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
作品数: 36被引量:67H指数:5
  • 所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欢
作品数:22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农业部信息中心
研究主题:稻米 稻米市场 后市展望 进出口 稻谷
赵长保
作品数:35被引量:26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研究主题:农村经济 农民收入 农村 经济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
宋洪远
作品数:152被引量:2,288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农业 农村 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 农业发展
成德波
作品数:11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
研究主题:农垦 作用及实现 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七大体系建设 农业科技
赵子琪
作品数:11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兽医卫生 动物产品 可追溯体系 动物标识 追溯体系
国际大米贸易与大米价格被引量:5
2006年
武文成德波
关键词:贸易壁垒大米自由化份额福利
中国大米供求失衡及因应对策
2006年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大米是我国居民的第一主食。本文作者分析,目前国内的大米供求已经严重失衡,正在面临着大米短缺的严峻挑战。本文认为解决我国大米的供求失衡问题,短期来看,只能依靠国内产量的增长;长期来看,只能依靠国际贸易。本文论点可供经济决策者以及稻米产业生产商、贸易商参考。
武文
关键词:大米失衡粮食作物稻米产业决策者
中国大米供求失衡原因及对策被引量:2
2006年
水稻是中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大米是中国居民的第一主食,稻米对于改善农民生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别就中国大米供求区际失衡和总量失衡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失衡的对策。目前中国区域之间在大米生产和消费上很不平衡,大米产消节余区基本上是北方省份,产消短缺区除北京、天津外,基本上是南方省份;在总量平衡的条件下,“北粮南运”和“南进北出”是调节区际失衡的对策。目前,中国的国内米价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基本反映了大米供给较为紧张的事实;在短期内,中国大米供求失衡问题,只能依靠国内产量的增长来寻求突破,长期来看,要解决中国大米的供求失衡问题,只能依靠国际贸易。
武文
关键词:大米失衡
当前我国奶业发展的问题、原因、趋势与对策被引量:8
2007年
本文在对河北、山西、内蒙古三地的奶业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奶业发展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奶价不涨导致奶农卖牛、杀牛;成本上升导致奶企效益下降。而乳品市场供需格局的变化、企业间产品同质化竞争、奶农饲养水平过低、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则是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我国奶业正处在自我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并从政策扶持、完善保险体系、加强产业链利益连接机制、开拓消费市场等方面对如何促进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张照新王维友徐欣武文
关键词:奶业养殖方式
农业弱质性的三种表现被引量:1
2004年
农业的弱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当期的生产计划基本上是根据上期的价格走势确定,无法随着高层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供给缺乏弹性,产出水平往往不是太多就是太少。第二,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
武文
关键词:农业弱质性自然风险投资回报率
国外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经验启示被引量:9
2018年
分析了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已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讨论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动物产品溯源和动物标识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可供借鉴的若干做法,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辛盛鹏刘增金武文李扬赵子琪
关键词:动物产品动物标识可追溯体系
2006/07年度我国稻米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被引量:2
2007年
预计2006年全国稻谷产量比2004年增长1.6%。2006年大米进、出口均大幅增长,仍保持净出口格局。2006/07年度国内大米供略大于求,库存回升。2006/07年度全球大米消费增长快于消费增长,产不足需。国内稻米价格稳中有涨,国际大米价格震荡走高。
武文张欢
关键词:稻米进出口
农业“七大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被引量:4
2003年
武文成德波
关键词:农业结构农业科技农产品市场社会服务体系农民负担
2004年稻米供求分析及2005年展望被引量:3
2005年
本文对2004年国内、国际的稻米供求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2005年的生产消费情况进行了预测。指出,2005年国内、国际稻米市场仍将产不足需,库存将继续下降。
武文
关键词:稻米市场大米价格
国内大米供求失衡状况及因应对策被引量:2
2006年
水稻是中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大米是中国居民的第一主食,稻米对于改善农民生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前几年,中国国内的大米供求已经失衡,面临着大米短缺的严峻挑战,2004~2005年,国家高度重视,出台了许多政策,扭转了不利局面。解决中国大米的供求失衡问题,短期来看,依靠国内产量的增长;长期来看,还要兼顾国际贸易。
武文
关键词:大米供求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