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7篇“ 逼尿肌“的相关文章
一种具有膀胱尿锻炼功能的引流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膀胱尿锻炼功能的引流装置,沿介质流动方向设置于一导尿管和一排尿管之间以连接导尿管和排尿管;其属于引流装置领域。包括:连接件,具有与导尿管连通的连通腔;形变膜,安装于连通腔内壁,且具有一个与连通腔连...
滕杭丽
形状记忆合金驱动的人工尿系统
2024年
针对神经源性、源性膀胱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现状,从工程学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人工尿系统。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的形状记忆效应,设计了由无线能量传输模块、控制模块、反馈模块和执行模块组成的系统结构,旨在实现符合人体尿动力学规律的辅助排尿。文中首先建立了人体膀胱的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人体膀胱的储尿和辅助排尿过程,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结合SMA弹簧的数学模型,对SMA弹簧致动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其次,结合实验数据推导了SMA弹簧温度-自由高度方程;然后,结合热力学公式和弹簧数学模型推导了系统控制方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开环控制策略;最后,基于系统的反馈模块,设计了比例积分微分(PID)闭环控制策略,并搭建模拟实验平台研究了系统的尿流率特性。结果表明:系统原理可行,辅助排尿过程连续可控,在应对不同尿液容量时两种控制策略均能实现符合人体尿动力学规律的辅助排尿。文中结果可为设计适用于临床的人工尿系统提供指导,也可为其他以SMA弹簧作为致动器的植入装置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李笑李亚鹏
关键词: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尿动力学
用于治疗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和尿过度活动的组合物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缓解平滑疾病的一种或多种病征或症状的方法。本披露的组合物可以包含含有编码Maxi‑K通道肽的核酸的质粒载体。本披露的组合物能以单一单位剂量向至少两个或更多个部位尿内给予。
阿诺德·梅尔曼乔治·克莱斯特卡尔-埃里克·安德松
用于治疗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和尿过度活动的组合物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缓解平滑疾病的一种或多种病征或症状的方法。本披露的组合物可以包含含有编码Maxi‑K通道肽的核酸的质粒载体。本披露的组合物能以单一单位剂量向至少两个或更多个部位尿内给予。
阿诺德·梅尔曼乔治·克莱斯特卡尔-埃里克·安德松
尿不稳定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并急性尿潴留后的尿动力学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尿不稳定(DI)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急性尿潴留(AUR)后的尿动力学影响。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50例BPH和AUR的DI患者的尿动力学评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有膀胱出口梗阻(BOO),40人接受了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10人接受了保守治疗,70-79岁组患者发生DI的例数占比最高。所有患者中有35例存在尿不稳定(DI),8例尿无力,4例手术患者术后膀胱顺应性增加。40例患者在TURP术后3个月进行尿动力学检查,以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尿动力学测量结果和患者的主观感受,DI的幅度与尿的收缩力呈正相关。结论术前患者DI幅度升高越大,尿收缩功能就越强,术后效果越满意,而膀胱顺应性增加和尿无力的患者,术后效果较差。因此,尿动力测试对于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术后效果具有临床意义。
胡蒙蒙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逼尿肌不稳定急性尿潴留尿动力学
行为治疗联合提肛训练应用于尿不稳定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联合提肛训练应用于尿不稳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方法以在福建省仙游县总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166例尿不稳定BPH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83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入提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行为治疗。观察2组的尿失禁发生情况、勃起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术后30 d、60 d及90 d,观察组的尿失禁发生率和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同时间点的对照组低(P均<0.05)。术后90 d,2组的最大尿流率均快于刚拔管时,残余尿量均少于刚拔管时(P均<0.05),且观察组的2项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90 d,2组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5项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对尿不稳定的BPH患者进行行为治疗联合提肛训练,能有效降低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陈磊群朱高英叶显凤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逼尿肌不稳定尿失禁
穴位三部曲联合康复训练对尿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 探讨穴位三部曲联合康复训练对尿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尿动力学、尿道外括约电图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52例尿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予常规间歇导尿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2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三部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尿动力学、尿道外括约电图、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两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膀胱容量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最大尿流速率时尿压力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道外括约电图检测的排尿前振幅值、常用对数TL值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排尿中振幅值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推拿、穴位贴敷三部曲联合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尿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尿动力学,提高膀胱顺应性,降低尿路感染及损伤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张杏金梅王传思
关键词:康复训练尿动力学
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对伴有尿收缩力低下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4年
