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002篇“ CT增强检查“的相关文章
- CT灌注成像、CT增强检查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CT增强检查在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手术患者共计98例,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将上述研究对象划分为CT灌注组(n=52)以及CT增强组(n=46);以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测报告为金标准,分析上述两种检测方案应用于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在CT灌注组确诊的24例低级别患者与28例高级别患者中,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BF)以及脑血容量(CBV)水平在健侧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区,高级别组的CBF与CBV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增强组确诊的21例低级别与25例高级别患者中,低级别组与高级别组患者的CT增强值在健侧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灶区,高级别组的CT增强值显著高于低级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灌注应用于脑胶质瘤患者诊断的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6.15%、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0.5、Kappa值为0.649;CT增强应用于脑胶质瘤患者诊断的灵敏度为52.50%、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58.7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0.24;Kappa值0.224。CT灌注组术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增强组。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提高术前分级诊断的准确性,然而不同级别组的CT灌注与CT增强参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对于脑胶质瘤恶性病变风险评估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张小艳王梦王举华张岩李振强
- 关键词:脑胶质瘤CT灌注成像CT增强检查
- 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外渗及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 2024年
- 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需为患者注射碘水溶性,随后在其静脉处进行注射后才能够查看CT检查的结果。上述检查方法可有效查看到患者的患病组织及患病的大小,以便主治医生能够更清晰地查看到患病组织的血量总数,让无疾病的组织和患疾病的组织进行良好的比较,进而明确出两组差异之处。由于临床多种疾病均可采用CT增强扫描来进行诊断,对此提高诊断准确性较为重要[1]。对于注射对比剂的患者,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医护人员经验不足等,容易出现配合度较低的情况,进而增加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如医治不及时还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反应,如疼痛、坏死及肿胀等[2]。针对这一情况,有学者认为可采用预见性护理的方式来进行改善,此方法是近几年新推出的护理体系,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病情发展速度。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护理对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外渗、过敏反应发生率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 倪亚娟章冬静
-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CT增强扫描CT增强检查对比剂外渗护理体系过敏反应
- 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月—7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接受CT增强检查的碘对比剂外渗病人286例作为研究对象,自制CT增强检查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风险调查问卷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结果: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8.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过敏史、碘对比剂黏稠度、碘对比剂注射速度是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结果构建的预测模型建模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2[95%CI(0.770,0.915)],约登指数为0.667,最优截断值灵敏度为0.893,特异度为0.774;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72,0.975)],约登指数为0.793,最优截断值灵敏度为0.891,特异度为0.902。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9.566,P=0.221 5,校准曲线与参考线相接近。结论: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病人皮肤损伤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医务人员制订个性化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 梁俊丽黄红芳陈秀珍潘锡屏施黎黎
- 关键词: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外渗皮肤损伤
- 心脑血管病患者CT增强检查中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相关急性不良反应预测模型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探究心脑血管病患者CT增强检查中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相关急性不良反应(ICM-AARs)预测模型构建的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5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心脑血管病患者2031例,统计ICM注射后1h内AARs的发生情况,从2031例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未发生AARs的患者174例,纳入未发生ICM-AARs组,发生AARs的患者58例纳入ICM-AARs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心脑血管病患者CT增强检查中发生AARs的危险因素。应用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Bootstrap法验及Calibration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2031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增强检查中发生ICM-AARs 58例,ICM-AARs发生率为2.86%;ICM-AARs组有过敏史、检查前未水化、未外预热、注射速率≥3.5mL/s、静脉注射及使用碘普罗胺的人数占比均高于未发生ICM-AAR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过敏史、检查前未水化、未外预热、注射速率≥3.5mL/s、静脉注射及使用碘普罗胺是影响CT增强检查发生ICM-AA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95%CI:0.706~818),灵敏度89.66%、特异度81.03%、约登指数0.706;Bootstrap法验证结果显示,C-index值为0.779(95%CI:0.713~0.861);Calibration曲线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χ^(2)=0.708,P=0.295。结论有过敏史、检查前未水化、未外预热、注射速率≥3.5mL/s、静脉注射及碘普罗胺均为心脑血管病患者CT增强检查中发生ICMAARs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ICM-AARs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 宋卉曾超廖凯叶佳雨
