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006篇“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相关文章
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2024年
本文对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以及抗逆性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首先,我们阐述了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实验流程。其次,我们详细描述了利用该技术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结果,涉及到不同作物品种间特定基因互作关系、新型抗逆基因筛选等方面。最后,针对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局限性问题找到新的解决方法,并对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植物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郭瑾聂祝欣王静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植物
基于核系统酵母双杂交技术的红螯螯虾IAG互作蛋白筛选
2024年
为探究胰岛素样促雄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hormone,IAG)在甲壳动物性别分化过程作用的分子调控途径,挖掘与IAG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的候选蛋白信息,研究使用红螯螯虾促雄性腺及输精管组织构建核体系酵母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IAG互作的候选蛋白,并对关键候选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获得初级文库容量为1.12×10^(7),次级文库容量为1.28×10^(7);成功筛选到25个阳性克隆,共注释到12个蛋白编码基因;克隆获得关键候选蛋白的编码基因muc5acl(Mucin-5AC-like)的CDS全长474bp;半定量与荧光定量表达结果表明,muc5acl在红螯螯虾的促雄性腺、精巢及输精管中特异表达,且在雄性个体促雄性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间性,在输精管中的表达则相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雄性激素的分泌及精子运输过程,并与间性红螯螯虾的性腺发育有关。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IAG调控红螯螯虾间性性别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周焕陈红林刘峰欧阳苗峰楼宝顾志敏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红螯螯虾
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对与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σNS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筛选
2024年
目的:探讨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中与纳尔逊海湾正呼肠孤病毒(NBV)σNS蛋白相互作用(互作)的宿主蛋白,阐明宿主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σNS蛋白的诱饵质粒pGBKT7-S3,采用测序技术验证诱饵质粒在Y2H酵母细胞中的准确表达。将pGBKT7-S3和pGADT7质粒分别和共同转化至Y2HGold酵母细胞中,涂布于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确认σNS蛋白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不能自行激活报告基因。诱饵质粒pGBKT7-S3与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的cDNA文库进行杂交,对编码互作蛋白的阳性克隆进行质粒抽提,阳性测序结果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与NBVσNS互作的蛋白。对互作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STRING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筛选出61个阳性克隆。DNA测序分析和BLAST比对分析去除23个未匹配到数据库和测序基本相同的阳性克隆。阳性测序结果通过Uniprot数据库检索筛选得到38个与NBVσNS互作的蛋白,31个蛋白参与细胞生物过程,36个蛋白是细胞解剖成分,31个蛋白具有结合功能,5个蛋白是线粒体呼吸链组成部分,7个蛋白是核糖体蛋白和核糖体大小亚基的组成部分,2个蛋白参与铁代谢稳态。GO功能富集分析,互作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BP)富集在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学调节、定位和对刺激的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是细胞解剖成分和含蛋白复合物;分子功能集中在结合、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和转运活性等方面。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蛋白在遗传信息处理途径的翻译、折叠、分类和降解信号通路中高度富集,在机体系统中主要与消化系统有关联;与多种病毒性传染病和癌症有关联。STRING分析,互作蛋白涉及核糖体蛋白类、蛋白修饰类、代谢类和免疫蛋白类等功能蛋白。结结论论:成功筛选出与NBVσNS蛋�
孙绿茵马竹萍李润林李永刚陶晓莉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运动蛋白互作的西方烟蛋白
2023年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是蔷薇科果树上的一种重要病毒,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以具有基因沉默抑制子功能的运动蛋白(movement protein,MP)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其互作的西方烟37B(Nicotiana occidentalis 37B)蛋白。构建了库容量为9.6×10^(6)CFU、平均插入片段>1 kb的西方烟cDNA文库,从中筛选到15种蛋白,涉及植物光合作用、ATP合成代谢、过氧化物代谢、氨基酸代谢、抗逆等过程,可为解析ACLSV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和方向。
张磊李文琦孙平平张斌李正男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新孢子虫NcSRS2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
2023年
【目的】筛选与鉴定与新孢子虫NcSRS2蛋白相互作用的Vero细胞蛋白。【方法】从Nc1株犬新孢子虫速殖子中提取DNA作为模板,PCR扩增NcSRS2基因,克隆于pGBKT7表达载体,构建诱饵载体pGBKT7-NcSRS2,转化入Y2H酵母感受态细胞,进行自激活活性验证和细胞毒性检测。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转化诱饵载体pGBKT7-NcSRS2的Y2H酵母菌株与Vero细胞cDNA文库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与NcSRS2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对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用BLAST分析,筛选出与NcSRS2存在相互作用的Vero细胞蛋白质。【结果】诱饵载体pGBKT7-NcSRS2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可用于文库筛选。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2个与NcSRS2相互作用的Vero细胞成分,分别是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1和STMN2。【结论】本研究首次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与新孢子虫NcSRS2相互作用的Vero细胞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犬新孢子虫NcSRS2参与黏附及入侵宿主细胞的机制奠定基础。
