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国韬
作品数: 145被引量:332H指数:8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艺术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龙赛州
作品数:17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戏曲 渊源 戏剧 王稚登 龙舞
詹双晖
作品数:31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白字戏 海陆丰 民俗 文化产业 祭祀戏剧
李兴文
作品数:2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
研究主题:历史发展 飘色 《中国文学史》 离骚 文学史观念
禤颖
作品数:3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方法论 民俗学 主体性 身体 北曲
叶瑜
作品数:1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历史概念
论中古假面戏群被引量:3
2009年
中古是我国假面(头)戏流行的时代,本文对这些戏剧(弄)进行了汇集,以"假面戏群"这一新的概念对之作出概括,对假面戏群的共同特点作了分析归纳,认为:第一,这一群体与中古的参军戏、傀儡戏、傩戏、百戏、歌舞戏之间存在着若干联系;第二,这一戏剧(弄)群体多数带有悲剧的性质;第三,此群体中的大多数与西域艺术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黎国韬
关键词:中古悲剧性质
秦汉假人傀儡戏述论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对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文献史料、文物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可以排列出秦汉时期假人傀儡戏较为完整的发展序列,从而证明中国古代假人傀儡戏的形成已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对这些材料作进一步的考证和分析,还可以归纳出假人傀儡戏在起源阶段到形成阶段的若干特点,并得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其一,假人傀儡戏的形成时间最迟不会晚于秦代;其二,秦汉假人傀儡戏在制作材质、表演方式、表演场合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其三,这一时期假人傀儡戏的流传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某些风俗有关;其四,巫术是促使秦汉假人傀儡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其五,假人傀儡戏和假面傀儡戏这两个概念从秦汉时期便应作出严格区分;其六,假人傀儡戏研究的突破,也可以引发对中国早期戏剧发展史的新思考。
黎国韬
关键词:秦汉时期
先秦至两宋乐官制度研究
本文详细论述了先秦至两宋乐官制度的历史。 本报告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研究先秦至两宋期间乐官制度之起源、形成、发展及变化的历史。 下篇则主要研究古代乐官的功能及其转变,兼而论述与乐官制度相关的一些重要...
黎国韬
关键词:乐官先秦两宋中国古代史
文献传递
古剧研究的空间、视野和方法——黎国韬博士访谈录被引量:2
2012年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国韬好!近三、四年来你发表了一系列研究“古剧”和“古乐”的论文,2011年8月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古剧考原》这部专著,我对此也颇感兴趣,今天想请你专就“古剧”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学术见解和研究心得。先请从“古剧”的定义开始谈吧,
廖明君黎国韬
关键词:古剧访谈录学术见解
唐代曲戏关系试探被引量:2
2012年
唐代存在"曲戏同名共存"的现象,即同一名称的艺术样式有时可以是乐曲,有时可以是戏剧。这归根到底是由于曲、戏的离、合而造成的,具体的情况则有三种:一种是先有乐曲,后据乐曲翻改为戏剧;另一种是先有某种戏剧,其后戏剧中的歌舞乐曲被用于独立演出,于是有了与原戏剧同名的乐曲表演样式;还有一种是戏剧和乐曲原本各行其道,但出于特殊的原因,二者被编合在一起演出,久而久之产生了两种既同名但又有区别的艺术。
黎国韬
关键词:唐代戏剧乐曲戏曲
略论广东传统民间舞蹈中的武术表演被引量:2
2013年
广东地区传统民间舞蹈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演出时,前后或中间往往附带或夹杂着各种武术表演,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如"武"与"舞"自远古时期就具有同源关系;也受制于舞蹈本身的表演形态特征,如狮子舞、貔貅舞、麒麟舞、道教舞蹈等,往往要求表演者习得一定的武术基础,才有可能演好;另外,还与社会风尚、艺人职业特点、表演者生存状况等多种原因有关。探讨这些问题,可对前人研究作出补充。
黎国韬
关键词:舞蹈武术
乐部西来与乐部东传被引量:1
2021年
乐部西来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播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梳理其历史可知,胡乐的零星西来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自两汉至隋唐,有愈加频繁的趋势,举凡乐舞、乐人、乐谱和乐律知识,皆纷沓而至,尤以龟兹乐部和粟特九姓乐舞的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至于乐部东传,同样是文化传播交流史上的著名事件;梳理其历史可知,唐代是中国乐部东传日本最频繁的时期,其中音乐制度的影响尤为巨大,日本的雅乐寮、鼓吹司、内教坊即在唐朝太乐署、鼓吹署、教坊的影响下建立;而宋代则是中国乐部东传朝鲜的最频繁时期,其中大晟乐的传入,改变了朝鲜乐部的构成;而北宋教坊大曲的传入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保存于朝鲜史书中的曲本材料在中国大多已经失传。
黎国韬黄竞娴
关键词:龟兹
唐五代十国教坊诏令考略
2024年
唐五代十国时期皆有教坊(或内教坊)机构之设置,而各朝帝王亦常发布有关教坊之“诏”“令”。这批诏令常见者约五十余条,所涉内容较为广泛,大多曾对当时教坊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对这批诏令作出考析,不但能看清当时教坊的某些具体情况,而且对戏剧史和音乐史研究亦能有所补正。
黎国韬徐博一
关键词:教坊诏令
隋唐至宋金鼓吹制度沿革考被引量:3
2020年
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各朝多在太常寺辖下设置鼓吹署(局),这是西晋、梁、陈、北魏、北齐之制的沿袭。但自隋唐开始,“卤簿鼓吹”的分部形式与前代颇有不同,并直接影响到以后多个朝代,所以隋唐时期实为古代鼓吹制度发展、转变的重要关捩。此外,五代“熊罴十二案”久废无次、前蜀王氏以鼓吹祭庙、宋代鼓吹乐人取于诸军、金朝太乐兼辖鼓吹等事,都是鼓吹制度发展史上较为重要的变更。探讨这类问题,可以为古代音乐史、戏剧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观点。
黎国韬陈佳宁
关键词:隋唐五代十国
梁辰鱼生卒年及《浣纱记》创作年代考被引量:3
2008年
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是昆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对于粱氏生卒年及《浣纱记》的创作时间,学界存在争论。经考证,梁生于正德十五年庚辰(公元1520年1月-1521年2月),卒于万历二十年壬辰(公元1592年2月~公元1593年2月);《浣纱记》创作于嘉靖末年,约公元1562-1566年间。
黎国韬
关键词:《浣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