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传勇
作品数: 61被引量:149H指数:6
  • 所属机构:苏州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苏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黄建安
作品数:419被引量:1,577H指数:1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文献复习 肺癌患者
朱晔涵
作品数:117被引量:501H指数:12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肺癌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IL-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非小细胞肺癌
陈成
作品数:104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CD40 树突状细胞 PD-L1 肺癌 生物学意义
雷伟
作品数:101被引量:326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多能干细胞 流式细胞术 支气管哮喘 血小板源性 内皮细胞
陈延斌
作品数:87被引量:321H指数:10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流感染 肺炎衣原体感染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文献复习
支气管径向超声定位下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比较传统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径向超声引导的肺活检(EBUS-TBL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差异,探讨抛弃式超声探头导引鞘(PGS)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
穆传勇陈成曾大雄蒋军红张秀琴冯薇黄建安朱晔涵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周围型肺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
一次性夹式TBNA针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夹式TBNA针固定器,包括中心轴、固定部、外壳,所述中心轴中间设有针孔,所述针孔的孔径与针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内侧设有橡胶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内侧设有...
穆传勇朱晔涵陈成
文献传递
一次性夹式TBNA针固定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夹式TBNA针固定器,包括中心轴、固定部、外壳,所述中心轴中间设有针孔,所述针孔的孔径与针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内侧设有橡胶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内侧设有橡胶...
穆传勇朱晔涵陈成
文献传递
肺动脉收缩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收缩压(sPAP)与病程、心功能、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相关性,以及sPAP评估COPD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107例COPD患者资料,分析sPAP与病程、心脏射血分数(EF)、FEV1%、pH、PaO2、PaCO2的相关性,比较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与非肺动脉高压(NPH)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sPAP与病程正相关,与FEV1%、PaO2负相关(P<0.05)。PH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为39.6%,明显低于NPH患者76.6%(P<0.01)。结论 sPAP与COPD病程和肺功能密切相关;PH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NPH患者。
马姣黄建安雷伟穆传勇沈笑春王佳佳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收缩压
支气管径向超声定位下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穆传勇陈成曾大雄蒋军红张秀琴冯薇黄建安朱晔涵
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7(CCR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标本中CCR7的表达情况。结果肺癌组织中CCR7阳性细胞表达率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加;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CR7阳性细胞浸润程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Ⅲ~Ⅳ期肺癌C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CR7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参与肺癌的免疫逃逸和疾病进展。
陈宇平穆传勇翁根龙宋丽丽黄建安
关键词:肺癌趋化因子受体CCR7
ESM-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can,ESM-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60例NSCLC组织、21例癌旁肺组织中的ESM-1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NSCLC组织中,ESM-1和VEGF均呈高表达;ESM-1、VEGF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无关;ESM-1、VEGF的表达与NSCLC中的MVD呈正相关。结论ESM-1、VEGF与NSCLC的血管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两者有可能是NSCLC进展和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记。
万锦平黄建安穆传勇刘皓鲁常青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5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病理及影像学分析
2023年
分析5例原发于肺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22年经我院确诊的5例罕见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资料,汇总整理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理及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并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5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男性2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31-64岁,平均年龄42岁,4例为多发结节,1例为单发结节,4例有远处转移,2例手术切除治疗,1例临床观察治疗,2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目前2例患者已死亡,3例患者仍存活。结论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结果,建议能手术者首选手术切除,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可长期观察随访,可改善预后。
王莉辛东润徐小燕穆传勇
关键词: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学病理学预后
苏州市相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年
目的:探索苏州市相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效果。方法:由苏州市相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11家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组成呼吸专科联盟,建立统一的慢阻肺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慢阻肺区域一体化管理。通过对呼吸专科联盟医护人员的慢阻肺管理相关知识、初筛肺功能仪、吸入药物使用、肺康复等技能培训,提升基层医院慢阻肺管理水平,加强科室建设,并组织进社区慢阻肺宣传、肺功能筛查等。结果:与项目运行前相比,项目运行满1年后,基层医务人员慢阻肺知识以及管理水平、肺功能操作、判读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层医院慢阻肺管理设备、药品数量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宣传受众人数提高4倍,肺功能筛查人数提高7倍,肺康复指导人次提高7倍。在一体化管理平台进行同质化管理的524例慢阻肺患者中,急性加重住院次数、慢阻肺相关医疗费用明显减少,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可以利用上级医院的技术优势,快速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慢阻肺管理能力,利用基层医务人员的数量优势和区域优势,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管理。
周静张红梅李晓凤尤巧生穆传勇周奇香沈景昊王永滨张义宏
关键词:慢阻肺
以PBL为基础的联合施教在提高呼吸系疾病临床教学效果中的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提高呼吸系疾病的诊疗水平必须从医学生抓起,因此,加强教学效果和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各大医学院校的重要任务,这也需要从教与学等各个方面入手,在切实提高带教老师的责任感和教学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穆传勇
关键词:PBL呼吸系疾病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