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1篇“ 高丹草“的相关文章
3个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2025年
为筛选与产量性状相关的优良基因,以亲本材料红壳苏(父本)、散穗粱(母本)及F 2代群体为研究材料,在前期已构建的超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上,采用Map QTL 6.0软件对穗、茎叶、分蘖鲜重等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F 2代群体的3个产量性状测量值呈正态分布,可用于QTL定位分析。控制3个产量性状的QTL有9个,分布除在1号、3号染色体外的其余8条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穗鲜重的QTLs有2个,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8.1%和10.8%;控制茎叶鲜重的QTLs有4个,其遗传贡献率为7.6%~10.0%;分蘖鲜重的QTLs有3个,其遗传贡献率为8.5%~10.2%。
徐文锋赵雅琦王慧婷田振平张霞于肖夏
关键词:高丹草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转录组测序及其差异基因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为了初步探明苏[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和[Sorghum bicolor(Linn.) Moench.×Sorghum sudanense(Piper) Stapf.]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对两者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分蘖调控以及粗蛋白和木质素合成关联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苏相比,的单株分蘖数显著降低,粗蛋白、木质素和独角金内酯含量以及果糖激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活性显著提,己糖激酶-3(HXK3)、果糖激酶2(FRK2)、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T)、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1(SAMS1)、多酚氧化酶II(PPOII)、双功能天冬氨酸激酶/丝氨酸脱氢酶2(AKI/DHI2)、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C4H)基因表达上调,独角金内酯酯酶D14(SLsE D14)基因表达下调。本研究为苏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洪森荣刘佳凝袁昕曾芷仪木也赛尔·吐鲁洪杨开泰谢欣
关键词:苏丹草高丹草木质素合成
江淮地区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生长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探究苜蓿连作对后作产量品质及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分别以撂荒地正茬种植(yr_(0))为对照、苜蓿1年龄(yr_(1))、3年龄(yr_(3))、5年龄(yr_(5))后轮作3种处理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方法,试剂盒及通量测序方法检测了轮作后的生长状况及产量差异、轮作后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变化,阐明了苜蓿短期连作对后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从土壤微环境的角度评价了苜蓿连作对后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正茬相比(yr_(0)),苜蓿轮作促进了后茬叶片数量及产量的增加,3年龄苜蓿(yr_(3))轮作与正茬(yr_(0))相比,后作产量增加了63.23%(P<0.05),粗蛋白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也相应提;后作土壤pH值随着前作苜蓿年龄的增加持续降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持续增加,5年龄(yr_(5))苜蓿轮作后有机质含量比正茬(yr_(0))土壤增加了78.25%、全氮含量与正茬(yr_(0))土壤相比增加了34.88%(P<0.05);蔗糖酶活性在1年龄(yr_(1))苜蓿轮茬土壤中最,脲酶在3年龄(yr_(3))后茬土壤中活性最;在苜蓿轮作根际土壤中门水平优势细菌群落为变形菌、拟杆菌和厚壁菌,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担子菌和聚合菌;前茬苜蓿3年龄(yr_(3))时轮作土壤细菌丰富度及多样性指数均为最(P<0.05);前茬苜蓿5年龄(yr_(5))时轮作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最(P<0.05);苜蓿轮作土壤中的绿弯菌、浮霉菌、放线菌随着前作苜蓿年龄的增加呈先增加随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微生物结构关系紧密,苜蓿-轮作处理下,前作苜蓿分泌物和残体降解物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加速特异微生物区系重构,缓解了土壤酸化及调整营养物质循环,具�
李争艳徐智明李岩李杨
关键词: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环境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4年
为减少化肥施用量,探寻有机肥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和对产量的影响,以化肥、普通有机肥、有机无机混合肥为材料,开展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配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混合肥可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改良土壤理化环境,提土壤肥力并增加产量,适合推广有机无机混合肥施肥模式。
李博杨春桃严东海唐玮琦张瑞珍朱永群程明军李洪泉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理化性状高丹草
水稻复配青贮对饲品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水稻与复配青贮条件下对饲营养品质、饲喂价值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共设置100%水稻单独青贮处理(R)、100%单独青贮处理(SS)、50%水稻和50%混合青贮处理(R+SS)3个处理,于青贮60 d后,对各处理青贮饲料养分含量、饲喂价值和微生物群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复配青贮(R+SS)与水稻处理(R)相比,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10、5.35百分点,总可消化养分(TDN)、泌乳净能(NEL)、可消化干物质(DDM)和相对饲喂价值(RFV)分别提了4.23百分点、0.44%、4.10百分点、12.46%。微生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R+SS处理显著降低了饲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增加了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NDF、粗蛋白(CP)含量及NEL是影响水稻和混合青贮饲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水稻复配混合青贮可以提中发酵相关乳酸菌丰度,从而有效改善水稻青贮饲营养品质,提饲喂价值。
李玲子计长莉刘晔付明芳李宗润仝俊丹陈秋圆张静赵亚帆王道丽彭廷
关键词:水稻高丹草混合青贮饲草品质饲喂价值微生物群落
一种条播施肥车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条播施肥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扶手,车架下方安装有行走轮,所述车架下方设置有拆卸式刀轮,所述刀轮位于所述行走轮行走方向正前方;车架上方固定设置有储料箱,储料箱底部设置有放料管,所述放料管的...
