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19篇“ 遗存“的相关文章
秦岭保护视角下的工业建筑遗存更新实践——以翠华山游客服务中心改造为例
2025年
秦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问题备受重视,其保护区内废弃厂房的改造更新更是保护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以翠华山游客服务中心改造项目为例,首先对其项目区位、现状及改造问题进行分析,继而从功能空间、建筑立面、细部构造及绿色建筑四个方面对旧厂房建筑进行梳理重塑,为自然保护区内的工业建筑改造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陈琰贾琪王超伟刘淇
关键词:构造设计绿色建筑
了不起的文化遗存
2024年
导语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德阳市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参观“世纪逐梦”“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陈,了解三星堆遗址发掘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
邹文武袁华琳
关键词:古蜀文明文化遗存三星堆遗址
大运河宗教文化遗存介绍
2024年
大运河不仅是贯通南北的水利交通命脉,也是我国各宗教交流传播的重要线路,沿线宗教活动场所遍布,宗教遗产汇集,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特别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宗教中国化特点,成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江苏省民宗委“我国宗教中国化江苏实践研究中心”协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大运河文化与宗教中国化研讨会”于2023年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大运河沿岸的宗教文化,系统总结大运河文化对于推进宗教中国化的价值与经验,为新时代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提供有益借鉴和深刻启发。本刊陆续刊登研讨会的相关论文,以飨读者。
姜师立
关键词:大运河宗教活动场所文化遗存
许昌三国文化在鄢陵的遗存
2024年
三国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重要的地位。许昌至今留有诸多三国文化遗存及传说,其中鄢陵县的三国文化遗存也相当丰富,要传承和弘扬三国文化,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本土三国文化元素及影响,擦亮许昌三国文化名片。
吴燕杰
关键词:三国文化
辽宁本溪地区金代文化遗存探究
2024年
金朝时期是本溪地区发展的重要时期。本溪地区拥有数量可观的金代文化遗存,其中分为城址、遗址、墓葬、窖藏及其他遗存等四类,共47处。本溪地区金代文化遗存具有利用前代遗存、种类丰富、多临近水源等特点。通过对本溪地区金代文化遗存的考述,既体现出金代时期本溪地区诸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交流、以及交融,也体现出金代本溪地区社会风貌的变化与发展。
马业杰
关键词:金代文化遗存社会风貌多民族文化
“周处除三害”的历史遗存
2024年
近日,电影《周处除三害》在影院热映,其片名及背后的历史故事也引发了观众的探究兴趣。电影讲述了通缉犯陈桂林决定在自首之前,除掉排名在自己之前两名逃犯的故事,其行为是受了古代传说故事“周处除三害”的启发。
成长
关键词:历史遗存传说故事片名
文物遗存与游戏媒介的交融传播
2024年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中国文物遗存的文化传播之路出现了新的选择。游戏媒介的迅速发展为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文物遗存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实物,通过高技术力在游戏中进行复现传播,并依靠游戏媒介的“沉浸感”和“参与感”为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凭借游戏媒介传播文物既能打破受众与文物之间的时空限制,也能摆脱线上博物馆在文物图像清晰度和观看视角自由度方面的桎梏。《黑神话:悟空》在游戏中还原了大量中国文物遗存样貌,而《原神》则通过与三星堆博物馆的线上线下联动,通过游戏媒介传播中国文物遗存风貌,增强了国产游戏在国内外市场的文化影响力。游戏作为沟通高低语境并突破文化壁垒的有效方式,在文化传播中有其独特力量,游戏媒介也是提升文物影响力、打破中西方文化话语格局的有效途径之一。
许家璇
关键词:文化传播研究
广西北部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概述
2024年
广西北部湾地区地貌类型丰富,河流众多,有山岗、洞穴、滨海贝丘等类型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章对广西北部湾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进行初步梳理,阐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现状、类型及特征,并对年代问题进行探讨。
陈虞添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中原地区龙山时代出土动物遗存分析
2024年
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与当时的饮食、生产、祭祀甚至战争等各类行为直接相关,是我们认识先民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龙山时代,中原地区上继仰韶文化传统,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动物遗存。本文主要对河南地区王城岗遗址、瓦店遗址和新砦遗址,山西地区陶寺遗址以及河北地区乡观遗址等中原地区典型遗址出土动物遗存进行研究探讨。总体来说,中原地区形成了以圆田螺、家猪、鹿科动物为主的较为固定的动物利用模式。
逯沛锡
关键词:龙山时代动物遗存家畜饲养
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期再探
2024年
关中地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核心区域之一,其中仰韶晚期遗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出土材料丰富,处于仰韶时代向龙山时代转变的关键期。通过梳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典型遗存,并结合最新发现的泾阳蒋刘遗址出土材料,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遗存分为“蒋刘期”“半坡四期”“泉护二期”三个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前后相继,关系密切,代表了关中地区仰韶晚期早、中、晚三个时段。
裴学松

相关作者

赵志军
作品数:183被引量:2,130H指数:28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遗址 植物遗存 浮选结果 浮选 苏北盆地
靳桂云
作品数:116被引量:691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遗址 龙山文化 农业 植物 植物遗存
孙永刚
作品数:89被引量:249H指数:11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
研究主题:植物遗存 红山文化 遗址 新石器时代 植物
陈全家
作品数:453被引量:1,445H指数:19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棉花 海岛棉 旧石器地点 陆地棉 旧石器时代晚期
靳松安
作品数:48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沟湾遗址 遗址 聚落 遗存 仰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