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力克
-

-

- 所属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
- 所在地区:四川省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相关作者
- 汪勇

- 作品数:17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急诊 医院感染 抗生素 医院内感染 创伤
- 安珍

- 作品数:34被引量:44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骨密度 患病率 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群 绝经后妇女
- 杨定焯

- 作品数:161被引量:1,392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矿含量 骨质疏松症 中老年人群
- 李宁华

- 作品数:73被引量:1,240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
- 研究主题:中老年人群 患病率 老年人 骨密度 骨关节炎
- 区品中

- 作品数:60被引量:669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
- 研究主题:骨密度 中老年人群 患病率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 垂体瘤伽玛刀术后突发垂体危象1例
- 2007年
- 1 患者病情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年,头晕头痛1年入院。入院后查视力左侧0.1,右侧0.3,视野检测见双眼颞侧偏盲,内分泌检查结果为早晨8时血ACTH水平为32.5pmol/L,同日早晨8时血浆总皮质醇水平为1030nmol/L,头部MRI示鞍区占位1.5cm×2.5cm×2cm(见图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可能性大。因患者系老年男性,并罹患高血压,糖尿病,手术风险较大,遂行伽玛刀治疗。肿瘤中心剂量24Gy,周边剂量12Gy,手术顺利,患者无不良反应,治疗后予患者20%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2.5mg静脉滴注q12h,脱水降低颅内压。拟予患者住院观察3d后出院。患者于治疗后d2上午突然出现心悸,全身大汗,神智淡漠。
- 万衡刘力克杨跃林韩俗邝璞王伟
- 关键词:垂体瘤伽玛刀
-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建立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预测模型,以期从宏观上掌握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控制我国道路交通伤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我国1951~2003年的道路交通伤害资料,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结果建立了我国道路交通伤害事故数、万车死亡率和10万人死亡率各自的ARIMA模型方程,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 结论时间序列模型在道路交通伤害预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文进袁萍邓振华刘宽林张跃康刘力克孔斌黄思兴
- 关键词:道路交通伤害时间序列分析
- 额叶癫痫手术长期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 2007年
- [目的]总结分析额叶癫痫手术长期效果,并评估影响长期预后的术前相关因素。[方法]对97例额叶癫痫手术患者进行长期追踪随访,回顾性研究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2%术后无癫痫再发,9%术后仅有先兆发作,18%在随访期间偶有痫性发作。首次癫痫发作年龄小于12岁、癫痫病程小于6年、发作时无先兆、发作频率大于10次/月、MRI上单侧额叶病灶及开颅手术中皮质脑电图呈明显β样放电预示ILAE I类结果。[结论]首次癫痫发作年龄、癫痫病程、发作有无先兆、发作频率、磁共振结果、术中皮质脑电图放电模式预示手术长期效果。
- 万衡刘力克胡柠杉马骁雷町周泽永邝璞
- 关键词:额叶癫痫EEGMRI手术
- HB_sAg阳性的HBV感染者对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反应效果的观察
- 1989年
- 目前认为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和预防病毒性乙型肝炎传播流行的最根本措施。疫苗接种后副作用少,并有极高的免疫原性(免疫后机体的抗-HB_s产生率高达94~95%,在暴露前预防具有100%
- 刘力克兰亚佳钟光玳温玲珠陶孝善
- 关键词:抗体阳转率乙肝血源疫苗
- 中国四地区中老年人群脊椎压缩性骨折对体格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了解脊椎压缩性骨折对身体体格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我国四个地区部分50岁及以上的男女人群共3036例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结果脊椎压缩性骨折病人共330例,总患病率为10.87%,其中男性10.11%,女性11.58%,无显著性差异;比较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的各项体格检查能否完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比较完成程度,男性两组前伸试验长度、膝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两组平时走路时间、膝高及闭眼单脚站立试验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脊椎压缩性骨折对于完成各项身体运动无明显影响,但对于完成各项身体运动的程度有一定影响。
- 李宁华区品中杨定焯赵晰郑宏张大新李恩马翰章邓力平安珍刘力克郑蘋如李颖新潘京海
- 关键词:脊椎压缩性骨折患病率体格检查
- 人群中病毒性肝炎的型别研究被引量:3
- 1990年