目的技探讨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剜除术(GreenL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尿收缩力低下(DU)的效果。方法去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行GreenLEP治疗的157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3.2±7.9)岁,病程4(2,8)年。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前列腺B超(或增强MRI)检查。术前前列腺体积为42.1(34.2,59.4)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27.9±3.4)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为(5.1±0.8)分,术前残余尿量(PVR)为40.0(20.0,80.0)ml,术前最大尿流率(Q_(max))为4.0(2.0,7.0)ml/s。以膀胱收缩力指数(BCI)<100作为DU的诊断标准,将BPH患者分成DU组和非DU组。DU组76例,非DU组81例。术后3个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比较术前术后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参数(PVR、Q_(max))的变化。本研究中,将术后3个月复查PVR<20ml且Q_(max)>10ml/s定义为治疗成功,否则为治疗失败。根据治疗结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BCI预测治疗效果的的最佳截断值,根据BCI最佳截断值将DU患者分为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分析非DU组、轻度DU组、重度DU组术前主观指标(IPSS、QOL)和客观参数(PVR、Q_(max))的差异,以及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变化值(术后值与术前值的差)的差异。结果15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时间6(5,8)d。术后随访3个月,非DU组治疗成功78例,治疗失败3例;DU组治疗成功64例,治疗失败12例。根据ROC曲线,BCI取最佳截断值为57.5,故轻度DU组(57.5≤BCI<100)56例,重度DU组(BCI<57.5)20例。术前3组患者年龄、病程以及前列腺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非DU组、轻度DU组、重度DU组的IPSS分别为(26.8±3.4)、(28.6±3.0)、(30.6±2.4)分,QOL分别为(4.9±0.9)、(5.2±0.7)、(5.7±0.5)分PVR分别为50.0(20.0,90.0)、20.0(10.0,50.0)、60.0(27.5,165.0)ml,Q_(max)分别为4.0(2.0,7.0)5.0(4.0,6.0)、0(0,2.3)ml/s。非DU组术前IPSS和QOL均明显低于轻度DU组和重度DU组(P<0.05)。
全晶薛文彬黄新冕徐智慧黄邦高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激光手术绿激光
隔姜隔盐灸“神阙”对尿过度活动大鼠膀胱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隔姜隔盐灸“神阙”对尿过度活动(DO)大鼠膀胱ATP敏感性钾离子(K_(ATP))通道的影响,探讨灸法治疗DO的部分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采用胸(T)10完全脊髓横断术建立DO大鼠模型,纳入成模大鼠2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隔姜隔盐灸组、拮抗组,每组9只,另取9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隔姜隔盐灸组予隔姜隔盐灸“神阙”,拮抗组每日腹腔注射K_(ATP)通道特异性拮抗剂格列本脲后予隔姜隔盐灸“神阙”,两组均每次连灸3壮,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K_(ATP)通道四聚体亚基(SUR2B)在大鼠膀胱中的分布及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膀胱组织SUR2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膀胱充盈期间出现密集且大幅度的尿期相性收缩,漏尿前5 min尿期相性收缩发生频率及幅度均升高(P<0.001),膀胱灌注量升高(P<0.001),排尿阈值压降低(P<0.001);膀胱组织中SUR2B的表达、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01)。与模型组及拮抗组比较,隔姜隔盐灸组上述指标均逆转(P<0.01,P<0.001,P<0.05)。结论:隔盐隔姜灸“神阙”能够降低DO大鼠膀胱充盈期间尿期相性收缩的频率及幅度,延长首次期相性收缩发生时间,其机制可能为上调DO大鼠膀胱组织中K_(ATP)通道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进而促进钾离子的外流,抑制钙离子的内流,提高储尿尿的稳定性。
廖宇翔刘璐付渊博陈鹏张涛张帆温雅丽王少松杜鑫杨骏魏江艳安琪贾舒涵刘慧林李彬
关键词:艾灸逼尿肌过度活动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经皮胫神经电刺激联合电针调节骶3神经治疗对脊髓损伤尿过度活动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经皮胫神经电刺激(PTNS)联合电针调节骶3神经治疗对脊髓损伤尿过度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尿过度活动患者4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及电针调节S3神经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TNS治疗(电刺激双侧胫神经, 频率10 Hz, 脉宽200 μs), 每日1次, 每次20 min, 每周治疗5 d, 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 通过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排尿日记(详细记录和计算患者72 h排尿情况, 包括24 h总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流动力学、排尿情况及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的首次非自主尿收缩的膀胱容量(IDCV)、充盈期最大尿压(P_(det·max))、膀胱顺应性(BC)、残余尿尿道括约电图TL值(LgTLR)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发现, 观察组治疗后的首次IDCV、BC、LgTLR分别为(167.3±37.0)ml、(12.4±4.0)ml/cmH_(2)O和(0.24±0.06),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41.3±32.4)ml、(9.8±3.8)ml/cmH_(2)O和(0.15±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P_(det·max)[(36.4±17.5)cmH_(2)O]、残余尿[(100.5±22.2)m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49.6±19.8)cmH_(2)O和(131.3±23.4)ml], 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的日平均单次尿量和I-QOL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 而24 h总排尿次数和24 h尿失禁次数显著减少(P<0.05), 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这些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TNS联合电针调节S3神经治疗可有效地抑制脊髓损伤尿过度活动, 减少尿失禁。
孙燕沈雅萍钟亮顾旭东傅建明李亮陶林花吴彩虹
关键词:电针脊髓损伤逼尿肌过度活动

相关作者

宋波
作品数:607被引量:2,708H指数:2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研究主题:膀胱 逼尿肌不稳定 逼尿肌 尿动力学 前列腺炎
金锡御
作品数:371被引量:1,815H指数:2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逼尿肌不稳定 尿动力学 逼尿肌 膀胱 膀胱肿瘤
廖利民
作品数:464被引量:1,891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脊髓损伤患者 逼尿肌过度活动 神经源性
方强
作品数:153被引量:610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膀胱 尿动力学 逼尿肌 逼尿肌不稳定 CAJAL间质细胞
熊恩庆
作品数:229被引量:1,027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尿动力学 膀胱 逼尿肌 外科手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