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华
作品数: 55被引量:203H指数:8
  • 所属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胡静
作品数:46被引量:18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流行病学系
研究主题:香港海鸥菌 流行病学 香港海鸥形菌 肺肿瘤 耶尔森菌
侯金林
作品数:575被引量:7,370H指数:3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乙型 抗病毒治疗
陈清
作品数:477被引量:2,836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腹泻 大肠杆菌 白纹伊蚊 产毒性大肠杆菌
骆抗先
作品数:362被引量:2,391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HBV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何海棠
作品数:63被引量:417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FAS 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肝组织
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多囊肾1例被引量:6
2015年
先天性肝纤维化(congential hepatic fibrosis,CHF)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以肝脏纤维化、门静脉高压为主要特点,多合并多囊肾和(或)肝内外胆管发育异常.现报道先天性肝纤维化合并多囊肾l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杨灿洪刘志华
关键词:肝硬化多囊肾病理先天性肝纤维化
中国梦:没有乙型肝炎的未来被引量:2
2017年
HBV感染是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灭病毒性肝炎对我国人群危害的主要手段之一。最新研究结果证实了妊娠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可进一步减少HBV母婴传播。同时,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5年7月25日启动了"乙型肝炎母婴零传播工程"("小贝壳"项目),旨在通过移动医疗工具对乙型肝炎孕妇进行规范化管理,以达到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HBV母婴传播的目的。目前我国抗击乙型肝炎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信随着这项最新研究的发现以及"小贝壳"项目的启动,终将会实现没有乙型肝炎的未来。
樊蓉尹雪如侯金林刘志华
HPI毒力岛缺失的EAggEC17-2突变菌株的构建及其功能研究
2005年
目的构建HPI毒力岛缺失的EAggEC172突变株,初步研究EAggEC菌株携带的耶尔森菌HPI毒力岛合成铁载体Ybt的功能。方法以EAggEC172为出发菌株,irp8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一侧序列,irp5基因序列作为同源重组的另一侧序列,中间插入有氯霉素(Cm)抗性基因(cat基因)标记。通过接合转移和同源重组,构建了缺失约24kb的HPI毒力岛功能核心区区域EAggEC172的全岛缺失株EA85。应用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指示菌株WACSirp1::KN(pCJG3.3N)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对EA85缺失株和出发菌株进行了合成Ybt的功能比较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了EAggEC172HPI全岛缺失株EA85。EAggEC172菌株具有表达Ybt的功能,而缺失株EA85丧失了合成Ybt的能力。结论EAggEC172HPI毒力岛的缺失,使Ybt的合成彻底阻断。EAggEC172具有的合成Ybt的功能是由其染色体携带的HPI毒力岛所决定的。
胡静俞守义阚飙刘志华
关键词:突变菌株基因序列同源重组流式细胞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区及其调控基因变异的研究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HBVpreC/C基因及其调控序列的变异和特点。方法对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扩增的HBVDNA各3个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42例病人,HBVC基因调控序列发生T1762A1764双突变者20例,其中HBeAg阳性者7例,HBeAg阴性者13例(P<005);22例发生T1673G1799双突变。前C变异中,18例发生A1896变异,其中HBeAg阳性者6例,HBeAg阴性者12例(P<0.05)。C区变异中,AA5、AA38、AA60、AA87、AA97、AA130、AA135都是变异的热点。前C/C区还存在有插入、缺失等不同变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HBVC基因及其调控序列变异具有多样性及复杂性,与体内的免疫清除与病毒逃避免疫攻击相关,从而容易导致疾病的慢性化。
梁蔚芳何海棠刘志华骆抗先
关键词:基因
首次自褐家鼠粪便标本中检出香港海鸥菌
2017年
目的了解褐家鼠粪便标本中是否携带香港海鸥菌,并分析其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方法2015年6月-2016年5月,利用笼捕法于广州市南方医院及其周边居民区捕获褐家鼠,其粪便样本经增菌后接种改良头孢哌酮MacConkey琼脂(CMA)平板培养分离可疑菌株,经生化试验及16SrRNA测序确认。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共捕获褐家鼠191只,并在2份褐家鼠粪便标本中检出香港海鸥菌,检出率为1.05%。两株菌16SrRNA的测序结果与香港海鸥菌标准株HKU1的一致性达100%。药敏试验显示两株分离株均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及利福平耐药。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显示两株菌分别为2个新的ST型:ST-163和ST-164。结论褐家鼠粪便中存在香港海鸥菌污染。褐家鼠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可能为人类感染的的另一潜在来源。