- 作者于1987年2月16日~1988年2月15日在四川五个点211 639人群中监测急性病毒性肝炎。其发病率为167.74/10万,其中甲型肝炎占24.51%;乙型肝炎占38.31%;非甲非乙型肝炎占24.51%,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所致肝炎各占3.38%;混合感染占5.92%。病毒性肝炎中有14.93%重叠感染。发病高峰在春季。发病率,男:女=1.75:1。甲型肝炎20岁以下年龄组、乙型肝炎20~3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非甲非乙型较分散,5~19岁相对多一些,其他型别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35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43.9%有接触史,36.6%有注射史。
- 车锡嘏蓝亚佳刘力克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型别疾病监测
-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分析被引量:27
- 2002年
-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病情况。方法 对 1998年四川大学 185 1名 3 0岁以上在职教职工进行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及分析。结果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 12 64 %、 2 7 12 %、3 13 % ,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 ,高血糖检出率两性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教研人员、干部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高于工人 ,高血糖检出率职业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在高校教职工中常见 ,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体检 。
- 夏祥碧刘力克向素芳汪勇
- 关键词:高校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教职工检出率
- 48例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的追踪调查
- 1997年
- 本文对1987年2月~1988年2月在四川监测211639人中获得的87例非甲非乙型(HNANB)急性肝炎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共收集到48份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HCV及抗-HEV。同时检测血清中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体(抗-EHFV)。结果显示:抗-HCV检出率为43.75%(21/48),抗-HEV为8.33%(4/48)两者的比为5.251.6。本文首次在国内报导了汉坦病毒致肝炎的可能性,文中1例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全部阴性,仅抗-EHFV阳性,2例同时抗-HCV及抗-EHFV阳性,提示肝炎可能为汉坦病毒感染及混合感染所致。
- 刘力克车锡嘏兰亚佳兰亚佳徐元川杨春霞余延秀李新灿何协昌聂亚莉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 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与饮食习惯的相关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通过对中国部分地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测量及对其饮食习惯的调查,寻找骨密度BMD)与饮食习惯的相关关系。方法问卷随机抽样调查我国四大行政区部分省市2690例中老年人(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饮食习惯并测量其股骨Ward’s三角骨密度,按照性别分层,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寻找BMD与各种饮食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种饮食对BMD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城市男性食用米饭、豆类制品、动物油、肉类、蔬菜、牛奶、早饭,其中吃米饭、肉类、动物油与BMD呈负相关;农村男性食用米饭、植物油、肉类、牛奶,其中食用米饭、植物油、肉类与BMD呈负相关;城市女性为食用水果、蔬菜,农村女性为食用动物油、土豆类;不同省市饮食习惯与骨密度亦存在不同程度相关。结论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不同地区之间饮食习惯不同,影响BMD的饮食不尽相同;长期食用蔬菜、水果、豆制品、喝牛奶可增加中老年人群的BMD;大量食用米饭及肉类则可能降低男性的BMD,食用动、植物油对中老年人群BMD的影响有待研究。
- 李宁华区品中杨定焯赵晰郑宏张大新李恩马翰章邓力平安珍刘力克郑如李颖新潘京海
- 关键词:骨密度饮食习惯
- 创伤的伤情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创伤的一些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问卷式调查方法 ,调查收集了 888例急诊创伤病例的基本资料 ,采用AIS’85精简伤情表对其受伤情况进行伤情评定 ,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8例创伤中 81 8%为单发伤、 18 2 %为多发伤 ,二者间的比例为 4 4 8∶1。单发伤以头颈伤 (2 6 8% )、上肢伤 (2 0 2 % )、下肢伤 (10 9% )为主。多发伤以头颈部伤 (11 8% )、上肢伤 (19 8% )、胸背部伤 (5 7% )为主。伤情严重程度单发伤中以轻伤为主 (71 2 % ) ,其次为中度伤 (19 0 % ) ,多发伤中也以轻伤为主 (88 3% ) ,其次为重伤 (6 9% )。单发伤的伤情严重程度男性高于女性 ,性别间有显著差异 (X =12 12 7,P <0 0 5 ) ,在文化程度上文化程度越高伤情越轻 ,不同文化程度间有显著性差异 (X =5 8 5 75 ,P <0 0 0 5 ) ,在年龄、职业、受伤原因上无显著性差异。多发伤的伤情则在受伤原因、受伤部位上 (X =10 0 2 74 ,P <0 0 0 1)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综上所述 :性别、文化程度对单发伤伤情有影响 ,受伤原因、受伤部位数对多发伤情有影响。因此人们除了文化教育外更应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 ,提高自身的修养 。
- 汪勇刘力克夏祥碧张倩
- 关键词:创伤流行病学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