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田田
-

-

- 所属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所在地区:陕西省 咸阳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牛晓丽

- 作品数:28被引量:270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灌水量 番茄 番茄果实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钾肥用量
- 康绍忠

- 作品数:577被引量:9,944H指数:6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土壤水分 石羊河流域 灌溉
- 周振江

- 作品数:18被引量:153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灌水量 番茄 番茄果实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 钾肥用量
- 张富仓

- 作品数:281被引量:3,592H指数:31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氮 滴灌施肥 滴灌
- 陈思

- 作品数:28被引量:131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番茄 灌水量 番茄果实 土壤含水率 钾肥用量
- 玉米初生根向水性诱导优化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为了研究湿度梯度对根系向水性反应的影响,采用Takahashi and Scott于1993年创建的方法,设置以下3个试验:1)向水性诱导物不同倾斜角试验;2)根系距向水性诱导物不同距离试验;3)根尖距底部饱和K2CO3溶液不同距离试验。同时,还研究了根长和根系延伸速率对根系向水性弯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饱和K2CO3溶液控制湿度时根系的向水性弯曲度明显大于纯水。随着诱导物倾斜角的增大,向水性弯曲增强。与距诱导物3 mm和6 mm相比,根系直接接触诱导物时表现出最大的向水性反应。与根尖距底部盐溶液6 cm相比,相距4 cm时向水性弯曲度增大,这些与根尖周围的湿度梯度增大有关。当根长为1.0、1.5、2.0、2.5、3.0 cm时,短根比长根表现出更大的向水性反应,这可能与其较慢的延伸速率为根系对湿度梯度的反应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有关。为了验证这个假说,用相同长度的根系、通过控制不同温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根系的向水性弯曲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可见,玉米初生根的向水性反应受环境和根系发育阶段两方面影响。当根系相距诱导物较近、根系周围的湿度梯度较大时,根系向水性反应更强。而且,具有较小延伸速率根系的向水性反应更大。考虑到干旱条件下根系伸长慢、且土壤中湿度梯度大,因而可以认为干旱条件下根系的向水性生长在玉米吸收水分中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根系向水性诱导方法的优化有助于其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 胡田田牛晓丽漆栋良Wu Yajun
- 关键词:玉米根系试验条件
- 局部灌水方式下玉米根系对干旱及复水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分根装置,在均匀灌溉、固定灌溉和交替灌溉3种方式下,分区测定轻、中、重度3种胁迫条件下以及复水后玉米根系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不同于以往的分根交替灌溉研究的内容,重点研究在局部灌水条件下玉米根系对干旱及复水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干旱还是复水后,固定灌水条件下,作物根系受活性氧伤害较之均匀灌水增大,而交替灌水使作物受活性氧的危害减小,这对交替灌溉的节水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原丽娜胡田田康绍忠胡笑涛
- 关键词:灌水方式水分胁迫复水玉米根系
- 局部恢复水氮供应对玉米根系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验证水分或养分胁迫后恢复供应显著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且局部水分或氮素供应有效刺激供应区根系吸收的补偿效应,为进一步揭示水氮双重胁迫后局部恢复供应条件下影响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因素以及玉米各器官氮素分配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根技术,水培模拟局部根区水氮同时恢复供应,其中以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模拟营养液的渗透势,并用相应的供氮水平模拟氮素胁迫。试验设置4个水氮双重胁迫(也即4个局部恢复供应)处理:正常供应水氮、轻度水氮胁迫、中度水氮胁迫和重度水氮胁迫。双重胁迫6 d后一半根区恢复正常供应,于处理后0、1、3、5、7、9 d连续动态监测各根区根系氮素吸收速率、含氮量以及氮素累积量。【结果】水氮双重胁迫后局部恢复供应,持续胁迫区根系吸收速率、含氮量以及氮素累积量均显著小于恢复供应区(P<0.05)。1—3 d时,轻度和中度胁迫处理持续胁迫区根系氮素吸收速率比恢复供应区分别减小38.2%和48.7%;7—9 d时分别减小84.9%和86.4%。对于恢复供应区,局部水氮同时恢复供应1 d内,根系氮素吸收速率较前期胁迫明显增大,且在0—1 d和7—9 d时,经中度及其以下胁迫程度时,根系氮素吸收速率显著大于对照(P<0.05),产生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补偿效应,但3—7 d时消失。而且,恢复供应区根系含氮量和氮素累积量分别于1 d和5 d后恢复到对照水平,导致植株氮素生产效率最终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另外,各处理地上部氮素来自15N肥料的分配比例显著小于对照(P<0.05),且随胁迫程度而逐渐减小,恢复供应区根系则有相反的规律,持续胁迫区根系表现为,轻度胁迫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中度和重度胁迫显著大于对照和轻度胁迫(P<0.05),且3—9 d时,中度和重度胁迫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期中度以下程度(水分-0.4 MPa+氮素1 mmol·L
- 牛晓丽胡田田张富仓王丽刘杰冯璞玉杨硕欢宋雪
- 关键词:玉米
- 一种苹果树冠层尺度氮含量诊断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苹果树冠层尺度氮含量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高光谱仪测定苹果树冠层尺度的反射率;选取苹果树冠层叶片样品;测定苹果树冠层叶片样品全氮含量;利用蒙特卡洛二次检测法识别反射率数据集和全氮含量数据集中的异常样...
- 胡田田陈绍民何琼孙光照张绍武罗利华
- 文献传递
