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8篇“ 青海弧菌Q67“的相关文章
3种N-DBPs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作用及贡献度
2024年
以3种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溴乙腈(BAN)、二溴乙腈(DBAN)和二氯乙酰胺(DCAM)为研究对象,运用直接均分和均匀设计射线法分别设计了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BAN-DBAN、BAN-DCAM、DBAN-DCAM)和1个三元混合物体系(BAN-DBAN-DCAM),采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MTA)系统测定3种N-DBPs及其混合物体系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应用浓度加和模型(CA)分析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并采用剂量减小指数(DRI)来表征混合物中各个组分对毒性相互作用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BAN、DBAN和DCAM对Q67的浓度效应曲线为“S”型,具有明显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均高于急性毒性(BAN-pEC_(50)-0.25h=4.16DRI_(max,BAN)(=38.166)>DRI_(max,DCAM)(=2.658),故推测3种组分对协同作用的贡献度为:DCAM>DBAN>BAN.
桂一心张瑾张颖曾健平陈如荔
关键词:含氮消毒副产物青海弧菌Q67联合毒性
基于组合指数法评估抗生素二元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的时间依赖联合毒性
2023年
污染物在环境混合暴露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目前对污染物时间毒性及相互作用大多只考虑了相互作用类型,缺乏对于相互作用大小及出现频率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3种不同类别抗生素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氯霉素(chloramphenicols,CMP)和红霉素(erythromycin,ETM)为目标污染物,以青海弧菌Q67为指示生物,运用直接均分射线法(equipartition ray,EquRay)设计3个二元混合体系共15条混合物射线,应用时间依赖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了3种抗生素及其二元混合物的时间-浓度-效应数据,并采用组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分析混合物的毒性作用随暴露时间变化趋势,并分析加和、协同和拮抗3种相互作用出现的频率,探究抗生素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3种抗生素对Q67的毒性逐渐增强,ENR暴露在8~12 h时,对Q67存在明显的Hormesis,最大刺激效应为-102.12%。所有的二元混合物都呈现明显的时间毒性,且高浓度区域时间毒性变化较为明显,不同于单一毒性,15条混合射线均未出现Hormesis。抗生素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类型及作用程度与组分浓度比、浓度大小及暴露时间均有关,其中暴露浓度影响最大。通过利用混合物相互作用在指定效应下的出现频率分析,在这3种混合体系中,加和作用出现的频率最高,拮抗作用出现的频率最低,混合物暴露在低浓度区域多呈加和作用,高浓度区域多呈协同作用。
杨依霖刘勇安覃礼堂莫凌云王敦球
关键词:恩诺沙星氯霉素青海弧菌Q67联合毒性
利用青海弧菌Q67评估5种农药的毒性作用被引量:1
2023年
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指示生物,通过毒性单位和浓度加和模型评估抗蚜威(pirimicarb,PIR)、西维因(carbaryl,CAR)、草甘膦(glyphosate,GLY)、乐果(dimethoate,DIM)、乙酰甲胺磷(acephate,ACE)这5种常见农药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5种农药的毒性大小依次为PIR>GLY>CAR>DIM>ACE。4组二元混合体系联合毒性呈拮抗作用,其余组合为加和或协同效应。应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的7条五元混合物射线中,4条射线呈先协同后拮抗的作用趋势,3条射线始终呈拮抗作用,且五元混合体系毒性与单一组分CAR的浓度比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947),综上,可建立线性模型对混合物毒性进行预测。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成本低、速度快、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农产品、食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初筛方法。
彭悦文春露杨春杰蒋圣启丁武
关键词:青海弧菌联合毒性农药急性毒性
头孢哌酮和纳米铁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效应
2022年
该研究选取头孢哌酮和零价纳米铁对青海弧菌Q67进行急性毒性实验和慢性毒性实验,结合青海弧菌Q67的发光度探讨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纳米材料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作用时间为15 min时,头孢哌酮、零价纳米铁单一急性毒性半数效应浓度(EC_(50))分别为178.898和175.275 mg/L;延长暴露时间到24 h,头孢哌酮、零价纳米铁慢性毒性半数效应浓度分别为59.030和152.274 mg/L。根据相加指数法判断联合毒性的作用类型,发现2种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慢性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皆为拮抗作用。
张馨月唐雯聪许立欣周芮冰于睿群曾晴葛艳辉
关键词:头孢哌酮零价纳米铁青海弧菌Q67毒性效应
