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3篇“ 退耕地“的相关文章
一种荒漠草原退耕地修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荒漠草原退耕地修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小面积育苗技术: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灌溉与施肥、起苗;(2)大面积栽植技术:选地整地、苗木选择、调运与假植、机械栽植或人工栽植、管护。本发明的修复方...
金净阿拉塔宋晓辉陈翔邢旗刘亚玲包海龙胡怒斯吐王泽张健杨红艳张晓严王雅茹丁奋谦
文献传递
草甸草原区退耕地的牧草-水分-氮肥耦合机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在呼伦贝尔建植不同种植模式的人工草地,研究补水、施氮和牧草类型3个因素对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植物营养成分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旨在揭示呼伦贝尔地区退耕地人工草地的水肥耦合机制,筛选建植管理的最优模式。【方法】试验在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进行,2016年6月6日试验开始,设置3个因素试验,即牧草类型(Pasture)、施氮水平(Nitrogen)和补水处理(Irrigation)。牧草类型设紫花苜蓿单播(P1)、无芒雀麦单播(P2)、紫花苜蓿无芒雀麦1﹕1混播(P3)3个处理;施氮水平设不施氮(N0)、低氮(N1:75 kgN·hm^-2·a^-1)和高氮(N2:150 kgN·hm^-2·a^-1)3个水平,每年追施氮肥(化学纯尿素)两次分别于成苗(返青)期和分蘖期撒施;补水设不补水(I0)和补水(I1)两个水平,每年6、7、8月补水3次,补水20 mm·m^-2。重复4次,共计72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7 m×10 m,行距1 m。在2016、2017年测定草地生物量、营养成分(植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以及土壤养分(土壤全氮、有机碳和pH)。【结果】(1)播种当年(2016年)的产量对(N)、(I)、(P)和(P×I)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2017年两次测定的产量对(N)、(P)、(P×I)、(P×N)、(N×I×P)等试验因素的响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并且混播(P3)在不补水(I0)条件下低氮(N1)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组(P<0.05),平均达到17801.19 kg·hm^-2。(2)2016年和2017年的粗蛋白(CP)含量均表现为P1处理>P3处理>P2处理,2016年P1、P2和P3处理在补水条件相同时均表现为CP含量随着氮水平增加而增加,其中P1N2I0显著高于P1N0I0、P1N1I0、P1N1I1(P<0.05),达到最大(19.08%);2017年P3在I0条件下N1水平的粗蛋白(CP)含量(15.12%)显著高于N0(P<0.05)。(3)施氮和补水均倾向于促使土壤有机碳(SOC)含量负增长,全氮(TN)含量正增长,pH值负增长,其中表层土壤SOC增长量�
李达方华军王笛徐丽君唐雪娟辛晓平聂莹莹乌仁其其格
关键词:人工草地施氮群落生物量土壤养分
林芝地区不同植被类型退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对林芝地区退耕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退耕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差异。林芝县布久乡杰麦村退耕还林核桃地内土壤结构疏松,土壤田间持水量大,土壤物理性质最好,其次为同村的退耕还林柳林地、米林县羌纳村退耕还林核桃地,后山退耕还草地最差。从化学性质看,米林县羌纳村退耕还林核桃地的有机质、N、P、K等养分含量最高,说明米林县羌纳村退耕还林核桃地的化学性质最好。
祁凯斌刘杨军池瞻仲江白旦增曾加芹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
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被引量:31
2007年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特征、物种多样性以及相似性特征。结果表明:阴、阳坡12个样地的土样中,共萌发了28种2 442株幼苗,隶属于11科23属;0~5 cm土层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变动于(900.1±351.3)^(6 466.8±1 708.4)粒.m-2之间,5~10 cm土层的值变动于(116.7±61.4)^(2 466.7±914.4)粒.m-2之间;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的总密度都呈明显的递减趋势;阳坡的土壤种子库密度为阴坡的2.2~3.4倍;猪毛蒿和臭蒿是退耕地阳坡样地土壤种子库的优势物种,阴坡样地的优势物种是猪毛蒿;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的均匀度与退耕年限呈显著正相关,丰富度和多样性基本上呈上升趋势,生态优势度则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优势种趋向不明显;样地种子库组成成分的相似性分析表明,退耕演替的过程基本上也是土壤种子库空间异质性加大的过程。
白文娟焦菊英张振国
关键词:退耕地土壤种子库植被恢复黄土丘陵沟壑区
退耕地面积测量的探讨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满足退耕地要实测面积的要求,文章介绍了适耕地实测的方法:近似分割法、近似割补法、平均高法、三边求积法、闭合导线法、极座标法等,并介绍各种方法的测量、计算技术,建议用罗盘仪闭合导线法测定小班面积,用极座标法测定农户地块面积。
张建位
关键词:面积测量退耕地
罗盘仪闭合导线测量确定退耕地面积的新方法被引量:2
2003年
赵学荣傅文华杨李军
关键词:退耕地面积测量数据处理
黄土高原退耕地的生态恢复被引量:124
2002年
