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
作品数: 22被引量:22H指数:4
  • 所属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黄志雄
作品数:372被引量:949H指数:14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陶瓷化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性能研究 阻尼性能
李建
作品数:53被引量:55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低压片状模塑料 片状模塑料 环氧片状模塑料 模压 增稠
秦岩
作品数:219被引量:308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陶瓷化 复合材料 性能研究 硅橡胶 低压片状模塑料
梅启林
作品数:131被引量:317H指数:10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片状模塑料 复合材料 SMC 纳米碳纤维 增稠
李俊菊
作品数:17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三江航天集团
研究主题:氰酸酯 双马来酰亚胺 环氧树脂 模压 增稠剂
低压片状模塑料模压工艺研究
本文以模压成型过程为基础,对LPMC的模压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 首先研究了LPMC在模压过程中的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粘度、闭模速度对其流动能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LPMC粘度、铺放位置及闭模速度对模压...
于浩
关键词:纤维取向模压工艺
文献传递
乙烯基酯树脂建筑植筋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化工原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乙烯基酯树脂建筑植筋胶及其制备方法,由甲组分和乙组分混合配制而成,混合配比按重量计为100∶1~3,所述甲组分的组分为乙烯基酯树脂30~45%、增稠剂4~10%、填料40~55%、增韧剂...
黄志雄于浩谢文峰梅启林秦岩李俊菊李建
文献传递
一种低压SMC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聚酯模塑料中一种低压SMC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增稠剂,其组分及配比(重量%)为熔点为50-103℃的结晶不饱和聚酯树脂55-80,二元异氰酸酯化合物15-40,碱金属氧化物或碱金属氢氧化物5-10;其制备...
黄志雄李建梅启林秦岩彭永利付承菊于浩李俊菊
文献传递
低压成型片状模塑料片材及其生产工艺和设备
本发明是一种低压成型片状模塑料片材及其生产工艺和设备。该片材采用下述质量份数的原料,基体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50~80份;增稠剂:结晶性树脂5~20份;低收缩添加剂20~50份;引发剂0.8~1.2份;阻聚剂0.5~1份...
黄志雄张凯秦岩梅启林李建于浩付承菊王雁冰
文献传递
低压片状模塑料中结晶树脂的增稠机理探讨被引量:5
2006年
本研究合成了熔点为81.3℃的结晶树脂,然后通过改变结晶树脂的加入含量,考察了增稠效果,并对结晶树脂增稠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结晶树脂质量百分含量为5%时,结晶树脂的增稠效果最好;而在结晶树脂的增稠过程中,有三种作用:溶胀、氢键和诱导结晶作用,其中溶胀和诱导结晶作用最为明显。该研究为LPM C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建黄志雄秦岩于浩
关键词:低压增稠机理溶胀
一种低压片状模塑料联合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低压片状模塑料(SMC)联合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增稠剂,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熔点为60-77℃的液晶聚酯树脂50-70,二元异氰酸酯化合物27-40,碱土金属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3-10;其制备步...
秦岩黄志雄李建梅启林付承菊彭永利李俊菊于浩
文献传递
低压片状模塑料增稠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采用氧化镁为增稠剂、结晶树脂以粉料形式加入而降低片材热模内粘度的工艺,改进了对低压片状模塑料的增稠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设备不需要加热,增稠符合传统SMC增稠曲线;片材在模腔内有较低的粘度,适宜于低压成型。
黄志雄于浩秦岩
关键词:低压片状模塑料增稠粉料
低压片状模塑料纤维分布与模内粘度控制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了结晶树脂和氧化镁复合增稠体系低压片状模塑料的纤维分布影响因素,通过测量纤维含量的方法研究了LPMC的粘度、纤维含量、闭模速度对纤维分布的影响。根据各种粘度要求,通过改变树脂糊中氧化镁、结晶树脂及填料的含量,调整结晶树脂粉料的粒度,将模内粘度控制在可低压成型的范围内,并且满足熟化要求。
黄志雄张凯于浩李建
关键词:纤维分布粘度控制
一种低压SMC联合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低压SMC联合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增稠剂,其组分及配比(重量%)为:熔点为60-77℃的液晶聚酯树脂50-70,二元异氰酸酯化合物27-40,碱金属氧化物或碱金属氢氧化物3-10;其制备步骤是先将熔点为...
秦岩黄志雄李建梅启林付承菊彭永利李俊菊于浩
文献传递
低压片状模塑料模压参数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模压工艺参数、模压流动中纤维取向等对LPMC力学性能、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压温度115℃、LPMC片材放入模具后15 s加压、最后25 mm行程时间为15 s、保压时间6 min的条件下,片材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制品弯曲强度几乎不受取样位置的影响,但试样在纤维取向(纵向)比垂直方向(横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模量。
李建黄志雄于浩
关键词:低压片状模塑料纤维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