刘优招陈炜聪刘志华王丽葛婧韩宇宇陈清胡静
关键词:香港海鸥菌褐家鼠多位点序列分型
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免疫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用腺病毒载体将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导入小鼠体内,研究HBV表达产物诱发的机体免疫反应。方法用AdEasy系统构建含HBV基因组的重组腺病毒AdHBV-WT,感染HepG2细胞后,分别用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物中的HBsAg、HBeAg和HBcAg。AdHBV-WT经在293细胞中扩增、纯化和浓缩后,经滴鼻途径感染BALB/C小鼠,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结果重组腺病毒AdHBV-WT感染HepG2细胞后,有效地表达出HBV的各种抗原。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可诱导抗-HBc的产生。3H-TdR摄入实验表明,AdHBV-WT可诱发小鼠产生HBcAg特异性的T细胞应答。结论HBV全基因重组腺病毒在体外可表达HBV的各种抗原,并可诱发小鼠产生HBcAg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刘志华骆抗先胡静曹虹何海棠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重组腺病毒免疫反应
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实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发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新发感染的作用,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专家制定了《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家建议》。该建议旨在科学地指导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提升人群免疫屏障、降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和乙型肝炎发病率。
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崔富强高志良杜娟方钟燎李杰林炳亮刘志华卢庆彬饶慧瑛沈立萍吴疆周乙华庄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一种新发现的可能病原菌—“香港海鸥型菌”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7年
香港海鸥型菌(Laribacter hongkongensis)是一种新发现可能致人类严重腹泻的病原细菌。该菌2001年首次在香港肝硬化患者的肝和血液中分离到并被鉴定为新种属,后在香港市场出售的近四分之一的淡水鱼的肠道中被分离出来,并被证明与腹泻有关。世界上通常每10至20年才会出现一个全新的细菌属,“香港海鸥型菌”作为一个新发现的细菌属,可能是近20年来发现的首种可致人腹泻、甚至严重胃肠炎的新病菌。
刘志华胡静
关键词:病原菌
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机遇与挑战
2017年
一、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流行现状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约有1/3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母婴传播所致[1]。HBV母婴传播危害巨大,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中,约70%~90%将成为慢性HBV感染者[2],其中1/4将发展为肝硬化、肝癌[3]。而且,由于长期携带病毒,
刘志华侯金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慢性HBV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干预措施
柔嫩梭菌灌胃的高盐饮食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及粪便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水平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柔嫩梭菌灌胃的高盐饮食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及粪便中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水平变化。方法将1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含8%NaCl的高盐饲料喂养共16周;实验组同时以柔嫩梭菌菌体悬液(109 CFU/mL)2 mL每隔1 d灌胃,对照组以超纯水2 mL每隔1 d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B、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集小鼠新鲜粪便样本,提取细菌总RNA进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并进行短链脂肪酸定量检测。结果实验组血清IL-1B、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拟杆菌门及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增加,而厚壁菌门及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减少(P均<0.05);实验组鼠乳杆菌显著富集,对照组机会致病菌木糖葡萄球菌、迟缓葡萄球菌显著富集。实验组粪便中丙酸、丁酸、己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柔嫩梭菌灌胃可降低高盐饮食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并影响短链脂肪酸代谢。
雷超刘聪刘志华
关键词:高盐饮食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