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2篇“ 踝部骨折“的相关文章
骨折后关节僵硬治疗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24年
骨折((fracture of the ankle))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根据患者骨折类型、移位情况等来划分,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但是,不管使用哪种治疗方案,由于骨折后长期制动、缺乏功能锻炼,患者大多会出现关节僵硬,对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等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对目前治疗关节僵硬的中西医方案进行一个综述,希望能对临床治疗关节僵硬提供参考。
徐炽发
关键词:踝部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
胫骨远端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近骨折
2024年
目的观察胫骨远端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近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成人胫骨进行三维CT检查,测量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角度、扭转高度、置钉安全区高度等解剖学指标。依托人体骨骼模型解剖数据库研制出符合国人胫骨远端近骨骼解剖特点的胫骨远端逆行髓内钉及其配套器械。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第九〇九医院接受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远端近骨折患者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1.3±10.8)岁(范围22~65岁)。以样本量1∶1根据性别和年龄进行配对,匹配同期接受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胫骨远端近骨折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41.2±9.4)岁(范围19~60岁)。观察复位质量、术后Baird-Jackson评分、美国骨科足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与后足评分、关节活动范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4.4±3.5)个月(范围12~24个月)。逆行髓内钉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为(33.12±7.38)ml和(10.32±1.75)d,小于顺行髓内钉组的(49.04±10.22)ml和(13.16±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髓内钉组复位质量优23例、良2例,顺行髓内钉组优17例、良8例,逆行髓内钉组复位质量优的占比高于顺行髓内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34)。逆行髓内钉组术后3个月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与后足评分分别为(85.6±2.5)分和(85.8±3.3)分、均小于术后1年的(95.3±3.1)分和(95.8±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行髓内钉组术后3个月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与后足评分分别为(85.1±3.3)分和(86.1±2.5)分,均小于术后1年的(95.2±2.7)分和(94.9±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的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与后足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无一例�
高明明刘庆军朱建非石朋文林成寿许胜贵林需枰洪加源丁真奇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闭合复位
循环加压冷疗法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01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常规冷疗法,观察组采用循环加压冷疗法.对比2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4%,低于对照组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患者采用循环加压冷疗法,可有效减轻骨折位疼痛,消除肿胀,加快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韩鑫平
关键词:踝部骨折冰敷软组织肿胀
伴有下胫腓损伤的骨折术后局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病人早期炎症反应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术后局富血小板血浆(PRP)对伴有下胫腓损伤的骨折病人早期炎症反应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50例伴有下胫腓损伤的骨折病人术后局注射PRP作为PRP组,选取同期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接受韧带修复方案手术治疗的50例伴有下胫腓损伤的骨折病人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病人术后情况、术后3天肿胀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炎症介质水平,统计两组术后24周优良率、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复位质量和并发症。结果PRP组术后3天肿胀分级(Ⅰ级28例、Ⅱ级20例、Ⅲ级2例)低于常规组(Ⅰ级15例、Ⅱ级23例、Ⅲ级12例),术后3天、7天的VAS评分[(3.24±0.61)分、(2.40±0.42)分]低于常规组[(3.78±0.74)分、(2.96±0.55)分],下肢负重活动时间(4.01±0.65)周、骨折愈合时间(3.05±0.42)个月、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3.17±0.47)个月短于常规组[下肢负重活动时间(4.29±0.74)周、骨折愈合时间(3.23±0.48)月、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3.40±0.59)个月],而手术时间(106.53±19.77)分钟、术中透视次数(14.47±3.23)次、术中失血量(84.07±25.60)ml与常规组[手术时间(108.20±18.41)分钟、术中透视次数(14.53±3.06)次、术中失血量(86.23±22.1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炎性介质、PDGF、TGF-β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PDGF较术前升高,白细胞介素(IL)-6、TGF-β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术后12周PDGF高于常规组,炎性介质、TGF-β1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术后24周优良率和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高于常规组,下胫腓联合前间距(ITFACS)和下胫腓联合后间距(ITFPCS)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华炯龚军郑旻张贵宝吴洪亮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韧带修复踝部骨折炎症反应
