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琪
-

-

- 所属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中文系
- 所在地区:广东省 佛山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温朝霞

- 作品数:133被引量:292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 研究主题:文化产业 城市文化 文化 文化建设 广东文化
- 王媛媛

- 作品数:1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徐州空军学院
- 研究主题:文论发展 中国古代文论
- 解构“经典” 重构《背影》——以《背影》为例谈语文教学的“遮蔽”与“去蔽”被引量:5
- 2014年
- 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必须由教师自己去完成一个从"遮蔽"到"去蔽"、由解构到重构的过程。《背影》的教学史很典型地反映出语文教学被遮蔽的历史及误区:文本解读的浅层面和过度解读、情感教育的"美化"、"升华"情结等。教师应以一种全新的、真实的解读为《背影》"去蔽",还它以"经典"的真面目。引导学生捕捉文本重要信息,发现文本缝隙,进而理出文本意脉,关注《背影》背后那个虽不完美但却真实完整的亲情世界,体会并接受父子间那种"有隔膜的爱",结合自我和生活重新理解、解读亲情。
- 孙琪
- 关键词:《背影》语文教学遮蔽去蔽
- 唐君毅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新阐释
- 2008年
- 唐君毅阐释"中国艺术精神"有不同于徐复观的新方法和路向,那就是在中西艺术的对比中以"中国眼光"研究中国艺术。虽然唐氏看到了中国艺术特殊精神之所在进而补充了徐复观对此一论题的探讨,但新儒家的立场也使其结论出现某种悖谬。
- 孙琪
- 关键词:中国艺术精神
- 从“化”到“化境”: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被引量:1
- 2015年
- "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古典美学范畴,较少为学者关注。作为一个母范畴,它在儒家衍生了"教化"、在道家则衍生了"物化"、"独化"等子范畴。《庄子》中的"化"思想最为丰富复杂,后世美学范畴"化境"即是承庄子大"化"思想而来。在整个"化"范畴群里,"化境"是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被用得最多最广的一个子范畴,并且还是一个存活于现代美学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古典范畴。
- 孙琪
- 关键词:美学范畴庄子化境
- 新型城市化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被引量:2
- 2012年
- 从文化和生态美学的视域来看,实现人与自然协调相处、和谐共生是打造生态城市、建设幸福广州的题中应有之义。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就是要构筑以花城绿城水城为特点的生态城市,美化优化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城市环境。在新时期,广州要重视挖掘、继承、转化岭南文化传统的生态精神,努力推动"生态城市"建设。
- 温朝霞孙琪
- 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生态城市文化
- “藏、修、息、游”与中国艺术精神——唐君毅美学思想探析
- 2009年
- 唐君毅在中西比较中以"中国眼光"研究中国艺术,在"存异"的基础上凸显中国艺术精神:虚实相涵、婉曲含蓄的传统艺术让人的精神可藏、可修、可息、可游,在不隔中获得心灵的安顿。
- 孙琪
- 关键词:中国艺术精神
- 海外新儒学对中国生态美学的启示——以杜维明的孟子解读为例被引量:1
- 2008年
- 杜维明通过对孟子修身观念的诠释,意欲接着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往下讲,发现其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学精神,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美学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即生态美学。杜维明的新见解应该引起如今生态美学研究者的注意。
- 孙琪
- 关键词:新儒学生态美学
- 中和:通向现代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 2014年
- 和是中国哲学及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20世纪80年代中和范畴研究开始活跃,研究者多将其作为儒家理论进行论述,出现中西比较研究视角,即将中和与古希腊和谐思想作平行比较;90年代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角度和新方法,伴随着新的尝试,亦出现了不少误读;新世纪以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扩展,而且出现了突破,即强调道家在中和理念建构过程中的作用;反思中和范畴研究史,对儒、道中和思维的并列研究和现代语境中的"中和"范畴研究这两方面都有可继续开拓的广大空间。
- 孙琪
- 关键词:古典美学范畴
- 王崧舟“诗意语文”理论体系的生命精神被引量:6
- 2015年
-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根基为中国生命哲学,"生命"是其理论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诗意语文旨在于课堂上构建审美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由共性的审美愉悦上升至差异性的人生体悟;诗意语文的生命在于它的不拘一格、"日新其业",这一方面源于生命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王崧舟本人的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生命诉求;诗意语文通向诗意人生,其彼岸特征为止于至善、自由对话、精神相契、体验幸福、成就自我,实则为中国传统生命精神的"圆明"之境。
- 孙琪
- 关键词:诗意语文生命精神
- 祁彪佳曲论研究反思被引量:1
- 2009年
- 祁彪佳(1602-1645),字虎子、幼文、宏吉,号世培,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祁氏早年入仕,一生虽正直为官,却仕途坎坷,屡遭排挤。清军入关后力图抗清,事为不可,遂于顺治二年闰六月六日晨白沉于住所寓山花园水池,以身殉国。他又是明代重要的曲作家兼曲论家。著有传奇二种,均佚。戏曲论著有《远山堂曲品》和《远山堂剧品》。二《品》共收戏曲剧目709种,数量之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二《品》是对具体剧作所作的点滴品评,但若将这点点滴滴汇集起来,加以梳理,便可呈现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曲论系统。
- 孙琪
- 关键词:祁彪佳戏曲剧目入仕正直
- 从“中国艺术精神”到“文学欣赏的灵魂”——现代新儒学美学话题的批评转向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艺术精神"作为现代新儒学美学的核心问题,最早由唐君毅提出并作初步阐释,继而得徐复观深入探讨,至刘述先以《文学欣赏的灵魂》完成话题的批评转向。贯穿此一过程的线索乃是三位学者对人的主体性的自觉和重视。从唐君毅的安顿心灵的"游",到徐复观的直透物我本质的"虚静之心",再到刘述先的"人性的光辉",话题中的主体性倾向渐趋明显,它是现代新儒家学者共同追寻的生命本质和终极价值。
- 孙琪
- 关键词:中国艺术精神文学欣赏现代新儒学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