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6 篇“ 马面鲀 “的相关文章
绿鳍马 面 鲀 鱼皮组织结构观察 2024年 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学染色及扫描电镜的方法对绿鳍马 面 鲀 (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鱼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绿鳍马 面 鲀 鱼皮由表皮层、鳞片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构成,并据此绘制绿鳍马 面 鲀 鱼皮组织结构模式图。表皮层由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其厚度为(26.81±7.48)μm;鳞片层由锥状骨质凸起和基板组成,基板厚度为(22.49±5.19)μm,基板上不均匀地分布2~4行直径大小不一、顶端弯曲程度不同、高度为(257.13±10.41)μm的锥状骨质凸起;真皮层厚度为中部>头部>尾部,平均厚度为(176.97±21.11)μm,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皮下组织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间质构成。本研究可为开发利用绿鳍马 面 鲀 鱼皮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潘鲁莹 边力 杨赟 李凤辉 胡琼 张子阳 王晓然 孔青 陈四清关键词:绿鳍马面鲀 鱼皮 绿鳍马 面 鲀 中轴骨骼早期发育规律 2024年 运用阿新利蓝-茜素红双染色技术研究绿鳍马 面 鲀 (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初孵仔鱼和1~60 dah(孵出后日龄)仔、稚和早期幼鱼中轴骨骼(头骨和脊柱)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绿鳍马 面 鲀 初孵仔鱼头部无明显骨骼元件,3 dah脑颅软骨元件有前索软骨、侧索软骨、筛板和耳软骨环,咽颅软骨元件有米克尔氏软骨、腭方软骨、角鳃软骨和基鳃软骨;8 dah脑颅耳软骨环愈合成圆,咽颅上颌骨两侧末端与腭方软骨相连,角鳃软骨从前往后逐渐变短;15 dah脑颅耳软骨环凸出,咽颅齿骨和续骨出现,鳃丝密集分布,头部骨骼框架趋于稳定;18 dah脑颅嗅软骨环出现,咽颅米克尔氏软骨发生退化,下舌骨和上舌骨出现,上下颌前端出现锥形齿;20 dah脑颅出现额骨和筛骨,咽颅上下颌下移,前鳃盖骨和前颌骨出现并硬骨化;22 dah咽颅前鳃盖骨向下延伸出骨片,7对鳃条骨硬骨化;24 dah顶骨、副蝶骨、下鳃盖骨、主鳃盖骨和角舌骨出现并硬骨化;26 dah头部布满硬骨化的锥形小鳞;33 dah脑颅额骨、筛骨和缘带完全硬骨化,吻端变长,咽颅下鳃盖骨和主鳃盖骨完全硬骨化,锥形齿变门齿状;50 dah头部除鳃丝其余骨骼均完全硬骨化,可认为头部骨骼硬骨化完成。绿鳍马 面 鲀 的脊柱14 dah前透明无色;18 dah尾端的髓弓和脉弓分化出现;25 dah椎体分节完成;28 dah椎体硬骨化完成;30 dah部分椎体的后关节突与髓弓相愈合;45 dah各椎体间间距缩短,脊柱完全硬骨化。研究理清了绿鳍马 面 鲀 早期发育过程中轴骨骼元件的发育时序和骨化特征,初步阐释了其中轴骨骼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特殊性,可为此物种苗种培育提供参考。 朱金超 边力 李凤辉 李凤辉 陈莹 秦搏 杨立国 秦搏 英娜 陈四清关键词:绿鳍马面鲀 仔鱼 稚鱼 绿鳍马 面 鲀 附肢骨骼的早期发育研究 2024年 运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观察绿鳍马 面 (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初孵仔鱼与1~60 d仔、稚和早期幼鱼附肢骨骼的发育,以确定其发育时序和骨化特征。结果表明,附肢骨骼的出现时序依次为胸鳍(1 d)、第一背鳍(8 d)、腹鳍(11 d)、第二背鳍(14 d)、臀鳍(14 d)、尾鳍(18 d);硬骨化时序依次为第一背鳍(23 d)、腹鳍(23 d)、第二背鳍(25 d)、臀鳍(25 d)、尾鳍(25 d)、胸鳍(27 d)。由骨膜化硬骨的包括匙骨、后匙骨和尾杆骨,肩喙骨于13 d分化为肩胛骨和乌喙骨。第一背鳍26 d硬骨化完成;胸鳍和腹鳍60 d硬骨化完成;第二背鳍与臀鳍的支鳍骨和鳍条发育基本同步,60 d二鳍中部延伸的骨片彼此近相连;21 d尾部尾下骨、侧尾下骨、尾上骨和尾鳍鳍条清晰可见,共12根鳍条,其中尾下骨附着8根,尾上骨和尾杆骨各附着1根,侧尾下骨附着2根。研究结果填补了绿鳍马 面 仔、稚和早期幼鱼骨骼研究的空白,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理论参考,丰富了鱼类骨骼形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资料,有助于鱼类系统分化和系统分类的研究。 朱金超 边力 陈四清 李凤辉 常青 吴丹 陈政强 徐荣静关键词:绿鳍马面鲀 仔鱼 稚鱼 绿鳍马 面 鲀 雌雄性腺转录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明绿鳍马 面 鲀 (Thamnaconusseptentrionalis)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优化亲本生殖调控技术,本研究对绿鳍马 面 鲀 雌雄亲体的精巢和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分析,经de novo拼装,最终获得119219个单基因(unigene),N50长度为1255 bp。在NR、NT、KO、Swiss Prot、PFAM、GO及KOG数据库分别注释到24009、35057、18453、26971、30294、11420和21613个unigene。绿鳍马 面 鲀 精巢和卵巢转录组中存在1895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相对于精巢,在卵巢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11265个,下调表达的有7689个。选取bmp2、sox3、figla、hsd17b1、cyp19a、cyp17、foxl2、star和amh 9个DEGs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结果显示,qRT-PCR结果与RNA-Seq分析相一致。