-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CT增强检查列线图
- 心理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骨盆骨折患者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CT增强检查中的80例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生活质量、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2.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骨折CT增强检查患者在使用造影剂中强化心理护理能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与不良反应,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综合应用价值更高。
- 王云霞
- 关键词:心理护理
- CT增强检查前的饮食准备管理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 2024年
- CT增强检查前预备性禁食方案缺乏循证依据和规范化,存在检查效果下降和患者健康安全隐患,也容易增加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或给患者就诊体验带来负面影响。为了促进CT增强检查前饮食准备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注和认识,就患者个体化饮食准备正确方案,笔者基于全国调查问卷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召开多轮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就CT增强检查前的饮食准备管理原则达成本共识。共识内容主要包括不同检查部位的饮食准备管理、特殊患者的饮食准备管理、饮食准备的内容和时间的管理、过度禁食的管理、胃肠道症状的管理等。本共识整合了临床证据、现实需求和专家意见,旨在形成CT增强检查前饮食准备管理规范,在确保患者安全和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患者就诊体验,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临床实践标准化和规范化。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学组重庆巿护理学会影像护理专业委员会刘士远彭飞李雪刘恒吴燕燕李建洁
- 关键词:CT增强检查禁食管理规范
- 4R危机综合护理在预防CT增强检查病人碘对比剂外渗中的应用
- 2024年
- 分析4R危机综合护理在患者进行CT增强检查期间对碘对比剂外渗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8月—2023年8月行CT增强检查的248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在实际研究期间则是以护理方案存在的差异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4R危机综合护理,比较碘对比剂外渗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碘对比剂外渗处于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指标表现(P<0.05);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则是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4R危机综合护理在预防CT增强检查期间可以改善患者碘对比剂外渗情况,为患者治疗起到帮助作用。
- 郑秋云周彩琼杨晓燕
- 关键词:CT增强检查护理满意度
- 基于整体责任制的CNP干预对CT增强检查患者心理状况及检查配合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整体责任制的临床护理路径(CNP)干预对CT增强检查患者心理状况及检查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为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CT增强检查患者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基于整体责任制的CNP干预,比较2组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9项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评分,以及检查配合度和满意度。结果2组干预前GAD-7、PHQ-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GAD-7、PHQ-9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35)。结论基于整体责任制的CNP干预可改善CT增强检查患者不良心理,提高其检查配合度及满意度。
- 王兰英刘茜熊鑫徐珍
- 关键词:CT增强检查临床护理路径心理状况
- 优质护理在门诊CT增强检查中的价值
- 2024年
- 探究在门诊CT增强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 实验患者为60例,均在2022年5月-2023年5月到我院检查,抽签分组,30例参照组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优质护理,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更低,患者SAS和SDS评分更优,护理满意度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CT增强检查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 马薇
- 关键词:优质护理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CT增强检查中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在CT增强检查中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从该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选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CT增强检查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确保其积极参与检查,临床运用价值显著。
- 李春荣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CT增强检查
相关作者
- 李雪

- 作品数:152被引量:5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研究主题:输液 护理 介入治疗 对比剂 CT检查
- 赵丽

- 作品数:28被引量:141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CT CT增强检查 CT检查 护理质量 影像科
- 汪令生

- 作品数:49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
- 研究主题:碘对比剂 CT增强 CT增强扫描 CT增强检查 图像质量
- 吴家会

- 作品数:20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CT增强检查 碘对比剂 放射科 急症 医学影像技术
- 王莲凤

- 作品数:10被引量:50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CT增强检查 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