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用氯霉素对青海弧菌Q67联合毒性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近年来,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AG)抗生素与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联用产生增毒作用而引起的死亡事件屡见不鲜。以4种AG抗生素:盐酸大观霉素(SPC)、硫酸小诺霉素(MCR)、硫酸丁胺卡那霉素(AMK)、妥布霉素(TOB)和氯霉素(CHL)为研究对象,选择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Q67)作为指示生物,采用直线均分法设计二元混合物,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浓度-效应数据,运用浓度加和(CA)模型对药物间的毒性相互作用进行评估,并同步分析抗生素联合毒性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暴露时间为12 h时,以半数浓度效应(EC_(50))的负对数pEC_(50)值为毒性指标,5种抗生素的毒性大小顺序为TOB> CHL> MCR> AMK>SPC;4种AG抗生素与CHL的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特点因混合组分的不同而不同,Q67在二元混合物的EC_(50)浓度水平、暴露12 h后,细胞形态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在单个抗生素的EC50浓度、暴露12 h后,细胞明显受损,但损伤程度不同;大部分受混合物作用的Q67的发光相关物质含量在EC_(50)效应下均低于空白组,抗生素及其混合物的作用机制很可能是通过干扰发光菌体内蛋白质合成,进而导致细菌代谢紊乱,最终致其死亡。
张瑾陈如荔姜慧申慧彦洪桂云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青海弧菌Q67二元混合物
抗生素与消毒剂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评估被引量:2
2022年
抗生素与消毒剂普遍存在于水环境中,极易影响生物生存。该文以抗生素硫酸巴龙霉素(PAR)和2种消毒剂次氯酸钙(CAL)与邻苯二甲醛(OPA)为目标污染物,运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MTA)系统测定3种污染物及其混合物对淡水发光菌青海湖菌Q67的毒性,应用浓度加和(CA)与绝对残差(dCA)2种模型对毒性相互作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Weibull函数对3种污染物及其混合物对Q67的毒性数据拟合效果理想(R>0.9,RMSE<0.1),且3种污染物对Q67的抑制率均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通过半数浓度效应(EC_(50))的负对数(pEC_(50))值评判3种污染物的毒性大小顺序:PAR(pEC_(50)=5.75)>OPA(pEC_(50)=3.61)>CAL(pEC_(50)=3.08),CAL和OPA具有明显急性毒性,而PAR无明显急性毒性;除二元混合体系中少部分射线呈部分加和作用,其余二元和三元混合射线均呈现出时间依赖性拮抗作用;依据d CA值热图,二元和三元混合体系的拮抗强度均受组分、暴露时间和混合物浓度比的影响,在二元混合体系中,CAL-PAR-R5射线在暴露时间为12 h的拮抗作用最明显;在三元混合体系中,CAL-OPA-PAR-U5射线在暴露时间为12 h时的拮抗作用最明显。
陈如荔张瑾周娜娜洪桂云秦莹
关键词:抗生素消毒剂青海弧菌拮抗作用
基于作用模式相似性新指标的混合物毒性预测研究——以青海弧菌Q67为例
污染物长期混合暴露是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生物毒性测试实验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等局限性,基于计算的混合物毒性预测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已成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混合物毒性预测方法主要是基于相似作用模式(MOA)...
王泽君
关键词:青海弧菌Q67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
化学品-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及作用模式关键蛋白的探究——以青海弧菌Q67为例
近年来,随着单个化学品及其混合物毒性实验的研究的深入,科学工作者追求的不仅仅局限于毒理学现象,还尝试着去挖掘造成这一现象的机理。基于化学小分子进入机体以后,并非作用于单一蛋白、遵循单一机制,而是作用于细胞、组织、器官不同...
王泽君刘树深
关键词:分子对接相互作用青海弧菌
三类典型消毒剂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评估及机理研究
消毒剂对于控制传染病和病毒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消毒剂的大量使用,由其引发的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暴露。目前已有关于消毒剂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具有毒性的报道。因此,以三类常用的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胍类消毒剂和含氯...
陶梦婷
关键词:消毒剂毒性毒性机制
基于青海弧菌Q67的镀锌废水土壤污染的生物毒性效应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构建针对土壤的生物毒性快速诊断方法,以准确、快速评估污染场地的毒性,确定主导污染物。方法以某镀锌工厂的土壤污染案件为例,在检测分析金属浓度水平的同时,建立基于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急性毒性试验的生物毒性快速检测方法,利用逐步多元回归找出主导污染物。结果推断污染物来自工厂生产过程中直接排放的废水和金属镀件碎屑,污染物浓度与青海弧菌Q67的急性毒性具有相关性,其中主导污染物依次为锌(Zn)、铝(Al)和铜(Cu)。结论基于青海弧菌Q67的发光细菌毒性检测方法可简便、快速确定污染土壤的毒性损害程度并确定主导污染物,可用于污染土壤的急性毒性评价。
陈速敏张元勋尚晶徐国杰
关键词:环境微生物学青海弧菌Q67工业废弃物生物毒性土壤污染

相关作者

刘树深
作品数:238被引量:1,004H指数:2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青海弧菌 青海弧菌Q67 混合物 联合毒性 发光菌
张瑾
作品数:126被引量:302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建筑大学
研究主题:青海弧菌Q67 蛋白核小球藻 离子液体 混合物 拮抗作用
朱文杰
作品数:64被引量:344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发光细菌 青海弧菌 生物发光 生物毒性 发光细菌法
丁武
作品数:128被引量:983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羊奶 电子鼻 青海弧菌 近红外光谱 掺假
徐亚同
作品数:286被引量:2,525H指数:27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废水处理 发光细菌 生物修复 活性污泥 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