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70篇“ 错牙合“的相关文章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牙合畸形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纳入的56例牙合畸形患者(2022.10-2024.3)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的28例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口外弓加强支抗正畸,观察组中28例患者的方案则为微型种植体支抗。将两组患者的正畸效果、咀嚼效率、咬合力展开比对,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指数、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矫正治疗时间及拔牙间隙关闭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磨牙位移量、上中切牙倾角差及凸距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观察发现,观察组的咀嚼效率和咬合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菌斑指数和软垢指数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IL)-1β(IL-1β)、IL-6、IL-8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于牙合畸形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正畸效果理想,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健康状况,减轻炎症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郭金芬杨从兰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口腔正畸微型种植体支抗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牙合畸形患儿效果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牙合畸形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28例)和研究组(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32例)。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头影测量指标、同行评估等级(PAR)指数、上气道形态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上齿槽座角(SNA)、上下齿槽座角(ANB)较治疗前减小且小于对照组,下齿槽座角(SNB)较治疗前增加且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83、2.340、4.601,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PAR指数各项得分及总分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657、2.365、3.785、3.946、3.072、5.105,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上气道总体积较治疗前增加且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5)。结论: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牙合畸形患儿应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可获得良好正畸效果,对改善上气道形态有积极作用,较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可获得更佳头影测量指标及牙合关系。
刘彩凤孙悦杨盼盼
关键词:TWIN-BLOCK矫治器PAR指数
舌功能运动与骨性Ⅲ类牙合畸形骨性和牙性形态特征关系的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成人骨性Ⅲ类牙合畸形患者的舌肌功能运动状况,观察舌功能运动对骨性Ⅲ类牙合畸形骨性和牙性特征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口腔科的骨性Ⅲ类牙合畸形患者89例,测量最适张口(Comfortable mouth opening,CMO)的切牙间距离、舌尖上抬至切牙乳头(Tongue tip extended to the incisive papilla,TIP)的切牙间距离、舌体吸附至腭部(Lingual-palatal suction,LPS)的切牙间距离,计算舌前部的活动度(Mobility of the anterior one-third of the tongue,TRMR-TIP=TIP/CMO),舌后部的活动度(Mobility of the posterior two-thirds of the tongue,TRMR-LPS=LPS/CMO),将舌活动度分为四级。通过头颅侧位片和模型分析测量骨性和牙性指标。比较各分级间舌功能活动度与骨性Ⅲ类牙合畸形骨性和牙性特征的关系。结果:舌前后部活动度三级(低于平均水平)、四级(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的SNB、L1-MP比一级(显著高于平均水平)、二级(平均水平)大;舌前后部活动度一级、二级的Go-Gn-SN°比三级、四级大;舌后部活动度一级、二级的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磨牙间宽度、下颌尖牙间宽度比三级、四级大;舌后部活动度三级、四级的下颌磨牙间宽度比一级、二级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活动度越小,下颌前突越严重,下颌骨向后下旋转趋势越小,下前牙越唇倾。随着舌后部活动度减小,下颌磨牙间宽度增大,上颌尖牙和上颌磨牙间宽度、下颌尖牙间宽度减小。
黄敏赵磊何丽明季红梅周翠玲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
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钉治疗成年人骨性Ⅱ类牙合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5年
应用隐形矫治器治疗成年人骨性牙合畸形,特别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一直是隐形矫治技术的难点之一。本科室于2019年3月收治1例30岁女性患者,患者因“牙不齐,嘴凸”就诊,寻求矫治以改善面型。患者双侧尖磨牙远中关系,上下颌前牙唇倾,深覆盖;影像学检查,ANB角为6.2°,骨性Ⅱ类牙合。通过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配合4枚微种植钉,经过20个月的治疗,患者拔牙间隙关闭完成,牙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前牙内收,下颌骨逆旋,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应用隐形矫治器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可以在成年人拔牙病例中实现良好的牙齿三维方向控制,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类患者提供参考。
张皓岩李欣怡石芯宁李江阳吴聿淼朱宪春
关键词:前磨牙
固定矫正器矫治与活动矫治器联合治疗小儿骨性Ⅲ类牙合对硬软组织的影响探讨
2025年
