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篇“ 郭沫若历史小说“的相关文章
郭沫若历史小说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2016年
郭沫若历史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较早的现代历史小说。具有历史学家和作家双重身份的郭沫若在其历史小说的建构中将"诗心"融入"历史",在"史"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解码,颠覆性的重构了照进现实的"历史性氛围"。论文以新历史主义视角读解郭沫若历史小说及其现实意义。
杨另豪
关键词:历史小说新历史主义
郭沫若历史小说的浪漫气质
2014年
一位在艺术上成熟的作家,其创作风格不仅稳定且贯穿于他的所有艺术创作中。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郭沫若,所创作的历史小说中,就人物塑造、物象摹写、遣言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极富浪漫气质,分析郭沫若小说中的浪漫情怀,对于整体上把握郭老的艺术创作风格是有意义的。
王开志周洪林
关键词:历史小说浪漫情怀
郭沫若历史小说研究述略
2007年
郭沫若历史小说主要以《豕蹄》集为代表,基于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历史小说形式和内容的特别,很有必要对其进行重读重评。
张华
关键词:历史小说
郭沫若历史小说与表现主义
2006年
虽然郭沫若历史小说创作受到多种文艺流派的影响,但他创造性地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倾向。作者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寄托富有现实意义的抽象题旨,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小说《豕蹄》的泛表现主义艺术风格。
魏红珊
关键词:历史小说表现主义
郭沫若历史小说与表现主义被引量:1
2006年
虽然郭沫若历史小说创作受到多种文艺流派的影响,但他创造性地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倾向。作者运用表现主义的艺术形式寄托富有现实意义的抽象题旨,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历史小说《豕蹄》的泛表现主义艺术风格。
魏红珊
关键词:历史小说表现主义
历史的心灵镜像——郭沫若历史小说被引量:3
2004年
郭沫若历史小说可分为前后两期 ,其前后期历史小说的思想脉络与郭沫若的思想脉络一致。不仅叙述者与郭沫若自我的思想历程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而且被叙述的主要历史人物也常常与郭沫若的自我构成互文关系 ,郭沫若的自我形象常常隐藏在叙述者与部分历史人物的身影里 ,他们互为投射自我的心灵镜像。之所以如此 ,与郭沫若不“博考文献” ,更不求“言必有据” ,而是“借着古人的皮毛来说自己的话”
李兴阳
关键词:郭沫若历史小说
鲁迅与郭沫若历史小说陌生化特征比较被引量:4
2004年
"陌生化"是俄苏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术语,它强调通过对作品中陌生化因素的研究,分析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性。本文从形象、描写方法、本事和情节、语言四个方面分析鲁迅的《故事新编》与郭沫若历史小说所具有的陌生化因素。
廖久明
关键词:《故事新编》历史小说陌生化
试论郭沫若历史小说的图画感——郭沫若历史小说叙事艺术之三
2003年
郭沫若历史小说多运用场景叙事 ,具有相当强烈的画面感 ;它往往以“推”镜头引入画面 ,重点突出 ,极具动感 ;其画面色调暖和、构图轻描淡写又极富层次 ;对白和独白使画面得以流动。
陈伟华
关键词:历史小说画面叙事
郭沫若历史小说叙事艺术探微
2002年
郭沫若历史小说多运用场景叙事 ,具有相当强烈的画面感 ;它往往以“推”镜头引入画面 ,重点突出 ,极具动感 ;其画面色调和暖不失震撼力、构图轻描淡写又极富层次感 ;对白和独白使画面和情节得以流动。这些手法使其叙事在整体上产生一种“空潭泄春 ,古镜照神”的效果。
陈伟华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小说叙事艺术
诗情与史识的结晶——郭沫若历史小说浅论被引量:2
2002年
郭沫若历史小说遵循“注重史料的解释和对于现实的讽喻”的创作观念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审视历史 ,传达深广的时代忧患意识 ,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情感 ,达到历史、现实和自我三者的有机结合 ,营造崇高的悲剧美 ,采用心理分析的表现手法 ,推动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现代化进程。
廖锋
关键词:忧患意识主体情感悲剧美历史小说

相关作者

陈伟华
作品数:68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
研究主题:电影改编 基督教文化 《阿Q正传》 中国电影 小说叙事
廖锋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
研究主题:郭沫若历史小说 史识 诗情 小诗 泰戈尔
魏红珊
作品数:57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表现主义 中西绘画 中西 《女神》 文化身份
李兴阳
作品数:109被引量:21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乡土小说 乡土 电视剧 叙事 西部文学
王开志
作品数:19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散文 当代散文 诗化散文 审美特质 中国现当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