与新辅助方案决策和疗效的关系:基于DACCA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
2023年
目的分析当前版本华西肠癌数据库(Database from Colorectal Cancer,DACCA)中结直肠癌患者的文化程度与新辅助方案决策和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根据制定的筛选条件,从2022年6月29日更新版DACCA中收集符合条件的结直肠癌患者,并按文化程度分为未受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类,分析不同文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方案决策、癌标志物变化、症状变化、大体变化、影像变化和肿瘤消退分级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筛选条件的数据2816条,其中未受教育者138条、初等教育者777条、中等教育者1414条、高等教育者487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选择新辅助治疗方案时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37,P<0.001),体现在未受教育者选择单纯化疗方案者最高,而高等教育者在选择联合靶向治疗的新辅助方案者占比最高,而从治疗效果上看,不同文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癌标志物变化(H=4.795,P=0.187)、症状变化(H=1.722,P=0.632)、大体变化(H=2.524,P=0.471)、影像变化(H=2.843,P=0.416)和肿瘤消退分级(H=2.346,P=0.504)结局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DACCA中的数据分析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的文化程度会影响新辅助方案的选择,然而未发现文化程度与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患者疗效变化有关,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唐盈苏语聂皓苒魏明天汪晓东李立
关键词: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