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65篇“ ITS序列分析“的相关文章
- 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 2024年
- 【目的】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理小种,为苦瓜白粉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1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贺州、崇左和贵港8个苦瓜产区采集并分离白粉病病原菌246份,通过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及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苦瓜白粉病菌种类,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通过调查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在广西苦瓜栽培品种桂农科6号、清脆277、翠华和海加仕183上的危害程度和致病力分析,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菌种类及生理小种的分化。【结果】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广西苦瓜白粉病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2016—2021年生理小种1的平均分离频率为95.72%,是广西苦瓜白粉病菌的优势小种,生理小种2F仅在贵港苦瓜种植基地发现,平均分离频率为4.29%。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4个广西苦瓜栽培品种的病情指数逐年增加,生理小种1致病力强度呈上升趋势,田间病害发生较严重。【结论】导致广西苦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为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广西苦瓜白粉病菌菌株的遗传进化与地域有一定关系,但差异不明显。
- 冯诚诚陈小凤黄熊娟琚茜茜黄玉辉梁家作刘杏连黄如葵
- 关键词:苦瓜白粉病生理小种ITS序列分析
- 滇金丝猴毛首线虫分子鉴定及其ITS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了解从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消化道检获的线虫种属关系,对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PCR扩增虫体ITS基因序列、测序分析,并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遗传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检获虫体与毛首线虫(Trichuris sp.)相似度为99.05%,滇金丝猴所感染虫体为毛首线虫。进化树结果显示样品与人感染的毛首鞭形线虫(Trichuris trichura)亲缘关系较近,表明二者为近缘种,具有人兽共患风险,这可为灵长类动物毛首线虫的鉴别诊断、种群结构等更深入地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张誉方张国春谢昕言杨建发刘永张贺君君
- 关键词:滇金丝猴毛首线虫ITS序列基因序列分析人兽共患
- 六种野生猕猴桃形态特征变异及其ITS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以贵州6种野生猕猴桃的26个居群为试材,采用形态特征调查与ITS序列比对分析,研究了6种野生猕猴桃的亲缘关系以及采集地点对猕猴桃形态特征变异的影响,以期为合理保护及开发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野生猕猴桃6个种的形态变异主要集中在叶柄长短、果实与节间距大小和质量性状特征上,主成分分析发现最大果长、最小果长、果实毛被、茎秆毛被、叶柄毛被、叶片正面毛被、叶片背面毛被、最大叶柄长、最小叶柄长、最大节间距和最小节间距是造成种间形态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聚类分析显示,野生猕猴桃种间与居群间的形态变异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关系,其形态特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聚类分析和ITS序列分析显示,6种野生猕猴桃可分成2个类群,除硬毛猕猴桃外,其它5个种是一个单系类群。
- 郭丽娜汪钦钦韩世明方玉梅
- 关键词:猕猴桃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ITS序列分析
- 一种羊食道口线虫的ITS序列分析与进化分析
- 2023年
- 为了鉴定山羊体内的食道口线虫并探讨其分类地位,为食道口线虫病防治奠定基础。本试验采用PCR方法对该食道口线虫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扩增与分析,并以ITS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对羊体内的食道口线虫的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线虫ITS序列全长为732 bp,其中ITS1、5.8S和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361 bp、153 bp、218bp,其与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登录号:MT653093.1)的同源性为98.6%。进化分析显示,食道口属线虫聚集在一个大分支,本试验的食道口线虫与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聚集在一个小分支,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说明该食道口线虫为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ITS序列可以作为一种鉴定线虫的标记基因。
- 李烨
- 关键词:食道口线虫同源性分析进化分析
- 不同野生软枣猕猴桃ITS序列分析及遗传多样性探究
- 2023年
- 野生软枣猕猴桃(Actinidiaarguta)在黑龙江地区分布广泛。为了明确野生软枣猕猴桃的亲缘关系,本研究通过IT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对黑龙江4个地区分布的11份野生软枣猕猴桃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得到的11份软枣猕猴桃ITS1-5.8S-ITS2序列长度为560~654bp,共有122个可变位点,ITS2序列的可变位点远多于ITS1的可变位点,5.8S序列存在少量变异情况。(2)11份样本遗传距离在0~0.031之间,总体平均遗传距离为0.010,样本1-8与1-4、1-7、1-10、1-13遗传距离最大,为0.031,样本1-1与1-2、1-5,以及样本1-4与1-7、1-10及1-13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3)11份样本采集地与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分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牡丹江地区的6个样本聚类为遗传距离很近的2个小支,双鸭山地区的样本独立聚成一小支,哈尔滨亚布力地区的样本独立聚成一大支,说明地理位置的远近可以为遗传变异提供变异积累;同时也存在不同地区聚类为一支的情况,哈尔滨方正地区的样本1-10与佳木斯桦南地区的样本1-4聚类为同一小支,说明软枣猕猴桃的系统发育较为复杂,存在地理位置相对较远而亲缘关系较近的情况。本研究为软枣猕猴桃资源保护及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张跃新孙强孙向辉逄宏扬王澎谢遵国李红莉
- 关键词:野生软枣猕猴桃ITS序列
- 鹅源白色念珠菌的分离及ITS序列分析
- 2023年