- 涌泉根灌对山地红枣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为探讨涌泉根灌灌水方式对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8a生枣树,设涌泉根灌、滴灌、管灌3种方式和每株灌水20、80、160L3个灌水定额,测定了红枣的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质量分数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涌泉根灌和滴灌在不影响红枣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含水率的情况下,灌水定额每株80L较20L、160L提高红枣维生素C质量分数。灌水定额每株80L时,涌泉根灌和滴灌较管灌显著提高红枣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但对其他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灌水定额相同时,与管灌相比,涌泉根灌与滴灌显著提高红枣产量。在涌泉根灌和滴灌条件下,随灌水定额增加,初期产量增大,从每株80L到160L产量有降低趋势。表明涌泉根灌在不影响红枣品质的前提下,与滴灌的增产效果相近,是一种可行的灌水新技术。
- 车银伟杨器代顺冬胡田田朱德兰
- 关键词:涌泉根灌灌水定额红枣
- 局部灌水条件下不同根区在作物吸水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07年
- 采用分根装置,在均匀灌水、固定部分根区灌水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水3种方式下,分期测定玉米的耗水量、两个1/2根区及整个根区的土—根系统水分传导与土壤含水量,研究各个根区在作物水分吸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3种灌水方式下,玉米耗水量与全部根区和灌水区土—根系统水分传导间均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均匀灌水条件下,1/2根区水分传导约占全部根区水分传导的一半;固定灌水条件下,灌水区占全部根区水分传导的比例远大于非灌水区,与全部根区接近。交替灌水条件下,两个根区对全部根区水分传导的贡献呈交替变化,其非灌水区占全部根区水分传导的比例较之固定灌水明显增大。全部根区土—根系统水分传导与灌水区土壤含水量明显相关,灌水区土壤含水量决定了整株作物的水分吸收情况。交替灌水的非灌水区从土壤到根系仍有一定的水分传输作用,而固定灌水的非灌水区使全部根区的土—根系统水分传导降低。
- 胡田田康绍忠
- 关键词:耗水量根区土壤含水量
- 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水肥供应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9
- 2012年
- 【目的】研究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水量和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用量对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方法】在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建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水肥因子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单一因素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其它因子为中间水平时,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灌水量增加呈线性减小趋势;随施氮量、施钾量和有机肥用量的变化,均表现为线性增长,但不随施磷量而变化。交互效应表现为,施氮量与有机肥用量,施磷量与灌水量、施钾量及有机肥用量呈正交互作用,施氮量与施磷量为负交互作用,其中以施磷量与施钾量的交互效应最大。【结论】灌水量过高不利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增加,合理增施氮、钾、有机肥和磷肥均可有效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牛晓丽周振江李瑞胡田田
- 关键词: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灌水量
- 局部供应水氮对玉米根区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 采用分根装置,对传统均匀灌水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水2种方式,在作物根区均匀施氮和部分根区施氮2种方式下,对零、低、中、高4个施氮水平玉米根系不同区域灌水前后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均匀施氮条件下,均匀灌水时玉米两...
- 胡田田康绍忠李志军张富仓
- 关键词:土壤水分玉米
- 局部水分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分根法进行玉米水培试验,研究局部水分胁迫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设4个水分胁迫水平:CK,0.2 MPa,0.4 MPa,0.6 MPa,在整个根系经受一定的水分胁迫之后对部分根系复水处理,测定局部供应后0 h、6 h、12 h、1 d、3 d、5 d、7 d、9 d等不同时期各部分根系的面积、长度及干重。结果表明,各胁迫程度均表现为,与对照相比,复水侧根区的根系面积、根长与根干重出现了明显增长,且始终显著大于持续胁迫侧根区,且随处理时间延长更加明显。不同胁迫程度下复水侧玉米根系的增长幅度不同。水分胁迫预处理后,0.2MPa水平下,复水侧根区根系的面积、长度与干重以及整个根区总根长、总面积均可以达到甚至高于对照水平,其他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轻度胁迫后复水的根区根系产生明显的补偿效应。适度胁迫后复水有利于作物根系总面积增长,但对总根长、根干重无显著影响。根系补偿效应与胁迫强度及复水的时间有关。
- 李瑞胡田田牛晓丽代顺冬王旭东
- 关键词:玉米根干重
- 灌水量及减氮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为探究关中平原冬小麦合理的减氮模式及相应的灌水量,以灌水量为主处理、减氮模式为副处理开展冬小麦田间裂区试验,灌水量设90 mm和150 mm,参照本地习惯施氮(尿素CO,施氮量210 kg·hm^-2)设置减氮模式,施氮量为150 kg·hm^-2,有3种施氮类型:尿素+硝化抑制剂(DMPP)、控释氮肥和尿素掺施(PCU)和控释复合肥(SF),另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对小麦产量、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水量和减氮模式两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及水分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随减氮模式而变,与灌水90 mm相比,PCU150和DMPP150处理在灌水量150 mm时产量降低,SF150和N0处理产量有所增大;灌水90 mm时,减氮模式PCU150和DMPP150较习惯施氮CO210减少施氮28.6%,籽粒产量和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分别增产17.4%和11.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5%和13.5%,氮肥利用效率增加64.3%和58.4%,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减少57.8%和45.6%。关中平原在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90 mm,采用尿素加硝化抑制剂基施、树脂包膜尿素基施60%+尿素拔节期追施40%两种减氮模式,冬小麦可维持较高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 章杰胡田田何琼李鸿祥
- 关键词:冬小麦灌水量土壤硝态氮残留关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