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显德
作品数: 12被引量:28H指数:3
  • 所属机构:湖北民族大学
  • 所在地区:湖北省
  • 研究方向:哲学宗教

相关作者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被引量:11
2005年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幸福问题是主题性的问题,并且与善、德性等问题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在他看来,善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而至善即是幸福,幸福同时又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并且合于理智德性的生活是最大的幸福。总的来讲,幸福是生活优裕、行为优良的统一,是完满、自足的生活。
冯显德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德性公正
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被引量:1
2005年
康德的至善概念实际上有四种含义,即“最高的善”———德性、“完满的善”———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人类“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最高的本源的善”———上帝。四种至善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逻辑发展。
冯显德
关键词:至善德性伦理共同体上帝
伦理共同体与自由联合体——康德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思想的比较
2015年
康德基于人性的改恶向善与道德完善提出了伦理共同体的社会理想,其实质是道德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整个人类的全面自由解放提出了自由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虽然都是自由的共同体,但在基本立场、出发点、实现条件、性质、自由内涵等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自由联合体思想是对康德伦理共同体思想的批判继承。
冯显德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伦理共同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的再认识被引量:1
2005年
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正确把握其内涵为前提,我们应当基于党的严格表述,结合党的领导的基本规定性来正确把握这一思想的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根本利益”才是核心概念,其本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或原则,是党在新时期的指导思想。
冯显德
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的匠心之作——评江畅新著《自主与和谐》
1996年
江畅新著《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最近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对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系统深入研究的成果,也是目前国内第一部研究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专著。作者在书中匠心独运,苦心挖掘,不仅对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述,在现代文明的大背景中,对其历史地位、理论得失及价值作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而且从中揭示了个体与整体关系这一问题对当代哲学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冯显德
关键词:莱布尼茨本体论历史地位
康德至善论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08年
本文对康德至善论及其与康德伦理学的相关性研究作简要的综述。康德至善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的相关性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需要基于对康德至善论作专门性的研究,通过康德至善论的发展来深入认识康德伦理学的内容与特征。康德伦理学的主题是至善作为终极价值体系的整合,康德的终极价值体系是一个以德性为核心的道德化体系。
冯显德
关键词:至善至善论
幸福的价值辩证——康德的幸福观及其启示
2016年
康德在对实践理性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对幸福进行了合理的价值辩证,一方面,他完全否定幸福作为意志的规定根据与直接目的,另一方面,他又肯定在意志受到道德法则规定的前提下,幸福可以作为意志的欲求对象,并且与德性可以结合为完满至善。这样,幸福作为自然的善就是德性范导下的一种价值,是完满至善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一种合乎义务的目的,更是人道的优雅生活的重要内容。
冯显德
关键词:意志德性
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被引量:6
2005年
康德的"至善"通常被理解为"最高的善"和"完满的善",即德性及其与幸福的统一。但除此以外,这一概念还指"共同的善"和"最高的本源的善",前者指"伦理共同体",后者指上帝。四种内涵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系,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主题及其逻辑发展。
冯显德
关键词:至善至善论康德伦理学
康德至善概念的另外两种内涵被引量:3
2005年
一般的研究者都认为,康德的至善概念指“最高的善”和“完满的善”,而实际上这一概念还指“共同的善”和“最高的本源的善”,前者指“伦理共同体”,后者指上帝。后两种至善是前两种至善的逻辑发展。
冯显德
关键词:至善伦理共同体上帝
亚里士多德论分配公正被引量:2
2004年
公正亦即正义 ,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把公正理解为人的伦理德性 ,人的行为善良、合乎“中道”(中庸 )原理就是公正德性的体现。在他看来 ,公正既是总体德性 ,又是部分 (个别 )德性 ,而分配公正就是作为部分德性的公正之一种。分配公正的基本内涵和原则是各取所值或比例平等 ,根据是人的价值和才德。分配公正是城邦稳定和谐。
冯显德
关键词:分配公正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