改良冰袋套结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在骨折患者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冰袋套结合弹性绷带加压冷敷在骨折患者术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1日~2023年12月1日收治的15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术前行常规冷敷护理,研究组术前行改良冰袋套与弹性绷带加压冷敷结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肢肿胀度、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张力性水泡发生情况、手术等待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1、2、3 d,研究组围肿胀度、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手术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张力性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冰袋套与弹性绷带加压冷敷联合方案对骨折患者开展术前护理,可加速患肢肿胀消退,缓解局疼痛,降低张力性水泡发生风险,提高临床满意度。
董海妹程宁宁刘飞艳
关键词:弹性绷带踝部骨折术前护理
足三阴经循经灸法治疗骨折术后血瘀气滞型患者夜间肿痛临床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足三阴经循经灸法治疗骨折术后血瘀气滞型患者夜间肿痛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5月在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康复科住院收治的骨折术后血瘀气滞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骨折术后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足三阴经循经灸法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关节肿胀评价量表、PSQI、SAS、SDS评分。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VAS、关节肿胀评价量表、PSQI、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关节肿胀评价量表、PSQI、SAS、SD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阴经循经灸法可缓解骨折术后血瘀气滞型患者肿痛,尤其是缓解了夜间疼痛不适的症状,改善了睡眠,提高了康复效率和质量。
蒋拥军邵开超艾怡然汪伟何梦凡吴艳华
关键词:踝部骨折足三阴经
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后内侧骨折
2024年
[目的]介绍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后内侧骨折块的手术与治疗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手术治疗关节骨折伴后内侧骨折块患者12例。伤后1~10 d进行手术治疗,取俯卧位或漂浮体位,后外侧切口内完成后内侧骨折块和外的复位固定后,后内侧入路经胫骨后肌腱和胫后血管神经窗口显露后内侧骨折块和后丘骨折块,分别复位后经F3微型锁定钢板塑形后整体支撑固定,同时完成前丘骨折螺钉或张力带固定。[结果] 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111.8±26.2) min。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愈合时间8~12周。末次随访时,VAS评分0~3分,AOFAS及后足评分86~96分,无内置物失效及骨折复位丢失者,胫距关节面匹配良好。[结论]骨折后内入路微型钢板固定可以有效固定后内侧骨折块,减少内置物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杨永江颜世昌杨丰真田纪伟魏建军
关键词: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骨折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
2023年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骨折患者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11月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7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加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骨折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
张学芳
关键词:踝部骨折下肢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
多功能医用冷疗装置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研究探讨多功能医用冷疗装置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0例骨折伴早期软组织肿胀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使用普通冷疗干预,观察组采用多功能医用冷疗装置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干预24 h、36 h、48 h、60 h、72 h的肿胀程度、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进行比较,并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24 h、36 h、48 h、60 h、72 h时肿胀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干预24 h、36 h、48 h、60 h、72h时的数字疼痛评分表(NRS)评分均都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24 h、36 h、48 h、60 h、72 h时的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患者为75.00%(30/40)(P<0.05)。结论多功能医用冷疗装置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顾本进万小娟
关键词:踝部骨折疼痛程度
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对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的护理效果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早期软组织肿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抚州妇幼保健院外科收治的6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及术前等待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1、3 d的关节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1、3 d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前张力性水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前等待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环加压冷疗法联合消肿止痛膏外敷干预应用于患者护理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关节肿胀程度,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张力性水疱发生率,加快患者手术治疗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袁亚敏罗爱兰邓长兰
关键词:踝部骨折

相关作者

许新忠
作品数:90被引量:443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股骨颈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颈骨折 内固定 髓内钉
张积森
作品数:67被引量:320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骨折固定术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徐永清
作品数:1,854被引量:5,170H指数:30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皮瓣修复
骆华松
作品数:48被引量:139H指数:6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微创治疗 临床解剖学研究 微创 生物力学
李军
作品数:658被引量:1,579H指数:19
供职机构:昆明市中医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皮瓣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骨髓炎