- 为研究不同条件下朗德鹅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情况,分析其发病相关的因素,试验对不同饲养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朗德鹅进行白色念珠菌的分离,扩增其ITS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并对部分分离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饲养阶段、不同健康状况的朗德鹅均能分离到白色念珠菌,但在填饲后及有其他病原感染时分离率较高,可达37%;分离株与人源和禽源参考株ITS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4.6%~100%和91.4%~100%;健康朗德鹅与患病朗德鹅分离株遗传距离较远。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感染在朗德鹅群中广泛存在,填饲后及有其他病原感染时更容易发病,在生产中要加强填饲后朗德鹅的管理。
- 迟灵芝毛红彦隋兆峰刘新勃靖吉强
-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
- 不同地区多花黄精的ITS序列分析及近缘种聚类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为建立快速鉴定多花黄精的方法及确定其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28个多花黄精材料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片段进行扩增获得ITS序列,进行多重比对,并构建多花黄精及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分析树。结果表明:本研究共获得两种多花黄精ITS的单倍型,仅发生一个位点的突变,说明多花黄精种内保守性高,遗传稳定,并可作为多花黄精DNA条形码物种鉴定的对照序列;另外,其与穇属(Eleusine)中穇子(Eleusine coracana)物种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快速鉴定多花黄精提供了新方法,并为多花黄精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 宋荣宋荣欧立军严蓓周佳民周佳民朱校奇
- 关键词:ITS分子鉴定聚类分析
- 基于拮抗及ITS序列分析的河南香菇主产区种质资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应用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域(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及拮抗法对河南食用菌主产区香菇栽培菌株进行鉴定,并分析遗传多样性。以收集的41个香菇栽培菌株为样本,两两之间进行拮抗测试分析,提取DNA并进行PCR扩增、回收、测序,采用比对邻接法(neighbor-joinging,NJ)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6个差异菌株拮抗现象明显,其余菌株无拮抗或者拮抗不显著,41个香菇菌株初步分为16个不同菌株及7个不同亚种;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将41个香菇品种聚为独立进化的4个大类,即3个不同的菌株和8个不同的亚种,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0~0.0065,与Pleurotus ostreatus(KY962509)种间遗传距离为0.3740。综上所述,“ITS+拮抗法”结合可以明确区分菌株间拮抗、无拮抗及拮抗不明显现象基因序列的相似度、遗传距离的差异及亲缘关系的远近,为香菇品种的鉴定提供理论支撑。
- 崔筱刘芹孔维丽张玉亭胡素娟王彦坡康源春孔维威袁瑞奇
- 关键词:香菇遗传多样性分析
- 11份蜜环菌种质rDNA-ITS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本研究以收集自贵州省(贵州大学农学院M-01~M-07、都匀市M-08、凯里市M-09和福泉市M-11)和湖北省宜昌市(M-10)的11份蜜环菌种质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ITS4/ITS5对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ITS)进行扩增,利用DNAMAN软件对11份蜜环菌种质进行构建同源树并分析其序列特征,采用MEGA软件最近邻距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及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表明,11份蜜环菌种质可分为两个大类4个亚类,第Ⅰ-Ⅰ类包括M-01、M-02、M-04、M-05和M-08-M-10,第Ⅰ-Ⅱ类为M-03,第Ⅱ-Ⅰ类包括M-06和M-07,第Ⅱ-Ⅱ类为M-11,具有较强的同源性(93%);两个大类样品的特征序列均位于ITS1和ITS2区表现为碱基的转换或颠换;共有序列的相似度为88.71%在ITS区存在丰富的变异表现为碱基的转换、颠换和缺失,第Ⅰ类的GC含量(44.2%)高于第Ⅱ类(42.6%);种内遗传距离均为0,第Ⅰ-Ⅱ类和第Ⅱ-Ⅱ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0.002),第Ⅱ-Ⅰ类和第Ⅱ-Ⅱ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大(0.035);经NCBI数据库BLAST对比及系统发育分析这4个亚类的样品均不能与下载的蜜环菌归为一支。因此,11份密环菌种质可能是一个较为庞大的复合群,采用通用引物ITS4/ITS5扩增的核糖体基因可以对此类蜜环菌进行分类但不适合作为鉴定的持家基因。
- 莫盛龙夏宗元李继李园园刘红昌黄明进
- 关键词:蜜环菌核糖体基因ITS
- 獭兔皮肤病原真菌的分离及ITS序列分析
- 2022年
- 分离发病獭兔皮肤病原真菌,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序列分析。采集病兔患部的毛发、结痂进行培养,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然后通过提取病原菌的DNA,采用真菌ITS通用引物对该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将该序列与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从而确定该病原菌的种类,最后进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发现:分离得到的病原真菌经形态分析,初步鉴定为毛癣菌属,数据库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菌与数据库中序列号EU683893.1的ITS序列具有99%的同源性,在系统发育树上属于同一分支,从而确定该菌为须癣毛癣菌。
- 陈雷陈甜甜田斐杨彤李梦琪冉德振赵京岚
-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
相关作者
- 张汉尧

- 作品数:73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中华猕猴桃 猕猴桃 生物信息学分析 后代 酵母
- 岳晓禹

- 作品数:85被引量:314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木聚糖酶 教学改革 火龙果 霉菌
- 王波

- 作品数:160被引量:44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金针菇 毛木耳 菌种 菌株 ISSR
- 黄勤楼

- 作品数:328被引量:1,168H指数:19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杂交狼尾草 狼尾草 微生物发酵床 循环农业 菌渣
- 彭卫红

- 作品数:295被引量:1,530H指数:19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羊肚菌 食用菌 毛木耳 银耳 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