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66篇“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相关文章
- 草海桐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在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方面起重要作用。对滨海植物草海桐盐胁迫诱导的Cu/Zn-SOD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为揭示草海桐适应盐碱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盐胁迫的草海桐为材料,运用RACE技术克隆草海桐Cu/Zn-SOD,命名为SsCSD,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构建pBinGlyRed-SsCSD重组质粒。【结果】通过RACE技术获得SsCSD基因全长共1148 bp,其最大开放阅读框(ORF)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保守结构域,属于SOD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定位于叶绿体中,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与已知植物叶绿体Cu/Zn-SOD的氨基酸残基高度同源。同时将SsCSD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inGlyRed进行重组,并成功转入农杆菌GV3101中。【结论】草海桐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基酸序列与同源物种相似度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对进一步通过转基因验证该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 张静文张力文严云香常义陈艳李欣勇
- 关键词:基因克隆
- 金纳米簇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用途及试剂盒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纳米簇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用途及试剂盒,属于荧光检测领域。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用途包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淬灭金纳米簇产生的荧光中的用途;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抗金纳米簇的荧光干扰中的用途。金纳米簇的...
- 胡连哲张玉珍余先容
- 文献传递
- 拟南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解聚的中间态性质被引量:3
- 2020年
- 拟南芥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AtSOD1)是理想的研究植物SOD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模式蛋白,对于理解植物抗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该酶稳定性、活性等基本性质了解得不够充分,影响了相关研究的开展。研究在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AtSOD1蛋白,通过电子顺磁共振波谱(EPR)检测,活性中心电子结构准确。对AtSOD1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其中,AtSOD1的尿素解折叠实验的圆二色谱(CD)结果发现,在225 nm附近出现了一个α-螺旋和β-折叠比例变化的拐点,且当尿素浓度为4~5 mol/L时,天然态AtSOD1解折叠曲线出现了一个平台期。在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检测天然态AtSOD1的物理稳定性时发现,该酶在单体重构为二聚体过程中,也存在两个Tm值,分别为102.2℃和100.5℃。根据上述结果,推测认为,AtSOD1从二聚体解聚为单体过程中存在一个中间态,与该酶结构稳定性有关。
- 刘祚军刘祚军黄胜威李明浩
- 关键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二聚体
- 一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突变体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酶活性测定
- 2020年
-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一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突变体,并检测其酶活性。方法将经热力学优化的Cu,Zn-SOD突变体基因亚克隆至p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SOD1-pET-28a,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在500 mL摇瓶培养条件下,通过改变加入Cu、Zn离子的量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表达的重组蛋白经初步纯化后,测定酶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SOD-pET-28a经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工程菌株在500 mL摇瓶培养条件下培养至10 h左右,A600至3.5左右时加入终浓度为0.1 mmol/L IPTG、0.2 mmol/L ZnCl2、0.5 mmol/L CuSO4,可获得最佳表达量(29.2%);初步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纯度为97.32%,比活为5.08×103U/mg。结论成功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表达了一种经热力学优化的Cu,Zn-SOD突变体,初步纯化的突变体具有较好的酶活性,为进一步摸索大规模生产工艺及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 唐剑光张健锋常东英曹玉锋乔宏雷高洪喜迟春萍
- 关键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原核表达层析酶活性
- 过表达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促进食管癌细胞增殖和Wnt信号通路活化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选取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32例,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OD1表达。将食管癌细胞系KYSE510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腺相关病毒(AAV)-绿色荧光蛋白(GFP)组和AAV-SOD1组。AAV-GFP组和AAV-SOD1组细胞分别转染AAV-GFP和AAV-SOD1重组病毒载体,对照组则加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性、二氢乙锭(DHE)探针检测活性氧簇(ROS)产生、Western blot检测Wnt5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Tukey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与癌旁组织(1.00±0.33)比较,食管癌组织中SOD1 mRNA表达升高(3.76±0.51,t=-25.595,P<0.01)。食管癌中SOD1蛋白表达水平(1.93±0.35)也高于癌旁组织(1.00±0.28,t=-11.734,P<0.01)。转染24、48、72 h后,AAV-SOD1组细胞活性(0.165±0.016、0.283±0.023、0.391±0.036)明显高于对照组(0.133±0.017、0.213±0.028、0.326±0.038)和AAV-GFP组(0.129±0.015、0.209±0.024、0.316±0.032,P<0.01)。转染48 h后,AAV-SOD1组细胞ROS水平(0.757±0.06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079)和AAV-GFP组(1.048±0.108,P<0.01),而SOD1、Wnt5a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AV-GFP组(P<0.01)。结论:SOD1的表达在食管癌中升高,过表达SOD1通过抑制ROS和调节Wnt信号通路活化诱导细胞增殖。
- 张春敭柳紫阳盛银良吴彬宋亚男叶贯超齐宇
- 关键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食管癌细胞增殖WNT活性氧簇
-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DNA相互作用的结构研究
-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胞内的重要抗氧化酶,铜离子是催化活性中心,主要功能是催化超氧阴离子(O2·-)歧化为过氧化氢(H2O2)和O2,维持胞内...
