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品晶
作品数: 491被引量:3417H指数:34
  • 所属机构:同济大学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邵立明
作品数:407被引量:2,735H指数:3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生活垃圾 渗滤液 城市生活垃圾 污泥 生活垃圾填埋场
章骅
作品数:254被引量:1,075H指数:2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生活垃圾 飞灰 重金属 固体废物 城市生活垃圾
吕凡
作品数:248被引量:881H指数:1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厌氧消化 固体废物 渗滤液 生活垃圾 生物炭
李国建
作品数:114被引量:1,318H指数:2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渗滤液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填埋场 回灌 填埋层
郝丽萍
作品数:24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沼渣 餐厨垃圾 氧化还原电位 厌氧消化装置 厌氧消化
一种强制与自然通风结合的废弃物高温堆肥化方法
一种强制与自然通风结合的废弃物高温堆肥化方法,涉及一种条垛式固体废弃物高温堆肥化工艺。先确定堆体及堆肥化场地尺寸。然后对场地做防渗和排水处理。接着堆设级配碎石,形成条状底部通气层。其特点是在通气层上设置垂直通气管底座,底...
何品晶邵立明宗兵年李国建章骅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碳链生物延伸产物合成浓度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碳链生物延伸产物合成浓度的方法,将低碳链有机酸转化为中长碳链有机酸,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厌氧反应器中充填导电性炭基材料;在厌氧反应器中引入污水处理产生的厌氧污泥、垃圾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渣、水体底泥、石油...
吕凡何品晶刘玉浩邵立明章骅韩文昊
文献传递
一种垃圾酵解干化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酵解干化系统,包括相邻且相互垂直布置的酵解干化区和好氧干化区,酵解干化区和好氧干化区的上方设有用于垃圾破碎及转移的抓斗单元,垃圾处理时,原生垃圾堆放在酵解干化区进行沥水及堆酵,然后抓斗单元将沥水后的初步...
吕凡何品晶邵立明章骅
文献传递
利用间歇微曝气调控易降解有机废物厌氧消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间歇微曝气调控易降解有机废物厌氧消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厌氧消化反应器底部安装微曝气装置;对厌氧消化反应器进行间歇微曝气处理;待厌氧消化过程运行良好并稳定的产甲烷后,停止间歇微曝气;若厌氧消化过程中...
何品晶林宇澄吕凡章骅邵立明
卫生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夏季N_2O释放的研究被引量:11
2007年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现场监测了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卫生填埋场和生物反应器填埋单元夏季的N2O释放通量,并讨论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卫生填埋场覆土后N2O释放通量(以N2O-N计)随垃圾填埋龄的增加而大幅降低,其均值(18.07μg/(m2.h))为生物反应器填埋单元(5.57μg/(m2.h))的3倍多.垃圾填埋龄、覆土土质与结构及填埋场操作方式是影响填埋场N2O释放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均主要通过改变覆土的理化特性而影响N2O的释放.采用多元线性逐次回归分析得到:卫生填埋场N2O与覆土含水率和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构成的线性方程显著相关(R2=0.86,P<0.01);生物反应器填埋单元N2O的释放通量与覆土含水率、碳氮比(w(C)/w(N))和w(NO3-)构成的线性方程显著相关(R2=0.89,P<0.01).
张后虎何品晶瞿贤邵立明余觊觎
关键词:垃圾填埋硝化反硝化环境因素
静压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离系统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静压外置式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分离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缓冲罐,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缓冲罐外部的气液收集循环系统、且与缓冲罐连通,缓冲罐内部设置膜组件,膜组件下方设置膜错气流清洗管,...
何品晶 仇俊杰吕凡章骅彭伟
一种快速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表征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先收集100ml原污泥或浓缩污泥,用0.45μm滤膜过滤得到10mL污泥上清液,测定上清液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再用蒸馏水稀释上清液到DOC<10mg/L,采集稀释后的上清液...
何品晶余光辉邵立明章骅吕凡
一种快速富集嗜热甲烷八叠球菌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富集嗜热甲烷八叠球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接种物置于厌氧环境中,以易降解生物质废物为底物,进行恒温培养发酵;S2、对S1步骤恒温培养发酵后的反应体系进行一次升温和二次升温,发酵富集嗜热甲烷八叠球...
吕凡张宁何品晶聂二旗彭伟章骅
一种利用木炭促进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木炭促进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体积百分比计,将0.5~5.0%的干燥的木炭粉末投加到污泥中,得混合物料,调节该混合物料pH值为7.5~8.0;(2)将混合物料放入密封厌氧消化设...
何品晶张继宁罗承皓吕凡章骅邵立明
文献传递
二[口恶]英生成抑制剂及其阻滞机理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
2020年
固体废物焚烧过程产生的二[口恶]英类物质具剧毒性且可在环境中造成持久性污染,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究高效的二[口恶]英类物质源头减量化技术以保护公众健康。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二[口恶]英类物质从头合成的生成阻滞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实验研究中常采用的含硫类抑制剂、含氮类抑制剂、含OH基抑制剂及复合抑制剂对二[口恶]英类物质的抑制效果及其阻滞机理,进而剖析二[口恶]英生成抑制剂的研发思路进展。在当前以抑制氯源和催化剂活性为主的抑制途径基础上,依据二[口恶]英类物质的从头合成机理,探讨了通过阻滞碳源或氧气与反应物接触进而阻滞从头合成反应的抑制新途径,并展望了未来新型阻滞剂研发的方向,以期为二[口恶]英类物质的源头减量和污染控制提供理论支持。抑制剂工业化应用和推广仍处于尝试阶段,在实际规模的焚烧厂应用时抑制效果不稳定,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中试和现场试验以验证抑制作用实效及其影响因素。
章骅杨瑞邵立明邵立明
关键词:废物处理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