为骨性Ⅲ类牙合患儿联合使用固定矫正器矫治与活动矫治器治疗,并对患儿的硬软组织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本牙科诊所筛选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骨性Ⅲ类牙合患儿基线资料,共有64例患儿与此次研究要求相符,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活动矫治器牙合垫舌簧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固定矫正器治疗。治疗期间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牙性检测指标、治疗前后硬组织检测指标、治疗前后软组织检测指标、疗效,结果 显示P<0.05说明具有突出性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检测指标、临床疗效对比具有突出性差异(P<0.05),研究组整体指标水平相比对照组更为理想。结论 为小儿骨性Ⅲ类牙合联合使用固定矫正器矫治与活动矫治器,可有效改善对硬组织、软组织的影响,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邱慧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后退下颌治疗骨性Ⅲ类牙合畸形对上气道和睡眠呼吸通气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分析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后退下颌治疗骨性Ⅲ类[牙合]畸形对患者上气道间隙和睡眠呼吸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8例接受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治疗骨性Ⅲ类[牙合]畸形的患者。于正颌手术前3 d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利用Mimics软件重建颅颌面气道的三维模型。测量手术前后气道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以及气道各部分体积变化。利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分别进行单次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记录监测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软腭下缘所在平面矢状径(SP-AP)、截面积(SP-CSA)减小(P<0.05);会厌谷所在平面矢状径(EP-AP)显著减小(P<0.01)、截面积(EP-CSA)减小(P<0.05);术后口咽区气道体积、气道总体积显著减小(P<0.01),会厌区气道体积减小(P<0.05)。术后多导睡眠监测AHI、睡眠效率、平均血氧饱和度、最低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接受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后退下颌治疗骨性Ⅲ类[牙合]畸形的患者术后气道软腭下缘所在平面、会厌谷所在平面矢状径、截面积均减小。口咽区气道体积、会厌区气道体积、气道总体积均显著减小。而术后睡眠呼吸通气功能无变化。
马惠王雯仇岩华泽权
关键词:CBCT多导睡眠监测
锥形束CT测量对骨性Ⅲ类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形态变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究锥形束CT(CBCT)测量对骨性Ⅲ类牙合患者正畸治疗后牙槽骨形态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无锡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50例骨性Ⅲ类牙合患者,并将其纳入治疗组,选取同期未接受正畸治疗的50例骨性Ⅲ类牙合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及牙槽骨密度,以及牙根周围骨密度、牙齿倾斜度及牙齿移动距离。结果:治疗组患者牙槽骨的远中高度(5.89±0.25)mm、近中高度(5.48±0.11)mm、颊侧高度(6.37±0.31)mm及舌侧高度(6.12±0.28)mm均高于对照组的(5.23±0.12)、(5.11±0.08)、(6.01±0.17)和(5.79±0.1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29、19.235、7.200、7.346,P<0.05);治疗组患者牙根位置和鼻底位置的牙槽骨宽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6、26.785,P<0.05);治疗组患者牙槽骨密度和牙根周围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0、6.042,P<0.05),上颌切牙倾斜度和下颌切牙倾斜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0、160.815,P<0.05);治疗组患者牙齿的水平移动、垂直移动、内外移动及旋转距离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57、115.000、75.000、5.728,P<0.05)。结论:在正畸治疗的过程中,CBCT测量具有重要意义及作用,能够实现对牙槽骨形态变化的细致观察和精确量化分析。
朱明敏陈萍袁学进
关键词:正畸治疗
探讨成年人的牙合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成年人的牙合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成年人牙合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畸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口腔咀嚼功能、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口腔咀嚼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修复联合正畸疗法对于成年人牙合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
包颖
关键词:成年人
牙合畸形数字化早期干预与多学科联合治疗
2024年
文章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儿童牙合畸形早期干预和多学科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强调了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进行早期干预的必要性,指出可以利用儿童颌骨的高可塑性,通过简单、温和的方法实现高效矫治。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口腔不良习惯数字化阻断性治疗(如舌刺矫治器)的应用,以及数字化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儿童牙合畸形治疗中的潜力。最后以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为例进行多学科诊疗策略探讨,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合作在确保患者得到科学、有效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刘安琪夏伦果
关键词:数字化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牙合伴牙列缺损疗效探析
2024年
分析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患者,25列为对照组实施口腔正畸治疗,25例为观察组实施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龈沟出血指数、牙龈指数以及菌斑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牙合伴牙列缺损的患者实施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陆磊宗
关键词:口腔正畸错牙合牙列缺损疗效分析

相关作者

卢海燕
作品数:104被引量:297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上气道 骨性 下颌前移矫治器 OSAHS 正畸治疗
方志欣
作品数:136被引量:497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性 畸形 拔牙 口腔矫治器 正畸治疗
黄敏方
作品数:152被引量:381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畸形 骨性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周嫣
作品数:172被引量:553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畸形 骨性 口腔矫治器 口腔正畸 拔牙
刘亚非
作品数:46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功能矫治 错牙合 前牵引 TWINBLOCK 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