在刈割干扰下 ,黄土高原退耕地恢复进程中植被从沙蓬 (Agriophyllumarenarium)单优群落向以达乌里胡枝子 (Lespedezadavurica)为优势种的群落演替 .物种增加速度初期快 ,后期慢 .退耕后恢复初期的新增物种主要是沙蓬和白草 (Pennisetum flaccidum ) ;中前期主要是茵陈蒿 (Artemisiacapillaris) ,可成为群落的次优势种 ;中后期新增物种主要是多年生豆科植物 ,只是群落的伴生种 .群落中 1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地上生物量分别以 8.8%的年平均速率减少或增加 ,豆科植物地上生物量及所占比例上升 .在退耕地恢复过程中 ,上层土壤中植物地下生物量比例与变化幅度增加 ,表现出浅层化趋势 .沙蓬种群和达乌里胡枝子种群株高、冠幅直径、分枝数和生殖枝数随恢复时间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退耕地恢复演替 1~ 7年 ,土壤粘粒和粉粒减少 ,砂粒增加 ,7年后变化趋势相反 .退耕地 0~ 10 0cm土壤含水量在恢复期间呈逐渐上升趋势 ,中期增幅显著 .全N和速效N在恢复前期减少 ,后期增加 .在刈割利用下 ,退耕地恢复过程中土壤全P、速效P和有机C持续衰竭 .退耕地恢复到当前稳定的群落所需时间分别为优势种群 8~ 9年、群落 9~ 11年和土壤 11~
侯扶江肖金玉南志标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植被黄土高原退耕地生态恢复
秭归1.5万公顷退耕地有了“护身符”
2009年
汪元明
关键词:退耕地公顷退耕还林工程三峡工程
民勤绿洲退耕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特征被引量:1
2024年
为明确退耕阶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选取3个不同退耕阶段的荒漠绿洲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来研究不同阶段退耕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个阶段退耕地土壤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为优势菌门.与退耕前期相比,退耕修复后期增加了群体感应、卟啉与叶绿素代谢、泛酸盐和辅酶A生物合成以及苯乙烯降解的功能基因比例,且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不同退耕阶段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营养循环与能量代谢的功能潜力. RDA结果表明电导率(EC)、速效钾(AK)和全氮(TN)对土壤微生物功能组成具有显著影响,其中EC对微生物功能组成的影响最大.不同退耕阶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在民勤绿洲退耕地生态修复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组成对不同阶段的土壤修复敏感性可综合相关指标进行考虑.
李常乐张富王理德赵赫然赵学成张恒平
关键词:民勤绿洲退耕地群落结构
退耕对民勤绿洲土壤碳氮循环关键微生物及功能基因的影响
2024年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民勤绿洲不同退耕年限样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以KEGG数据库碳固定、氮代谢途径为工具,研究长期退耕对参与区域土壤碳固定和氮代谢途径的主要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功能基因变化的影响。试验共设置9个退耕年限梯度样地:未退耕地退耕1年样地、退耕2年样地、退耕4年样地、退耕8年样地、退耕13年样地、退耕20年样地、退耕30年样地和退耕40年样地。结果表明:退耕明显改变了碳固定、氮代谢土壤微生物和功能基因丰度,细菌在碳固定和氮代谢两个过程中均起到主导作用;还原三羧酸循环途径、还原乙酰辅酶A途径以及3-羟基丙酸/4-羟基丁酸循环途径等为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碳固定途径,厌氧氨氧化途径、硝酸盐异化还原途径、硝酸盐同化还原途径、反硝化途径以及硝化途径等为研究区土壤微生物主要氮代谢途径;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未分类绿弯菌属(unclassified_Chloroflexi)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是区域土壤微生物碳固定主要菌属,氮代谢则以腈基降解菌属(Nitriliruptor)、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未分类绿弯菌属(unclassified_Chloroflexi)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为主;Gemmatirosa、未分类绿弯菌属(unclassified_Conexibacter)、未分类念珠菌门(unclassified_Candidatus Rokubacteria)、Gaiella和Geminicoccus等5个属分类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研究区退耕地碳固定途径标记性微生物种群,coxL.cutL和ACO.acnA等是研究区退耕地土壤微生物碳固定途径主要响应功能基因;腈基降解菌属(Nitriliruptor)、未分类念珠菌门(unclassified_Candidatus Rokubacteria)、Geminicoccus、未分类绿弯菌属(unclassified_Conexibacter)、土壤红杆菌属(Solirubrobacter)、未分类酸杆菌门(unclassified_Acidobacteria)和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等7个属分类土�
宋达成赵文智李广宇王理德马瑞任珩吴昊
关键词:民勤绿洲退耕地土壤微生物

相关作者

焦菊英
作品数:215被引量:3,765H指数:3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高原 土壤侵蚀 退耕地 植被恢复
王理德
作品数:150被引量:724H指数:14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研究主题:退耕地 民勤绿洲 石羊河下游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白文娟
作品数:32被引量:689H指数:18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退耕地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恢复 土壤种子库 植物群落
焦峰
作品数:113被引量:1,58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丘陵区 土壤水分 退耕地 延河流域 黄土丘陵沟壑区
郭春秀
作品数:128被引量:615H指数:12
供职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研究主题:退耕地 石羊河下游 黑果枸杞 民勤绿洲 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