GO和KEGG富集结果分析发现,amh、cyp17和star可能在绿鳍马 面 鲀 雄性精子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bmp2、foxl2、cyp19a、figla和hsd17b1在雌性卵子发生和卵巢类固醇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比较绿鳍马 面 鲀 精巢和卵巢的转录组表达差异,初步阐明了精巢和卵巢的基因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研究绿鳍马 面 鲀 的性腺发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吴丹 陈四清 柯翎 张子阳 朱金超 潘鲁莹 李凤辉 徐荣静 彭立成 边力关键词:绿鳍马面鲀 转录组 性腺 差异表达基因 绿鳍马 面 鲀 早繁苗种培育与室内外接力养殖 通过研究绿鳍马 面 鲀 (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早繁生殖调控与室内外接力养殖,既可填补绿鳍马 面 鲀 早繁苗种生物学等基础理论空白,又可为绿鳍马 面 鲀 人工繁育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在人工培育条件下,采用形... 毛欣童关键词:绿鳍马面鲀 激素变化 慢性密度胁迫对绿鳍马 面 鲀 肌肉转录组的影响 2024年 为了解慢性密度胁迫下绿鳍马 面 鲀 (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肌肉组织的分子响应机制,挖掘密度胁迫下的相关信号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设置2个养殖密度组(即100尾/m^(3)的中密度组和500尾/m^(3)的高密度组)对绿鳍马 面 鲀 肌肉转录组进行了研究。分别于第25天和第50天时获得养殖绿鳍马 面 鲀 的肌肉组织,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肌肉组织样本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得到103.3 Gb高质量测序数据。对照开始时暂养的绿鳍马 面 鲀 ,各试验组均筛选出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与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涉及破骨细胞分化、MAPK、PI3K-Akt等路径以及黏着斑相关的信号传导机制,发现nfatc1、tgfbr2、map3k14、pparg、fos、flna、flnc、fn1、tln1、thbs1等关键基因在绿鳍马 面 鲀 肌肉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在调节绿鳍马 面 鲀 的细胞生长和分化、免疫能力等方面 发挥关键作用。 程起群 段晓晨 宋丹关键词:基因表达 转录组 绿鳍马面鲀 养殖 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绿鳍马 面 鲀 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2024年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氨酸水平对绿鳍马 面 鲀 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其饲料中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DL-蛋氨酸(0、0.2%、0.4%、0.6%、0.8%、1.0%)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实测饲料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72%、1.00%、1.12%、1.27%、1.48%、1.67%。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幼鱼[鱼苗初始体重(3.50±0.02)g],养殖试验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添加0.6%蛋氨酸组鱼的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0.4%和0.6%蛋氨酸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添加0、0.2%、0.8%和1.0%蛋氨酸组(P<0.05);添加0.6%蛋氨酸组饲料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添加0.4%和0.6%蛋氨酸组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1.0%蛋氨酸组(P<0.05);添加0.2%、0.4%和0.6%蛋氨酸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0.8%蛋氨酸组(P<0.05)。添加0.4%蛋氨酸组鱼肌肉的各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添加1.0%蛋氨酸组(P<0.05),与添加0、0.2%和0.6%蛋氨酸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0.6%蛋氨酸组鱼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添加0、0.2%、0.8%和1.0%蛋氨酸组(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低于添加0、0.2%和1.0%蛋氨酸组(P<0.05),鱼肝脏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依据增重率与饲料蛋氨酸水平的折线模型分析,得出绿鳍马 面 鲀 幼鱼饲料中蛋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1.27%,占饲料粗蛋白含量的2.50%。 毛华东 王娜 隋超 刘正勇 张聃炀 陈京华关键词:绿鳍马面鲀 饲料 蛋氨酸 酶活力 绿鳍马 面 鲀 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 面 鲀 (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 d披透明圆形小鳞;12 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 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 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 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 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 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 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R2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 