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玲玉
作品数: 141被引量:1843H指数:26
  • 所属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曾希柏
作品数:288被引量:4,680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砷 土壤 施肥 红壤 土壤肥力
苏世鸣
作品数:104被引量:86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砷 土壤 镉 水稻 钝化剂
李莲芳
作品数:116被引量:1,40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砷 土壤 设施菜地 重金属 红壤
王亚男
作品数:84被引量:639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砷 土壤 外源 钝化剂 中轻度
吴翠霞
作品数:54被引量:39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砷 土壤 外源 砷形态 水稻
我国部分城市畜禽粪便中重金属含量及形态分布被引量:73
2016年
通过对部分城市集约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取样调查,分析了其中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形态分布。结果表明,畜禽粪便中重金属Cu、Zn、Cd、As、Ni、Cr、Pb和Hg含量分布差异较大,其平均值分别为377.5、1 610.4、0.72、7.79、9.77、22.51、6.31 mg·kg-1和0.06mg·kg-1。不同类型畜禽粪便比较,猪粪中Cu、Zn、Cd、As含量显著高于鸡粪、鸭粪和牛粪,而鸡粪中Cr含量则高于猪粪和牛粪。参照国家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猪粪中Cu、Zn的超标率分别达59.84%和95.08%,As超标率为3.28%,而Cd、Ni、Cr、Pb和Hg的含量则均低于控制标准。根据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中在蔬菜地使用限量标准,猪粪中Zn、Cu、As超标率分别为78.69%、74.59%和9.84%,鸡粪、鸭粪中Zn、Cu、As含量也存在超标现象。对乳猪粪、育肥猪粪和种猪粪的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析发现:乳猪粪中Cu和Zn含量高于育肥猪粪,而种猪粪则较低;育肥猪粪中As含量高于乳猪粪和种猪粪;种猪粪的Cd含量高于乳猪粪和育肥猪粪。猪粪中Cu、As水溶态含量分别占总量的30.47%和12.19%,EDTA提取态Cu、Zn含量分别占总量的35.96%和48.93%,猪粪中Cu、Zn、As较高的活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向环境中流失的风险。
贾武霞文炯许望龙段然曾希柏白玲玉
关键词:畜禽粪便重金属
一种利用微生物-化学法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化学法修复砷污染土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洗脱、吸附、除砷土壤的处理等步骤。本发明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砷具有强还原能力的微生物菌株将土壤固相吸附态砷还原为三价,进而促使其进入土壤溶液。通过加入稳定剂ED...
苏世鸣曾希柏王亚男白玲玉
文献传递
溶解性有机物对土壤中铜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09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铜污染土壤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对红壤、褐土和黑土3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小油菜(Brassia campestris)的生长及对Cu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M的加入,黑土和红壤中小油菜的出苗率均有所下降,尤其是当DOM添加量大于100mgC·kg^-1时,红壤中小油菜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而对褐土的出苗率影响不大;供试3种土壤中小油菜生物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在DOM添加量为50mgC·kg^-1时生物量达到最大,但比较而言,3种土壤中小油菜生物量由大至小的顺序为:黑土〉褐土〉红壤;随着土壤中添加DOM浓度的升高,小油菜植株体内铜浓度大致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3种土壤中植株体内的铜浓度均在DOM添加量为200mgC·kg^-1时达最高值,与对照处理及添加量为50mgC·kg^-1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中有效态Cu含量则随DOM量的增加呈不断升高趋势,3种供试土壤有效态Cu含量以红壤最高,当DOM添加量为0-100mgC·kg^-1时,褐土中有效态铜含量高于黑土;而当DOM添加量为150-200mgC·kg^-1时,黑土中的有效态铜含量却高于褐土。这表明随着外源性DOM进入土壤,可导致土壤中Cu的生物有效性不断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以及作物对Cu的吸收。
曾希柏杨佳波李莲芳白玲玉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物生物有效性
基于GPS与GIS技术的长江上游山地冲沟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长江上游山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冲沟系统广泛分布,但对该区冲沟的发生演变一直缺乏定量研究数据。以西昌长山岭地区为对象,应用RTK-GPS对该区冲沟系统进行测量,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同时基于GIS技术,探讨了从DEM上提取冲沟系统的方法,并以实测冲沟系统为依据,对所提取的冲沟系统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DEM提取冲沟系统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与此同时,分析了长江上游地区山地冲沟系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流域的沟壑密度为46.7 m/hm2,冲沟侵蚀速率高达191.9 t/(hm2.a),小流域内的土壤侵蚀为极强度土壤侵蚀,以控制冲沟侵蚀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值得重视的关键问题。
何福红李勇李璐张晴雯白玲玉
关键词:GPSDEM长江上游
植物根系控制黄土土层风化淋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植物群落根系对土壤元素迁移和矿物的风化淋溶具有显著影响.从描述黄土土层地球化学环境场分异的特征出发,用原状土柱淋滤实验装置、根系大型挖掘剖面壁法及多元统计学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根系改善土壤环境场效应与土壤风化淋溶速率强化值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对土壤环境的改善效应主要受有效根(≤1MM)密度和根量控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应大于对土壤化学性质改善效应,根系控制土壤风化淋溶的主导因素依次是:根系提高土壤渗透力、增加土壤生物活性物质及稳定土层结构的动力学性质.在对不同植物根系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迁移和矿物风化速率主导因素综合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此数学模型将有助于阐明林草群落根系控制土壤风化淋溶作用的生物动力机制,也可用于林草地对有关变量进行定量评价.