金春梅周博宇姚远吴保义吴保义李红旺于龙政
关键词:犬新孢子虫酵母双杂交
基于酵母双杂交技术的绒山羊波形蛋白互作蛋白鉴定被引量:2
2022年
为进一步探索波形蛋白(vimentin)调控绒山羊绒毛生长的作用机制,以内蒙古遗传种子资源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肤中的毛囊组织为材料,利用PCR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对根据GenBank中山羊的vimentin蛋白序列,运用蛋白质互作在线软件预测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采集免疫共沉淀数据筛选出肌动蛋白(ACTB)和vimentin进行基因引物设计、克隆、酵母表达载体构建和蛋白互作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克隆出绒山羊vimentin基因CDS区序列的长度为1 401 bp, ACTB基因CDS区序列的长度为1 128 bp;构建了酵母表达载体;试验组共转化pGBKT7-vimentin与pGADT7-ACTB的Y2HGold菌株在二缺板SD/-Trp/-Leu/X-α-GaL/AbA培养基和四缺板SD/-Trp/-Leu/-His/-Ade/X-α-GaL/AbA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出淡蓝色菌落,而在对照组共转化pGBKT7空质粒与pGADT7-ACTB重组质粒的二缺板SD/-Trp/-Leu/X-α-GaL/AbA培养基上长出白色菌落,表明共转化的pGBKT7-vimentin与pGADT-ACTB重组质粒的下游报告基因Lac被激活,共转化pGBKT7空质粒与pGADT7-ACTB重组质粒的下游报告基因Lac未被激活。提示:vimentin与ACTB两种蛋白间存在相互作用。
肖红梅胡小玉梁加越冯娟王笑冰王东
关键词:波形蛋白酵母双杂交绒山羊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鉴定非洲猪瘟病毒E120R蛋白的互作宿主蛋白
2022年
【目的】探讨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衣壳蛋白E120R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确定与E120R蛋白互作的宿主蛋白。【方法】将ASFV分离株CADC_HN09株E 120 R基因合成并克隆于pGBKT7表达载体,获得pGBKT7-E120R诱饵质粒,同时构建E 120 R基因截短表达质粒pGBKT7-E120R-1(1-61位氨基酸)和pGBKT7-E120R-2(62-122位氨基酸)。经毒性和自激活性检测后,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对骨髓巨噬细胞(BMDMs)cDNA均一化酵母文库进行初步筛选,以获得与ASFV E120R蛋白互作的蛋白。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并经免疫共沉淀试验验证,确定互作的宿主蛋白。筛选的宿主蛋白经webgenstal在线分析网站初步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确定所筛选的宿主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与信号通路。【结果】诱饵质粒pGBKT7-E120R-2无毒性和自激活性,可用于文库筛选。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从BMDMs cDNA均一化酵母文库中初步筛选到46个阳性克隆并进行回转验证,经NCBI数据库序列比对分析共获得29个宿主蛋白。免疫共沉淀试验结果显示,多聚胞嘧啶结合蛋白2(PCBP2)和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均与E120R蛋白存在互作。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所筛选的宿主蛋白可参与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应激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宿主蛋白可参与抗原呈递、铁死亡和坏死性凋亡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ASFV E120R蛋白可与宿主免疫应答、细胞死亡等信号通路相关的多种宿主蛋白互作,为进一步研究ASFV E120R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崔帅王洋郭晓宇陈世钰蒋亚君庞忠宝黄建新孟凡峰姜一曈朱鸿飞贾红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绵羊微管解聚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
2022年
采用TRIzol法提取绵羊卵巢组织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绵羊微管解聚蛋白基因(STMN1)的编码区序列;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诱饵表达载体p GBKT7–STMN1,鉴定该诱饵蛋白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自激活活性、细胞毒性和表达情况;利用诱饵质粒p GBKT7–STMN1从绵羊卵巢组织细胞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互作的宿主蛋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诱饵质粒p GBKT7–STMN1,并对酵母细胞无自激活活性和细胞毒性作用,且能在酵母细胞中正常表达;筛选获得12个与STMN1相互作用的克隆,经测序比对分析和点对点验证,得到CREB和FOXM1共2个互作的宿主蛋白,这2个蛋白可能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周期、凋亡等过程。
张丽萌李闰婷聂晓宁李玉华刘爱菊邢真真聂文营马润林王林青陈龙欣
关键词:绵羊诱饵载体CDNA文库酵母双杂交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精子发生相关蛋白BBOF1和MZIP2的互作分子
哺乳动物的精子发生是从精原干细胞发育成精子的一个复杂的细胞分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精原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单倍体圆形精细胞,以及圆形精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变化形成成熟的长形精子,任一阶段出现错误都...
周奕晴
关键词:男性不育精子发生减数分裂酵母双杂交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强大且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细胞内稳定的蛋白互作,而且可以检测微弱的或者瞬时的蛋白相互作用。实验方法具有成本低,易操作,设计简单等一系列优点,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众多生物学相关领域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本文对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刘国涛张树宇魏凯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生物学实验酵母双杂交系统分子生物学技术蛋白相互作用

相关作者

成军
作品数:1,430被引量:5,878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反式激活基因 肝炎病毒 克隆
王琳
作品数:1,095被引量:5,076H指数:3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克隆 酵母双杂交 酵母双杂交技术
李克
作品数:144被引量:570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酵母双杂交技术 克隆 反式激活
刘妍
作品数:610被引量:1,590H指数:2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反式激活 反式激活基因 克隆
梁耀东
作品数:39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
研究主题:酵母双杂交 丙型肝炎病毒 酵母双杂交技术 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