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d,21~30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d为线性递增,13~22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 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 面 鲀 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 面 鲀 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朱金超 边力 潘滢 李凤辉 潘鲁莹 张子阳 吴丹 常青 陈四清关键词:绿鳍马面鲀 仔鱼 稚鱼 早期发育 盐度对绿鳍马 面 鲀 存活、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2024年 绿鳍马 面 鲀 (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作为中国沿海新兴网箱养殖种类,在夏季多雨季节会经历盐度剧烈变化的过程,因而探明盐度对绿鳍马 面 鲀 存活和生理指标的影响,对开展网箱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测定了绿鳍马 面 鲀 的96 h半致死盐度,随后分别设置低盐组(15)和高盐组(40),分析盐度胁迫不同时间后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观察肝脏、鳃和肾脏的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显示,绿鳍马 面 鲀 96 h半致死低盐度为10.74,半致死高盐度为42.95。低盐组和高盐组鳃Na^(+)-K^(+)-ATP酶活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对照组,在96 h时各组差异性显著(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96 h时均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96 h时低盐组显著低于高盐组(P<0.05)。低盐组和高盐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在96 h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织切片显示,低盐组和高盐组肝细胞出现空泡和细胞核固缩的现象,且高盐组更为严重;鳃丝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坏死,低盐组鳃丝变宽,鳃小片变长,高盐组鳃丝萎缩,鳃小片间距变大;肾组织低盐组出现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囊腔膨大,高盐组出现肾小管和肾小球坏死的现象。本研究探究了盐度对存活、抗氧化酶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可为绿鳍马 面 鲀 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持。 张子阳 成永旭 李凤辉 陈四清 常青 陈莹 徐荣静 彭立成 吴丹 边力关键词:盐度 抗氧化 野生和养殖绿鳍马 面 鲀 肌肉品质及肠道菌群的比较 2024年 为更好地对绿鳍马 面 鲀 养殖进行管理,比较研究了野生和养殖绿鳍马 面 鲀 的肌肉品质与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差异性。结果表明:野生绿鳍马 面 鲀 的肌肉持水、持鲜、抗腐能力均优于养殖绿鳍马 面 鲀 ;野生和养殖绿鳍马 面 鲀 肌肉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差异不显著,但野生绿鳍马 面 鲀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养殖绿鳍马 面 鲀 。绿鳍马 面 鲀 肠道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细菌门,子囊菌门为优势真菌门;优杆菌属、支原体-f-未分级、乳酸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为优势细菌属,酵母菌属为优势真菌属。养殖环境下的绿鳍马 面 鲀 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与野生环境的绿鳍马 面 鲀 相比已发生明显变化:在门水平下,细菌拟杆菌门和梭菌门在养殖绿鳍马 面 鲀 中的相对丰度低于野生绿鳍马 面 鲀 ,真菌担子菌门和壶菌门在养殖绿鳍马 面 鲀 中的相对丰度高于野生绿鳍马 面 鲀 ;在属水平下,黄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在养殖绿鳍马 面 鲀 中的相对丰度高于野生绿鳍马 面 鲀 ,而支原体则低于野生绿鳍马 面 鲀 ,酵母属在养殖绿鳍马 面 鲀 中的相对丰度低于野生绿鳍马 面 鲀 ,根霉属和曲霉属则高于野生绿鳍马 面 鲀 。和养殖绿鳍马 面 鲀 相比,野生绿鳍马 面 鲀 肌肉更为多汁鲜嫩且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含量更高;养殖环境让绿鳍马 面 鲀 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下均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绿鳍马 面 鲀 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和养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李晓璐 刘妍 杨懋勋 赵珂 李向丽关键词:绿鳍马面鲀 肌肉 肠道微生物
相关作者
陈四清 作品数:365 被引量:1,560 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绿鳍马面鲀 圆斑星鲽 金乌贼 海蜇 半滑舌鳎 边力 作品数:98 被引量:180 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绿鳍马面鲀 幼鱼 水产养殖技术 受精卵 形态性状 李凤辉 作品数:57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绿鳍马面鲀 刺参 水产养殖技术 幼鱼 长蛸 常青 作品数:192 被引量:1,028 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圆斑星鲽 半滑舌鳎 饲料 绿鳍马面鲀 非特异性免疫 刘长琳 作品数:203 被引量:618 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金乌贼 圆斑星鲽 海蜇 营养成分 受精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