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4篇“ 颏下“的相关文章
- 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在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探讨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在面颊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3年5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11例面颊部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扩大切除后遗留的组织缺损采用颏下蒂岛状肌皮瓣I期修复重建,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11例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全部成活,肿瘤无复发、转移,颜面部外形基本对称,肌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无张口受限、下唇外翻畸形发生,患者较为满意。结论:颏下蒂岛状肌皮瓣制备简单,血管蒂恒定,供区比较隐蔽,是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之一。
- 明华伟袁宗毅张兴安贾佳欣王华东陈方园谭小尧何芸
- 关键词:颏下岛状瓣面颊部缺损颏下动脉
- 下咽癌术后颏下皮瓣静脉危象的护理
- 2025年
- 总结1例下咽癌术后患者并发颏下皮瓣静脉危象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加强皮瓣静脉危象的观察与护理;改善皮瓣血液循环,促进愈合;保持皮瓣引流管通畅;预防切口与皮瓣感染。经过治疗与护理,术后第12天,患者颏下皮瓣由紫黑转为暗红色,皮瓣周围无渗液、肿胀减轻,皮瓣静脉危象缓解,顺利出院。
- 关严严胡延秋张君莉
- 关键词:下咽癌颏下皮瓣静脉危象护理
-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泪囊癌眼眶缺损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2025年
-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submen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MAPF)常应用于口腔及头颈颌面部肿瘤的术后缺损修复。本文报道了1例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泪囊癌累及眶内及鼻窦的患者,采用长血管蒂的SMAPF进行眶内容物摘除后的眼眶缺损修复,术后随访恢复良好,未见复发。
- 于寒冰姜菲菲曹弘薇阎艾慧谭学新赵宁
- 上颌窦及侧颅底腺样囊性癌切除、颏下岛状瓣修补硬颚1例
- 2025年
- 腺样囊性癌是好发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了1例病变累及蝶窦、蝶骨翼、翼腭窝、颞下窝和硬腭等结构的巨大颅底腺样囊性癌,治疗方案为手术切除、Ⅰ期修补术区缺损,配合术后放疗,患者预后良好。
- 高鹏翀王赛罗扬拓赵宁谭学新闵钟云魏宏权
- 关键词:颅底肿瘤腺样囊性癌颏下岛状瓣
-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颏下动脉岛状皮瓣在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老年口腔癌患者29例,术中使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收集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皮瓣大小、皮瓣制备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情况、肿瘤复发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16例)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13例),统计并对比分析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术后均随访2~7年。2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皮瓣面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9例皮瓣一期愈合。颈部Ⅰ区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复发情况(18.8%vs 23.1%,P=0.630)、术后并发症情况(0.0%vs 23.1%,P=0.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术前无明确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术后缺损,该皮瓣的应用不会增加短期肿瘤的复发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口腔癌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修复方式。
- 孙清妍王鑫源母晓丹刘天驰燕梦棋胡敏刘华蔚
- 关键词:颏下岛状瓣口腔癌
- 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颏下皮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V型折叠组(17例)和传统组(11例),V型折叠组采用V型折叠颏下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颏下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2组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时间以及皮瓣修复效果。结果:2组皮瓣存活率、皮瓣大小、制瓣时间、修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V型折叠组无抬头困难和下唇外翻,无皮肤“猫耳”畸形,疤痕隐藏于下颌骨下缘处,创面美观度、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V型折叠颏下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血供可靠、保护供区等优点,可以有效维持颏部美观和避免功能障碍。
- 卢若煌邓浩斌郭新程戴捷甘平平
- 关键词:黏膜缺损创面修复
- 复合颏下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与美学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复合颏下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与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2月于笔者医院收治面部缺损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皮瓣移植部位)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接受前臂游离皮瓣修复,观察组59例接受复合颏下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皮瓣修复美观性及美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吻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皮瓣Ⅰ期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织愈合、五官功能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受区色泽、质地及形态轮廓美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美观满意度(94.92%)较对照组(83.05%)高(P<0.05)。结论:复合颏下皮瓣修复用于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能缩短手术用时,提高皮瓣I期存活率,改善皮瓣修复功能性和美观性,提高美观满意度。
- 周剑虹任常群李勇
- 关键词:面部软组织缺损功能性美观性
-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在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分析颏下岛状皮瓣(SIF)修复术在上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上颌骨缺损患者纳入研究,均行SIF修复术,随访6个月至1年,评估患者皮瓣成活、神经损伤、外形及功能修复、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结果16例患者SIF均移植成活,无神经损伤,术区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SIF修复上颌骨缺损易于存活,术区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
- Ismarova Jamilya龚忠诚
- 关键词:上颌骨缺损
- 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重建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2024年
- 口腔癌根治术后常伴有软组织缺损,往往需要皮瓣同期修复。在过去的数十年,游离皮瓣移植一直是口腔癌根治术后即刻重建的金标准。近些年,颏下岛状瓣在口腔颌面部重建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望成为游离组织移植的替代方案。颏下岛状瓣是由颏下动静脉供血的带蒂轴型皮瓣,已被证明是一种可靠、有效、相对安全的口腔重建的皮瓣选择,适用于口腔颌面部中小型缺损修复。本文就颏下岛状瓣的解剖学特征、皮瓣分类、皮瓣的设计与制备、皮瓣的临床应用、皮瓣的局限性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选用颏下岛状瓣提供一些应用策略。
- 陆周朋徐咏欣葛自力
- 关键词:颏下岛状瓣口腔癌
- 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Subment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SMAPF)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14例应用SMAPF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患者(年龄≥80岁);该14例患者围手术期进行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并对14例应用SMAPF修复口腔癌患者情况进行总结。结果14例高龄患者应用SMAPF修复皮瓣成活率92.9%;皮瓣制备(包括颈部淋巴结清扫)时间1小时30分钟~2小时55分钟,平均2小时16分钟;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65.4%,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随访1例患者肺部转移,2例患者死于其它疾病。结论应用颏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高龄口腔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陈默卓凤王续纪郭蕴李建成
- 关键词:口腔癌高龄颏下动脉修复外科
相关作者
- 陈伟良

- 作品数:313被引量:99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研究主题:舌鳞癌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手术治疗 舌癌 舌鳞状细胞癌
- 谭学新

- 作品数:151被引量:36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颌下腺细胞 穿支 游离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颌下腺
- 俞辉明

- 作品数:36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颏下岛状皮瓣 腮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 颏下 岛状皮瓣修复
- 房进

- 作品数:21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颏下岛状皮瓣 颏下 口腔癌 岛状皮瓣修复 腮腺
- 蒋灿华

- 作品数:176被引量:46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研究主题:穿支皮瓣 口腔颌面部 口腔癌 穿支 口腔颌面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