- 王明芳
- 关键词: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DNA相互作用螯合剂小角散射
- 文献传递
- 一种短须裂腹鱼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属于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短须裂腹鱼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克隆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从短须裂腹鱼的肝脏提取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第一条链,采用RACE扩增法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5'‑和3'‑序列...
- 王崇梁银铨
- 文献传递
- 小胸鳖甲胞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被引量:1
- 2019年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主要抗氧化酶家族。基于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小胸鳖甲Micordera punctipennis胞外铜锌SOD的重组蛋白(本文定义为Trx-His-MpecCu/Zn-SOD)。经Ni 2+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后,研究了重组蛋白的部分酶学性质。通过足垫加皮下注射法3次免疫小鼠后,分别用ELI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和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浓度为1.33 mg·mL^-1,酶活力为27.52 U·mg^-1。Trx-His-MpecCu/Zn-SOD在25~45℃具有比较稳定的酶活性,在35℃最高,同时表现出比较广泛的酸碱耐受性(pH3~12),最适pH为9.0,表明重组蛋白的酶活性相对比较稳定。蛋白免疫法制备的鼠抗MpecCu/Zn-SOD多克隆抗体滴度高于1∶819 2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免疫结合重组蛋白Trx-His-MpecCu/Zn-SOD和小胸鳖甲体内天然MpecCu/Zn-SOD,但不能与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的总蛋白结合,说明制备的抗体效价较高且特异性较好。本研究结果为小胸鳖甲ecCu/Zn-SOD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孜拉吉古丽·西克然木马纪库尔班·吐松刘小宁
- 关键词: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 蛋白质转导4型-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蛋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蛋白质转导4型-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融合蛋白(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 4-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 fusion protein, PTD4-Cu,Zn-SOD)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的保护作用。方法按完全随机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组、PTD4-Cu,Zn-SOD组(PTD4-SOD组)。 I/R组、SOD组和PTD4-SOD组在烧灼凝断双侧椎动脉24h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6 min后重新开放,制作CI/RI模型。 SOD组与PTD4-SOD组于再灌注即刻分别经尾静脉注射SOD 6 mg/kg及PTD4-SOD 6 mg/kg,SH组及I/R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等容积PBS液。各组于再灌注2、6、12、24、72h时各取6只断头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大鼠脑海马组织病理改变,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脑海马组织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率。结果h-E染色结果:SH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胞质淡红,胞核蓝染,核仁清晰;I/R组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异常细胞数量增多,胞质、胞核固缩明显,核仁消失,核碎裂,溶解;PTD4-SOD组与I/R组比较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较整齐,异常细胞散在分布,数量较少;SOD组改变介于PTD4-SOD组和I/R组之间。SOD活性检测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SOD组各时点,PTD4-SOD组再灌注12、24、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OD组与I/R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D4-SOD组与I/R组及SOD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细胞凋亡率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SOD组、PTD4-SOD组各时点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组与I/R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D4-SOD组与I/R组及SOD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D4-Cu,Zn-SOD对CI/R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提高脑内SOD活性有效清除自由基有关。
- 杨毅猛薛荣亮孟丽华党莎杰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DNA结合的序列特异性
- 微生物细胞中存在许多感应环境中活性氧(ROS)变化的金属调控蛋白,哺乳动物细胞中也可能存在类似感应胞内ROS变化的金属调控蛋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多类细胞中的抗氧化酶,可以维持胞内ROS稳态。...
- 邱爽
- 关键词:DNA序列特异性结合位点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