朱永群刘秋旭徐娅玲李祥艳汪茫茫聂刚张睿
在低浓度铜-镉-菲复合胁迫下的生长及响应特性
2024年
针对焦化厂等工矿废弃地残留的重金属-多环芳烃污染风险、低成本绿色环保技术缺乏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低浓度铜-镉-菲复合胁迫下萌芽率,生物量,铜、镉累积,菲去除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探索其生长及污染物迁移累积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0 mg·kg^(-1)菲和100 mg·kg^(-1)铜复合胁迫可促进生长,茎叶和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14.7%和8.1%,5 mg·kg^(-1)镉抑制了生长。铜、镉主要累积在根部,菲-铜复合胁迫可促进铜的迁移,且提菲去除率40.6%,菲-镉复合则阻碍了镉的迁移。低浓度铜和菲可刺激叶绿素a合成,而铜、镉复合胁迫造成叶绿素b含量下降。相关性分析证实生长、污染物迁移及叶绿素合成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在低浓度铜-镉-菲复合胁迫下可以生长,并在重金属迁移、有机物代谢及叶绿素变化等过程中呈现胁迫响应。
苏赛赛段燕青杨小晗高前伟陈宇铭项洁
关键词:高丹草叶绿素
饲喂辽宁绒山羊的营养价值评定
2024年
试验旨在评定成熟期海德在辽宁绒山羊中的饲用价值。试验测定营养成分和CNCPS组分,采用尼龙袋法测定了主要营养物质在辽宁绒山羊瘤胃内的降解特性,并进行了粗饲料分级指数(GI)计算。结果显示:中总能(GE)为15.92 MJ/kg,粗蛋白(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的含量分别为14.94%、2.00%、42.85%、73.58%、38.40%、8.95%。碳水化合物(CHO)、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A)、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慢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2)、不可降解碳水化合物(CC)含量分别为74.29%、1.87%、8.42%、61.77%、27.93%,非蛋白氮(PA)、快速降解真蛋白(PB1)、中速降解真蛋白(PB2)、慢速降解真蛋白(PB3)、不可被降解蛋白(PC)含量分别为29.59%、6.23%、17.76%、23.77%、22.65%。在辽宁绒山羊瘤胃中DM、CP、CF、NDF、ADF的有效降解率分别为42.78%、50.20%、42.41%、40.74%、39.40%。的GI为2.37,属于第3级。研究表明,可被辽宁绒山羊采食利用,属于中等品质粗饲料。
冀红芹孙亚波王春燕郑旭于明张贺春贾富勃
关键词:高丹草辽宁绒山羊CNCPS瘤胃降解率饲用价值
辣木与混合青贮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辣木(Moringa oleifera)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Sorghum bicolor×S.sudanese)含糖量且生物产量大,两者均为营养丰富饲料资源。本研究将辣木叶(Y)、辣木枝(Z)与辣木枝叶(ZY)分别以6个比例(0、20%、40%、60%、80%、100%)与(G)混贮,青贮40 d后检测青贮饲的感官品质(气味、色泽、质地)、发酵品质(有机酸含量)和营养成分[粗蛋白(CP)、粗纤维(CF)、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碳水化合物(WSC)],探究不同辣木组织(Y、Z、ZY)和适宜的混合青贮比例。结果显示,单贮感官评定总分最,辣木叶与混贮平均分次之,辣木枝叶混贮感官评分等级最低;80%辣木叶与20%混贮显著降低了CF和NDF含量,40%辣木枝与60%混贮显著降低了CF含量并提了NFE含量,60%辣木枝叶与40%混贮显著降低了CF含量并提了EE含量。综上所述,辣木叶、枝、枝叶与最佳混贮比例分别为80%、40%和60%,辣木叶与以80%和20%混贮时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有效利用辣木与资源从而促进云南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韩学琴李莲红罗会英罗会英刘进娣邓红山金杰
关键词:辣木高丹草混贮发酵品质营养特性
一种用于收割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收割的装置,包括左端开设有开口的收割箱,于开口的左端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收割箱上设置有度调节机构,移动板顶端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下剪切刀片,下剪切刀片的上端贴合设置有上剪切刀片,于收割箱内且于移...
石霞石谦

相关作者

赵海明
作品数:144被引量:787H指数:17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高丹草 紫花苜蓿 饲用小黑麦 高粱不育系 饲用品质
刘贵波
作品数:170被引量:939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高丹草 紫花苜蓿 饲用小黑麦 高粱不育系 饲用品质
于卓
作品数:201被引量:1,124H指数:21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马铃薯 高丹草 杂种 冰草 新品系
李源
作品数:157被引量:1,143H指数:20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研究主题:高丹草 紫花苜蓿 饲用小黑麦 高粱不育系 苗期
逯晓萍
作品数:90被引量:504H指数:13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高丹草 农艺性状 玉米 红花 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