李勇张晴雯万国江黄荣贵朴河春白玲玉李璐
关键词:根系黄土高原
不同类型土壤中As(V)解吸行为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为了解As(V)在土壤中的解吸行为及不同类型试剂(NaOH、NaCl、NaHCO3、柠檬酸、草酸及磷酸盐缓冲液)对所吸附砷的解吸效果,对As(V)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解吸热力学和动力学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aOH和磷酸盐缓冲液对几种土壤吸附砷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率分别在47.3%~73.0%和35.4%~66.6%之间;除黑土外,草酸和柠檬酸对其它几种土壤吸附砷的解吸能力中等;NaHCO3和NaCl对各种土壤吸附砷的解吸效果较差,解吸率分别在10.3%~42.1%和2.3%~32.2%之间.供试土壤中,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解吸的砷量较高,解吸量分别在0.004~0.135mg·g-1和0.009~0.101mg·g-1之间,黄壤和黑土其次,紫色土、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红壤和潮褐土的解吸量较少,潮褐土的解吸量仅在0.012~0.027mg·g-1间.以NaOH为解吸剂进行热力学试验发现,随初始砷浓度的增加,土壤对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相应增加,吸附量与解吸量间呈线性关系;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几种土壤的解吸量均在开始的1h内快速上升,5min内即达到平衡解吸量的43.9%~65.1%,至2h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此时解吸量达平衡解吸量的78.4%~91.8%,之后解吸量和解吸率均不再变化或变化很小.
吴萍萍曾希柏白玲玉
关键词:AS(V)解吸土壤类型热力学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被引量:44
2010年
对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化学形态、在不同介质间的迁移转化及其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等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建立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和标准体系,并应对重金属在城市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及城市土壤质量演变与郊区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
张浩王济曾希柏白玲玉
关键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效应
外源As(Ⅲ)在不同母质发育土壤中的老化过程被引量:10
2016年
应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外源As(Ⅲ)在第四纪红土、紫色砂页岩和花岗岩3种母质发育土壤中的老化过程,并分析了该过程中砷的有效性、结合态等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120 d老化后,3种土壤中均只能检测到As(Ⅴ)的存在;伴随老化过程的进行,土壤中有效态砷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为:紫色砂页岩发育土壤(RS2)>花岗岩发育土壤(RS3)>第四纪红土发育土壤(RS1).应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模拟3种土壤中有效态砷含量的变化(P<0.05),土壤p H、有机质及铁铝锰氧化物是影响砷老化的主要因素,且锰氧化物的影响大于铁铝氧化物(P<0.05).相关分析表明,非专性吸附态砷和专性吸附态砷是构成土壤有效砷的主要形态.
高雪王亚男曾希柏白玲玉苏世鸣吴翠霞
水铁矿结构稳定性及对砷固定研究与展望被引量:12
2020年
水铁矿是砷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中最常用、最有效的钝化剂。水铁矿等铁氧化物对砷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并对环境中的砷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但水铁矿在环境中容易转化,极大地影响了其对砷固定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水铁矿的结构及影响其稳定性因素的分析入手,综述了水铁矿与砷的交互作用,探讨其在修复砷污染土壤方面的可行性,旨在为利用水铁矿修复砷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从降低农田中砷有效性等角度,对砷污染农田修复和安全利用技术与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杨忠兰曾希柏孙本华白玲玉苏世鸣王亚男吴翠霞
关键词:铁氧化物稳定性影响因素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的循环与调控被引量:47
2010年
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含量状况,探讨了农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输入、输出及其平衡.农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但整体上超标风险较小,而部分作物、特别是蔬菜可能存在一定的超标风险.在采矿区和冶炼厂周边地区,以及废弃物利用强度较大的农区,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超标的风险较大,是普通农区的十倍甚至数十倍以上.针对我国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提出了调控农田生态系统重金属循环的有效措施,并对相关领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曾希柏苏世鸣马世铭白玲玉李树辉李莲芳
关键词:重金属农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