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3 篇“ 醛糖还原酶基因 “的相关文章
早期2型糖 尿病肾病与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甲基化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醛 糖 还原酶 (AKR1B1)基因 甲基化水平和早期2型糖 尿病(T2DM)肾病蛋白尿之间的联系。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东莞市厚街医院收治的40例T2DM合并蛋白尿阳性患者作为糖 尿病肾病(DN)组,选择同时期39例诊断T2DM且尿蛋白阴性志愿者作为糖 尿病(DM)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与AKR1B1基因 甲基化水平,并分析AKR1B1基因 甲基化水平与临床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N组患者糖 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 (FBG)、餐后2 h血糖 (2 h P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水平均高于DM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低于DM组(均P<0.05);DN组AKR1B1甲基化水平低于DM组(P<0.05),两组MTHFR甲基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KR1B1甲基化水平与FBG、2 h PG、HbA_(1c)、Scr、BUN、UACR呈负相关,而与e GFR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AKR1B1基因 DNA甲基化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且AKR1B1甲基化水平与FBG、2 h PG、HbA_(1c)、Scr、BUN、UACR呈负相关,与eGFR水平呈正相关,可预估患者T2DM患者病情。 包利文 尹丽明 王少波关键词:醛糖还原酶 甲基化 糖尿病肾病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敲除对小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2023年 目的:研究醛 糖 还原酶 (AR)在小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野生型(WT)小鼠和AR敲除(AR KO)小鼠,制备小鼠脊髓钳夹伤模型,通过BMS评分对比观察损伤后两种小鼠在不同时间点(3、7、14和28 d)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和损伤面积恢复程度;利用试剂盒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后小鼠脊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磷酸化核因子-κB(NF-κB)家族p65、4-羟基壬烯醛 (4-HNE)和活性氧(ROS)的表达。通过体外培养来源于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给予脂多糖 (LPS)及4-HNE联合刺激,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BV2细胞极化状态,Western Blot检测iNOS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WT小鼠相比,AR基因 敲除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损伤区面积显著减小,并且抑制小鼠脊髓损伤区小胶质细胞活化,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性分子iNOS表达水平明显下调。WT小鼠和AR KO小鼠在脊髓损伤后ROS、4-HNE的含量逐渐上升,在损伤后7 d表达较高,并且具有相似的表达变化模式。LPS联合4-HNE刺激BV2细胞系,可抑制M1型相关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16/32(CD16/32)、iNOS和p-p65的表达,促进M2型相关分子精氨酸酶 1(Arg-1)的表达。结论:AR敲除促进小鼠脊髓损伤后4-HNE的累积,减少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姚艳 王玉珏 李渊博 高小川 刘芳芳 张静关键词:脊髓损伤 小胶质细胞 醛糖还原酶 4-羟基壬烯醛 小鼠 博伊丁假丝酵母的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对大肠杆菌发酵产木糖 醇的影响 木糖 醇(C5H12O5)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利用工程菌合成木糖 醇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论文拟研究来源于博伊丁假丝酵母(CandidaBoydin)的xylI基因 (编码醛 糖 还原酶 )对木糖 醇发酵的影响。借助... 唐梅关键词:大肠杆菌 木糖醇 启动子 拷贝数 共表达 文献传递 玉米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ZmAR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干旱和盐胁迫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遭受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严重限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醛 糖 还原酶 属于醛 酮还原酶 超家族成员之一,能够催化醛 类物质转化为相应的醇发挥解毒作用,是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 。在动物疾病方面如糖 尿病中研究... 杨小英关键词:玉米 醛糖还原酶 干旱胁迫 盐胁迫 中国人群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C-106T多态性与2型糖 尿病肾病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探讨中国人醛 糖 还原酶 (AR)基因 C-106T多态性与糖 尿病肾病(DK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中国人AR基因 C-106T多态性与DKD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荟萃统计分析,并检测敏感性及发表偏倚。结果 :共4篇研究、2271例样本纳入分析,其中DKD组711例、对照组1560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AR基因 C-106T多态性与DKD显著相关,T等位基因 携带者发生DKD风险显著升高[OR=1.58,95%CI(1.13,2.22),P=0.008]。显性遗传模型:OR=1.814,95%CI(1.197,2.748),P=0.005;共显性遗传模型:OR=1.744,95%CI(1.185,2.567),P=0.005。但由于纳入研究间样本量差距较大,存在一定发表偏倚。而敏感性分析显示去掉任何一项研究对合并OR值影响并不显著。结论:AR基因 C-106T多态性与中国人DKD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T等位基因 携带者可能存在更高的DKD发生风险。 张并璇 孔勤 赵海玲 李平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醛糖还原酶基因 中国人群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C-106T多态性与2型糖 尿病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探讨中国人醛 糖 还原酶 (AR)基因 C-106T多态性与糖 尿病肾病(DK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 张并璇 孔勤 李平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RNA干扰效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siRNA诱导的日本血吸虫醛 糖 还原酶 (SjAR)基因 转录本和蛋白水平的RNA干扰(RNAi)效应。方法设计并合成2条针对SjAR基因 的siRNA(siRNA-1和siRNA-2)和1条阴性对照siRNA(siRNA-NC)。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6周龄雌性昆明鼠(800~1 000条/鼠),13 d后灌注小鼠肝门静脉收集童虫,每(120±10)条童虫为一组,分别采用电转法和浸泡法对各组童虫进行RNAi处理。电转处理法:向电击杯中分别加入5μg siRNA-1、siRNA-2、siRNA-NC或等体积的焦碳酸二乙酯(DEPC)水(空白对照),经125 V 20 ms方波脉冲电击童虫1次后,继续培养48 h;浸泡处理法:向童虫培养基中加入siRNA-1、siRNA-2或siRNA-NC溶液至siRNA浓度为200 nmol/L,第3天时更换一半新鲜培养基并补充siRNA,共培养5 d。每处理设3个平行对照组。干扰结束后,采用TRIzol法提取虫体RNA和可溶性总蛋白,将RNA反转录为cDNA,以SjGAPDH基因 为内参,实时定量PCR检测SjAR转录本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SjAR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采用siRNA-1、siRNA-2和siRNA-NC电转后,虫体SjAR转录本水平分别为(90.6±16.2)%、(84.2±7.3)%和(105.9±10.3)%,与空白对照组[(100.9±16.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siRNA-1、siRNA-2浸泡后,SjAR转录本水平为(48.6±8.2)%和(73.4±4.7)%,均较空白对照组[(100.0±3.3%)]显著下降(P<0.01),而阴性对照siRNA-NC浸泡后的虫体SjAR转录本的表达水平为(101.43±14.3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条带定量结果显示,以空白对照组为标准,使用siRNA-1、siRNA-2和siRNA-NC浸泡后,SjAR蛋白水平分别为79.0%、97.8%和103.2%。结论使用浸泡法对日本血吸虫童虫SjAR进行RNAi处理可降低靶基因 转录本和蛋白的表达水平。 王树奇 徐斌 刘建 王吉鹏 胡薇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醛糖还原酶 RNA干扰 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5′端(AC)n多态性与糖 尿病肾病、糖 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 尿病(DM)醛 糖 还原酶 (AR)基因 5′端的(AC)n的多态性与糖 尿病肾病(DN)、糖 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型DM患者119例为DM组,根据其同时伴(+)或不伴(-)DN与DPN,将DM组分为四个亚组:DN-/DPN-组、DN-/DPN+组、DN+/DPN-组、DN+/DPN+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62例为正常对照(CON)组。采用聚合酶 链反应(PCR)及尿素/甲酰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色法分析各组AR基因 的二核苷酸(AC)n串联重复序列的多态标记,比较各组间等位基因 频率和基因 型频率。结果:各组中Z-2等位基因 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DN+/DPN+组最高,在DN-/DPN-组最低;Z+2等位基因 频率在DN-/DPN-组显著增高,在DN+/DPN+组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纯合子Z-2/Z-2基因 型频率在DN+/DPN+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而纯合子Z+2/Z+2基因 型频率在DN-/DPN-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论:Z+2等位基因 是2型糖 尿病患者发生DN及DPN的保护性基因 ;Z-2等位基因 是DN易感基因 ,而病程和Z-2等位基因 可能共同促进了DPN的发生。 雷佩佩 刘长山 王秀军 薛亚梅关键词:醛糖还原酶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多态性与2型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醛 糖 还原酶 ( AR)基因 启动子-106 C/T多态性与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关系。方法提取161例并发DR的2型糖 尿病患者(病例组)和213例未并发DR的2型糖 尿病患者(对照组)的DNA,PCR反应扩增含-106 bp位点的DNA片段,限制性内切酶 BfaⅠ酶 切,测定-106 C/T基因 多态性。结果病例组AR基因 CC型和C等位基因 频率分别为53.42%、71.12%,高于对照组的39.91%、36.15%(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基因 型中的CT/TT与DR发病有关(OR=0.579,95%CI:0.383~0.876)。携带T等位基因 的糖 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降低(OR=0.717,95%CI:0.525~0.980)。结论 AR基因 启动子-106 C/T多态性与DR发病有关,携带T等位基因 和CT/TT基因 型的2型糖 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性降低。 任珉 赵莉莉 张莹 师莹 毛用敏 齐秀英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醛糖还原酶 基因多态性 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2型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临沂地区2型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醛 糖 还原酶 (AR)基因 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 尿病患者240例,分为患有糖 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组(DR组)12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115例,另选正常对照组(NDM组)100例。提取外周血基因 DNA,经PCR后应用限制性内切酶 BfaⅠ进行酶 切,酶 切产物于2%琼脂糖 电泳,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结果 1全部研究对象中共见有三种基因 型,CC纯合子等位基因 型,TT纯合子等位基因 型,CT杂合子等位基因 型。2在基因 型频率和等位基因 频率比较中,健康对照组与ND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与DR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DR组与其余两组比较,携带T等位基因 (CT或TT)的频率明显增加。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TT基因 型是DR的危险因素。结论醛 糖 还原酶 基因 启动子区C(-106)T多态性与2型糖 尿病糖 尿病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 张建丽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醛糖还原酶 多态性
相关作者
邹效漫 作品数:56 被引量:392 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2型糖尿病患者 醛糖还原酶 多态性 李少钦 作品数:4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 研究主题: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白内障 核酸杂交 醛糖还原酶基因 醛糖还原酶 伍楚贤 作品数:13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患者 肾病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白内障 陈重娥 作品数:22 被引量:13 H指数:2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 研究主题: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肾病 多态性 糖尿病患者 郭克伦 作品数:4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 研究主题: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白内障 核酸杂交 醛糖还原酶基因 醛糖还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